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兴收藏:中国艺术品拍卖收入全球第一
嘉德春拍呈现《富春山居图》完整临本。《富春山居图》是元朝画家黄公望的作品,是黄公望为无用师和尚所绘,以浙江富春江为背景,全图用墨淡雅,山和水的布置疏密得当,墨色浓淡干湿并用,极富于变化,是黄公望的代表作,被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明朝末年传到收藏家吴洪裕手中,吴洪裕极为喜爱此画,甚至在临死前下令将此画焚烧殉葬,险在吴洪裕的侄子从火中抢救出,但此时画已被烧成一大一小两段。前段较小,称“剩山图”,现藏浙江省博物馆;后段画幅较长,称“无用师卷”,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几百年来,这幅画辗转流失,而充满了传奇色彩。
综合相关分析报道,与房产、股票、基金持续低迷形成强烈反差,2011年的艺术品拍卖市场相当火暴。上半年近乎疯狂,下半年趋于理性。据不完全统计,2011年艺术品拍卖市场总成交额接近600亿元。其中保利拍卖全年总成交额高达121亿元,位列第一;嘉德拍卖以112.3亿元紧随其后。
1、中国跃升世界第二艺术品市场
纵观近年来中国的艺术品市场,上世纪50至70年代出现了断层,直到80年代末才逐渐复苏。1996年10月,傅抱石的《丽人行》在中国嘉德秋季拍卖会上以1078万元成交,中国书画首次突破千万元大关。2008年,金融危机使艺术品市场阴云密布。然而,2009年,艺术品市场火爆,一脚迈进亿元时代。2010年,几乎所有测量市场的指标,如成交量、拍品数、各门类最高价等都争相创造新的纪录。
众所周知的是,今年由Artprice统计排名的《当代艺术家拍卖成绩500强》中,中国艺术家的成绩再次巩固了艺术市场从西方到东方的转移。在前十名中,中国艺术家的名字占到了一半。另外,在中国书画方面,齐白石、张大千、徐悲鸿、傅抱石、李可染等的名字早已多次出现在世界排名中,齐白石更是列于艺术市场最受宠爱的常客毕加索与安迪·沃霍尔之间,名列第二,每到拍卖季的频频“天价”更是现身说法。
从规模上来看,2003年中国的艺术品拍卖总额为25亿元,2005年为155亿元,2006年为105.6亿元,2007年为118.9亿元人民币,2008年为88.6亿元人民币。2009年国内艺术品拍卖成交额达225.31亿元,其中秋季成交额为156.46亿元,比2008年同期增长105%。而2010年全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拍卖总成交额高达57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超过150%,其中秋季成交额为372 亿元,同比上涨了138%。2011年,仅艺术品春拍市场,就实现成交额428.42亿元,同比上涨112.71%。
据《澳大利亚人报》报道,本·霍伊尔撰文指出,伦敦失去了全球艺术品市场拍卖中心的地位,这要归咎于黄庭坚、张大千和齐白石。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纽约和伦敦一直是全球艺术品市场的拍卖中心。昨天发布的一项独立研究报告称,中国已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二大艺术品市场,仅次于美国。一个新兴的中国买家群体使得全球艺术品市场从2009年的低点增长了52%。
中国大陆从2007年的第三位,到2010年超越艺术市场大国英国和美国,跃升至全球第一,只用了3年时间。据全球艺术市场讯息网Artprice最新公布的消息,2010年中国大陆占全球艺术品销售额(包括油画、雕塑、素描、摄影、版画等)的33%,超越美国的30%,英国和法国则分别占19%和5%。
对于大陆艺术品拍卖市场跃升至世界第一,台湾一名研究艺术品市场的专家表示“不意外”,因为近年大陆富人快速增加,带动投资艺术品的风气,尤其是去年游资多,好的拍卖品相对保值,价钱再高都有人肯投资。全球艺术市场重心从西方转向东方,Artprice分析,不但中国大陆的经济实力推动了中国大陆艺术市场的发展,另一原因是中国大陆官方和收藏家的支持,中国大陆收藏家既有爱国热情,又有投资行动力。
不仅仅是画作,陶瓷制品、家具、书法和珠宝的拍卖价格也都在翻番。中国人的品位在改变着全球艺术品市场格局,黄庭坚、张大千和齐白石是这种变化的代表。这些西方人甚至是艺术圈并不熟悉的名字,最近却在拍卖行里卖出了最贵的西方艺术品的价钱。
据权威的全球艺术市场信息网的数据,作为中国20世纪最重要的画家之一,张大千去年进入全球艺术家作品拍卖成交总额前三甲。其作品去年的拍卖总额为2.491亿美元,仅次于毕加索和沃霍尔。
报告称,中国在全球艺术品市场所占份额升至2 3%。英国占2 2%,约为131亿美元,美国所占份额为34%,约为203亿美元。
2、中国书画走进亿元时代
齐白石作品《松柏高立图·篆书四言联》以4.255亿元人民币成交。
国嘉德春拍绢本 《爱痕湖》为张大千1968年所作,以1.008亿元成交;北京保利春拍清代钱维城国画手卷《雁荡图》,成交价1.2992亿元;春拍美国回流的庞莱臣旧藏元代王蒙 《秋山萧寺图》,以1.3664亿元成交;黄庭坚的书法《砥柱铭》,以4.368亿元的总价成交;李可染《长征》1.075亿元成交;明代陈栝长卷《情韵墨花图》最终以1.12亿元总价成交;王羲之草书《平安帖》手卷,以3.08亿元成交;宋代《汉宫秋图》手卷,以1.68亿元成交;八大山人的《竹石鸳鸯》以1.848亿元成交。
目前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活跃,业内分析主要是由于三个方面:
