国际主要农产品期权交易


 

国际主要农产品期权交易制度

及运行情况研究

一、国际主要农产品期权产品相关制度

    (一)交易制度

    1、合约设定

    1)履约模式——美式期权:大多农产品期权市场采取美式期权的履约方式。其优点是买方享有较大的灵活性;劣势在于卖方面临提前履约的风险。此外,投机者可能利用美式期权可以随时执行的特点来操纵期货价格,进而在期权上获利。

    2)执行价格间距:执行价格间距的大小对期权的活跃至关重要,它基本上决定了合约存续期间挂盘的执行价格数量。间距过大,会造成挂盘的执行价格太少,权利金成本会较高;间距过小,执行价格太多,交易时选择就太分散。合理的执行价格间距设定有利于期权交易的活跃,提高期权市场的流动性。

    3)合约月份国际市场上很多农产品期权的合约月份一般为近期连续三个月份,主要是考虑到近期合约月份期权的交易比较活跃,而远期月份期权交易不活跃。例如,CBOT的小麦期权,近期两个月份的期权交易能够占总交易量的95%以上。考虑到市场初期参与者和参与资金有限,为了集中资金,增强市场流动性,很多农产品期权都减少了合约挂盘月份,以减轻市场的资金负担。

    4)小合约设计:小合约期权投入少、价格便宜、风险小,可以降低参与门槛,让更多投资者都有机会来学习和熟悉期权交易;同时,也可以增强市场流动性。例如, CBOT为了活跃交易,推出了Mini小麦期货合约。该合约为正常的小麦期货合约大小的1/5——小麦期货合约为5000蒲氏耳,Mini小麦为1000蒲氏耳。合约小型化代表了国际市场发展的一种趋势。近年较活跃的韩国和台湾期权,比美国的同类期权合约还要小,这也使得以韩国、台湾为代表的亚太地区场内衍生品交易量在2010年超过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洲场内衍生品交易量。

    5)停板限制:在期货和期权交易的涨跌停板制度方面,国际市场上主要存在三种做法,一是期货与期权设有相同的涨跌停板。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和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的商品类合约;二是期货有而期权无。如纽约期货交易所的棉花品种;三是期货与期权均未设置涨跌停板,如纽约期货交易所的11号糖。表1是美国主要农产品期货交易所涨跌停板限制情况。

1:美国主要农产品期权涨跌停板限制情况

交易所

品种

期权停板

纽约期货交易所

2号棉

11号糖

咖啡

芝加哥期货交易所

小麦

30美分/蒲氏耳(1500美元/张)

大豆

50美分/蒲氏耳(2500美元/张)

玉米

20美分/蒲氏耳(1000美元/张)

MGE交易所

硬红春小麦

30美分/蒲氏耳(1500美元/张)

堪萨斯城交易所

硬红冬小麦

30美分/蒲氏耳(1500美元/张)

   (二)做市商制度

    各交易所农产品期权做市商制度有着不同的特点:在交易模式上,表现为实行报价驱动系统与指令竞价系统相结合的混合交易模式或仍然实行指令竞价系统;在做市商权利上,除了传统的减收交易手续费外,有的还给予部分优先成交权利、交易手续费提成、固定现金奖励等;在做市商义务上,除了提供双边报价外,有的交易所要求做市商完成一定交易量。

    (三)结算制度

    1、保证金模式:当期权买方行使权利时,通常对应标的期货合约的市场行情对期权买方有利,对期权卖方不利,所以对期权卖方单一部位持仓要收取交易保证金。在美国期权市场上,先后存在传统模式、DELTA保证金、TIMSSPAN等保证金收取方式。

2、每日结算制度:一般可分为成交时的结算与每日收市结算。期权买方仅在开仓日和平仓日有结算问题,期权卖方的风险与期货一样,故交易所要对卖方每日结算。

3、期权清算公司:期权交易所一般都有自己的结算所,期权清算公司以会员公司的形式加入交易所。比如,CME旗下的CME结算所,对每日在交易所内达成的期权合约的买卖进行清算,并对结算会员的保证金账户进行调整、平衡,以及负责收取履约保证金、监管到期交割、报告交易数据。

    (四)风险控制制度

 

1、期权保证金制度:期权是期货的衍生品,权利金受期货价格变动的影响。因此,期权保证金可视为期货保证金的函数,期权保证金变动与期货保证金挂钩。当期货因为持仓量、交割月份、异常情况等原因提高保证金时,期权保证金随之提高。

 

2、限仓制度:为防止大户操纵,维持市场公平的交易原则,必须综合考虑期货、期权两个市场的持仓部位数量进行限仓。在美国农产品期权市场上,一般采取按DELTA对期权与期货合并限仓的方法。

3、市场监管:期权市场越发达的国家,市场监管体系也越完善。早在1874年,美国就已有了初步的期权市场监管章程,较完善的规章制度使美国期权市场在最大程度上规避了系统性风险的发生。

    二、国际主要农产品期权运行情况

    (一)品种丰富

19世纪末美国出现第一个农产品期权品种至今,农产品期权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全球共有白糖、棉花、小麦、可可、咖啡、大豆、玉米、油菜籽、橙汁、燕麦等几十种农产品期权种类,具体见表2。近年来,不仅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而且在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农产品期权也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农产品期权的交易、结算、风控和做市商制度日渐成熟,农产品期权已成为国际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2:从事农产品期权业务的交易所及交易品种(部分)

交易所

主要农产品期权品种

美国纽约期货交易所NYBOT

2007年并入ICE

棉花、白糖、可可、咖啡、冷冻浓缩橙汁

美国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

2006年并入CME

小麦、玉米、大豆、豆油、豆粕期权

美国堪萨斯城期货交易所KCBT

硬红冬小麦期权

美国明尼阿布利斯谷物交易所MGEX

玉米、大豆、硬红春小麦、谷物指数期权

泛欧交易所Euronext

2007年与纽交所合并)

玉米、可可、罗布斯塔咖啡、油菜籽、白糖、小麦、面粉

日本东京谷物交易所TGE

玉米、大豆和原糖

巴西交易所BM&FBOVESPA

大豆、咖啡、白糖、棉花

   

    (二)增速明显

    2010年和2009年为例,包括农产品期权在内的全球农产品衍生品成交量的增长率高达40.7%仅次于全球外汇衍生品增长率。如表3所示。

3:全球上市衍生产品分类别成交量

类别

2009

1-12(手)

2010

1-12月(手)

增长率

股指

6,382,027,655

7,413,788,422

16.2%

外汇

992,397,372

2,401,872,381

142.0%

农产品

927,693,001

1,305,384,722

40.7%

能源产品

657,025,702

723,590,380

10.1%

贵金属

151,512,950

175,002,550

15.5%

其他

114,475,070

137,655,881

20.2%

合计

17,744,604,018

22,295,247,449

2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