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期间,亲戚走访、婚嫁喜事、好友串门什么的,招待宾朋客人时总少不了酒。一杯一杯又一杯,喝得畅怀,醉得尽兴,甚感舒服,颇觉惬意。不知怎么的,由酒就忽然想到了诗。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绵延逸韵,上下数千年,各种国粹令今世后辈倾倒。而古国骚人墨客则在其中的一方圣土——诗坛里成就了永垂不朽的佳绩。他们多寄诗情于酒水,或借酒高歌“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长叹“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或浅唱“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或低呤“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总之,他们豪赋壮然大气,述说悲戚哀婉,造就不允许我们后世超越甚至于企及的诗坛神话,让我们追慕与钦佩。
而这些,正是诗与酒完美的结合,是酒创造了诗,更是诗成就了酒,二者“双璧”合一、浑然一体,成为华夏大地上的亮灿明珠而蜚声古今。
说到酒,就不得不想到李白,也就不得不想到他的诗。“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是最懂得及时行乐的诗坛巨匠,这一点是毋庸质疑的。得意也罢,失意也罢;有钱也罢,潦倒也罢;仕场稳顺也罢,遭贬落寞也罢。有酒且饮三百杯,豪饮为乐,只求痛快,酩酊大醉之后方感酣畅淋漓,视其为人生一大乐事。“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毕生嗜酒如命,有酒便要喝他个天昏地暗,忘却周遭,宠辱不惊,笑看风云,视百事如春秋,叫红尘随风去。正是这种纵酒放歌、万物难羁的洒脱情怀,彰显出一代大家的卓越风范,成就了一位让后世津津乐道的旷世奇才。
有酒为伴,才觉生命大快朵颐;与酒结缘,必让诗情尽放异彩。品享琼浆玉液,佳酿口肠穿梭,酒诗交融之际,敏捷才思与过人灵感如泉般喷涌,绣口一吐就让整个大唐盛朝飘香逸馨、辉光无限。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
看来,酒真是一大宝贝,碗碗痛饮之后,一醉解千愁不说,万千悲情顿如涌泉,肆意喷涌而出,尽情释放心中块垒,岂不快哉!美酒铸佳诗,千年溢诗香,让读者难免产生共鸣,被这千古名绝所震撼,并随之动容。
古代诗歌当中,描述亲朋离去、依依惜别难以割舍的场面为数不少,都在送别时表现出难舍难分、殷殷祝福之情,而王维似乎在这方面比其他大家略胜一筹。“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西出阳关,肯定要跨越漫漫大漠,其千里跋山、万里涉水的艰苦与辛酸显然是可想而知的。这时,挚友即将远离,诗人只好“劝君更尽一杯酒”来表达这种惜别之情,同时对友人寄予千丝万缕的挂念,希望友人踽踽独行中一路走好。
这种不言而喻的情思都浓缩在那杯苦酒之中,千言万语都随着酒一饮而尽,留下一颗视友情高于一切的赤诚之心。由是观之,酒乃至宝。一杯下肚,诗人们便酒情炙热而诗气荡肠、酒香沁心而诗情奔放,万千诗绪如脱缰之马,势如破竹大气奔腾,浩浩荡荡一泻千里。如此,流芳诗言极尽传神之妙,令后辈无限神往。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曹操在历史上是一位倍受争议的人物,但抱负高远、雄心万丈的曹操依然被传为政坛佳话,重要的是,诗情流溢的曹操同样少不了美酒相伴。面对大将难求、人才难得的处境;面对自己欲大展抱负却又因为贤才难得,不能得到更多的贤人达士助己一臂之力的困境;面对时光如朝露般流逝飞快的无奈,曹操也只有借酒消愁,浇却心中那些积淤已久的抑郁。相传“杜康”是最早造酒的人,在这里曹操搬出了酒的始祖,抒发自己求贤若渴的心情,只为求得济济人才,以帮助自己建立丰伟功勋,了却枭雄之志。
一杯又一杯,且饮且吟,在似醉非醉的刹那,只觉天地间万物顿然灵气浮动,于是诗意融聚,挥毫泼墨,一时瑰丽诗词极速出炉,斗酒诗百篇,光耀百世,彪炳万古。淸绝而俊逸,酒气飘漫,诗绪飘飞,酒香醉人,诗香更醉人。
酒与诗是两种唯美,以酒助兴,如此出神入化地吟唱出篇篇绝诗佳句之后,酒也就成了诗人们不可替代的必需品。二者如此完美的结合,尽显相得益彰、相映生辉的绝佳效果,让作为后者的我们只有叹为观止的份。纵观古世,“酒”铸就了一种难得的文化,它与古代诗人似乎结上了不解良缘,让他们在推杯换盏之际灵感纷至沓来,酣饮至极则佳诗一蹴而就。
感谢有酒,更感谢有诗。有酒有诗,此乃吾辈三生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