第一就是艺术品价值的回归,每一件艺术品都是不可复制的,它的稀缺性和艺术性保证了它的价值。就拿拍卖价格过亿的这些书画艺术品为例,《砥柱铭》以4.368亿元的总价成交,作者黄庭坚与苏轼、米芾、蔡襄被称为宋四家。他反对食古不化,强调从精神上对优秀传统的继承,强调个性创造;注重心灵、气质对书法创作的影响;在风格上,反对工巧,强调生拙。这些思想,都可以与他的创作相印证。
第二是社会重视文化艺术的表现。中国书画天价频出、新纪录频繁地被刷新,有人认为是投机成分过重造成。其实不然,目前艺术品市场存在投资、保值心理,投资中国古画应该是藏家、投资者理性选择的结果。因为这部分是中国文化的载体,五千年历史文化的遗迹。因此在众多收藏品中它的价格也是最保值的。收藏家与投资者的行为更多地体现了当今社会的文化艺术潮流,把目光再一次聚集在了中国本土的艺术品中。
第三是艺术品是投资的避风港。房地产、股票、艺术品被称为三大投资市场。当下房地产投资受到限制,股票投资风险增加上下波动较大,所以艺术品保值增值的功能被空前发挥出来。现今艺术品拍卖市场是全透明的报价,每件艺术品都有相类似的参考价。艺术品有其文物价值、艺术价值、投资价值和观赏价值。艺术品具有稀缺性和不可再生性,所以只要是真的艺术品就值得投资,并且其投资收益是三大投资之最。
3、中国民间藏宝者过亿
1988年发行的第一轮龙票目前市场上能卖到2100元/版,升值了300倍左右。2000年的第二轮龙票目前市场上卖到了5600元/版,已升值了60倍左右。2012年生肖票样子是否凶猛见仁见智,但这枚生肖龙涨势却的确非常凶猛。壬辰年大版龙票售价为26元/版的龙票已经涨到了290元,其间还一度摸高到了350元,5天之内暴涨10倍。
美国广播公司报道说,据最新《世界财富报告》的统计,去年全球百万美元富翁人数排名,中国位列第四,人数从之前的47.7万上升到53.5万。很多艺术品都流入到这些富翁手中。有经济学家认为,当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后,艺术品投资收藏业将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10年中国人均GDP达到4371美元,艺术品市场成交额比上年增长了1.5倍。
中国民间有句俗语:乱世屯粮,盛世收藏。随着人们生活水准和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历来为文人雅士所喜爱的古玩、字画等文物藏品,越来越多地走进寻常百姓家。“收藏”正以其灵活的方式融入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收藏”内涵丰富多彩、博大精深,2011中国艺术收藏市场的发展持续蓬勃之势,艺术品拍卖收入已经跃居世界第一位。国人的收藏大军日益壮大,整个收藏界也呈现出一派鲜花着锦、烈火烹油的景象。同时,中国艺术收藏市场暗流涌动,负面新闻不断,黑幕被频频曝光,行业急需规范和引导。
民间收藏,没有门第之别,没有地位之分。你收我藏,乐此不疲。有的人为陶冶性情而来,有的人为藏品增值敛财而来。在收藏市场上,有的人捡了“漏”发了一小把,有的人走了“眼”赔了一笔,怒骂之后一笑了之。但更多的人是自娱自乐。因为,收藏是一种自觉不自觉的留住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方式,它是一种心情、一种情结、一种精神,是“国泰民安”社会环境的最好诠释……
收藏活动和与之相关的经营、拍卖、出版、教育、音像、影视、网络、展览等内容,已深入到社会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收藏与人们生活的相关领域也在不断扩大,从单纯的个人爱好、文化休闲,拓展到谋生手段和职业追求,可以说已成为一些人全部的生活方式。
随着中国经济飞速发展,民众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对精神文化的需求也在渐渐提升。中国民间藏宝群的日益扩大,“衣食住行”正逐渐迈入“艺食住行”的新时代。
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考古系教授、中国长三角收藏研究会会长唐愷说:“收藏研究会曾做过一个调查统计,在2000年的时候,中国民间的收藏者约为2000万。目前,基本估计民间收藏大军数量已增加到一亿人以上。”中国民间的艺术品收藏投资已进入一个刚性时代。在2009年,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成交额是210多亿元人民币,到了2010年,这个成交额增加到570多亿。在2008年以前,艺术品拍卖市场主要在香港和海外,而北京这两年已成为最主要的拍卖市场。
华夏古董文化研究会会长伊有成将艺术品收藏投资提高到“第四产业”的高度。他说,在发达国家,文化艺术产品可以占到经济总量的15%左右,而中国目前只是2%多一些。今后,艺术品收藏投资在文化艺术产品中的比重将会逐步上升。建议政府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艺术品市场,从而呵护民间的收藏热情,藏宝于民。
周凡预测,未来5-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还会继续快速向前发展,但10年后,会休息一段时间,平稳过渡到正常水平。钱宪顺认为,中国艺术品收藏热“热得还不够”,因为中国改革开放刚30多年,并非所有人都腰包鼓鼓的。只能说,中国的收藏热仅是刚刚起步,收藏热会继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2011年中国艺术品拍卖业品牌报告
2011年国家画院“做大做强”目标稳步
中国艺术品拍卖收入全球第一 诚信问题呼之欲出
交易额跃居全球第二 艺术品收藏中国能热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