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药找药


天晚上去楼下药店,跟药师说,自己的口腔好像味道有点大,是不是牙龈坏了引起的?医生说,是肠胃不好引起的。于是就挑选了同仁堂的“清胃黄连丸”回家吃。 


打开药包,是一小包一小包的中药小颗粒,【规格】每100粒重6克。总共12包。【用法用量】口服。一次9克,一日2次。总重量72克,每次9克,也就是4天的量。这样一来呢,每次要吃一包半,这么多小颗粒,如果仔细用药的话,必须数一数那半包是50颗才算准确,而且剩下的半包必须从早上放到晚上或者从晚上放到第二天早上。这半包药在空气中要“静流”一天的空气。而药的生产肯定是在百级净化间内生产的,我们的居住环境不是百级净化,有的是在城市的污浊中的,而且我们在数这50颗的时候,绝大部分人肯定是放在手心中数的,我就是这样的。这就像小区4块钱一五加仑桶装水一样,生产的纯净水没有问题,当装到我们自带桶里面的时候就有问题了。小区的投币直饮水广州市政府已经明确这个不合格的、不能再增加数量,只能是维护现有的机器。由于已经成了社会常态和规模,广州市政府也没有办法只能将就。现在的问题又出来了,没有了利益的刺激,维护更成了问题,也没有人监管,这就是中国食品的窘况。

作为一家300多年的企业,作为国人心目中“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神圣,我们从何处找到自己的药,我们的百年老店给自己开的药方是什么?这些年来,中国的企业把文化演绎的五花八门,把营销泡沫化了,把企业自己的名号也吹响了。消费者也被各种大的名牌企业耍得团团转,可能消费者享受到了一些快感,但是我们享受到的快感并不一定都是我们想要的,更重要的是本来我们可以以更加廉价的方式享受到或者是他本来就和以前是一样的东西却被浮躁的现代企业利用之剥削去了更多的利润和名声。

企业大多处在名声在外的叶公好龙时代,消费者也有责任,因为消费者喜好达芬奇的高价刺激和崇洋媚外,消费者喜欢叶公好龙,消费者不喜欢也没有办法喜好平实的产品和品牌,消费者不能自。当然企业也要对消费者这样的喜好负更大的责任。日常小病小恙吃药的价格本来大多数不应该贵,我们的药不能有清晰的等级和诚信,我们不能知道产品的真实性,更没有办法知道究竟哪种药最适合,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病的没有药可吃,可悲的是,更没有为老百姓着想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