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纪委给“网络反腐”打了一支强心剂!


中央纪委廉政理论研究中心副主任孙志勇今日表示,中央对于互联网、微博等新兴媒体的积极性作用是肯定的。今年要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工作,发挥广大网友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中新网2012116日) 

当今时代,网络如水银泻地般浸入了人的工作和生活,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着传统的面目和模式。网络的惊涛拍岸,也冲击着传统的反腐格局。是视之为洪水猛兽,还是神兵利器?这是一个思维问题,也是一个考验智慧和能力的问题。而中纪委的这次表态,无疑给“微博反腐”注入了一支更为强大兴奋剂!

曾几何时,当“潜规则”成为社会的主流时,官场便成为了藏污纳垢的主要阵营。而在腐败事件屡禁不止、频频上演的明暗交织当中,制度、法规、条例等等也都不知为何地如玩偶、摆设一样凸显出了空前的无力与尴尬。于是,饱受黑腐之痛的老百姓便把“上访”当做了解决疑难杂症的主要渠道、把新闻媒体当做了揭黑反腐强有力的推手。但随着网络深入寻常百姓家,网络和微博便又成为了民间揭黑反腐的载体和舞台,使中国的民主与法制建设步入了一个新的辉煌大道。

在网络反腐的全民参与中,江苏徐州一夫二妻区委书记董锋、南京天价烟局长周久耕、浙江东阳公款按摩局长韦俊图先后被网友发现腐败线索,并很快受到查处;广西来宾烟草局长日记门、河北王亚丽造假骗官案、广东中山女市长落马风波等,也证明反腐是网民热议的焦点;而近日山西静乐县委书记因为女儿吃空饷而丢了乌纱帽的事件,更是证明了网络反腐热情之高、力量之大!

但在网络反腐的强大攻势之下,也有人生出了诸多的忧虑,如网络反腐是公民行使监督权利的一种方式,但也很有可能出现诬告和诽谤等不好的现象。”“如果网民不能在法律的范围内行使自己的权利,就会造成负面影响。”等等。诚然,网络上传递的一些信息有的可能不太准确,“微博”发出的声音有的也未必成熟,但这不该是影响网友反腐求廉的主要因素,因而中纪委“今年要加强反腐倡廉网络舆情的收集、研判、处置工作,发挥广大网友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的表态,无疑解除了某些质疑者的忧虑,也让网友放下了包袱。

权力缺乏必要的限制、权力的运作不透明往往是产生腐败的两大原因。而网络以其信息传递迅速、影响面广的优势,极大地发挥了公众舆论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突出作用。由此一些贪腐官员才患上了“天不怕地不怕,就怕网民来说话”的“网络恐惧症”,甚至还发出了“防火防盗防网友”的声音。这种现象既反映出了部分权力者面对网络时代如何应对社会矛盾、社会冲突的“不适应”,也反映出了部分官员素质的低下和“唯上、唯权、唯权势” 者的龌龊心理。而要荡涤这一污浊,就必须“发挥广大网友在惩治和预防腐败的积极作用”。

网络反腐对党委政府而言,多了一个制约监督权力的平台;对反腐败职能部门而言,多了一条获取腐败信息和线索的渠道;对腐败分子而言,多了一种威慑力量;对公众来说,多了一种便捷监督官员、举报腐败的途径;对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则是多了一项自我约束的机制。——任何身处网络中的人,都有可能成为那扇卷起风暴的蝴蝶之翼,掀起网络舆论的狂潮,改变这个远未平静的世界。而当它通过民众的围观之力,或多或少改变着一些逼仄难堪的社会现状时,没有人敢否认,网络正在介入社会公共生活并形成了一种强大的反腐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