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钢铁企业要发展要练内功


       若判断2012年中国钢铁产业运行和中国钢市的基本走向,一个最为重要的因素,即:外界环境是我们无能为力的,自身调整又是极其艰难的;但无论钢铁生产厂或钢材贸易商,如果对于自身长期积累的、已经清楚认识到的“旧患”仍无法自赎,而依然还是仅仅停留在正确的“理论”认知范畴,那么仍将无助于今年钢市行情的好转。

    可是,在严酷的市场生存竞争压力下,又有谁能真正、自觉、主动牺牲企业自身利益(自觉控制产能、投资,适时减产)去顾及行业的全局利益(真正靠产品的供需,去有效调控价格)呢……?对于淘汰落后、控制产能、减少库存、降低成本、提高产业集中度等等、等等,其作用于钢市的“道理”,实在已经没必要再去罗嗦了。因为,多年来我们并非失之于方向不明,而在于能否自觉付诸有效行动……现在看,仍较难;虽然难,也应做。

    跨入2012年,我们还应该非常清晰明确这样一种国情:中国经济在过去三十年“起飞”中累积的问题,在世界经济放缓的矛盾中不合时宜地叠加,总需求的收缩是一个必然结果,而中国经济增长双位数的时代已经过去。此间,国内外权威机构对中国2012年的GDP增长率的主流预测,均在8.3%-8.5%左右。经济学界对“经济下行”的意见是一致的,对于2012年中国GDP增速,最悲观的预测是7%,最乐观是9%。

    面对2012年,我们还应该非常清晰明确这样一种现实:国际市场消费的收敛而迫使中国市场收敛,中国市场又因为强化刺激而呈现出透支,制造业将会在结构调整中直面刚性成本压力,这种压力首先表现为企业盈利能力降低,现金流同时又趋紧,现金流不能维持的企业将不得不先是去库存,再是去产能。产业开始分化,“外围”与“中心”的特征更加明显;中心企业将会加快兼并重组进程,外围企业将会急剧地收缩……

    2012年,中国钢市在上述“内”、“外”环境作用下,仍难以根本性好转;在当前宏观政策观察期的“中性”“微调”阶段大背景下,即使届时政府会依据政治、经济、社会总体运行的主流矛盾的变化,释放具有“利好”刺激效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钢市的实际好转也需要滞后最少3-6个月(心理效应会提前)。仅就目前观察,这种有效的积极财政和货币政策尚未凸显。

    2012年,置身一个新的年度,我们应该用一种新的视角、新的思维去看钢市。以往,每当钢市不振或糟糕时,我们已经习惯性地将钢材价格下跌之因素更多归咎于宏观环境或政策――毫无疑问,宏观环境和政策是左右钢市的重要前提和要素;但是如今,我们已经不能再仅仅抱住这种依赖性的外因去解释了。

   2012年,审视世界经济局势,无论是中国宏观经济,还是各产业运行,强化“内生型增长”运行机制,将是一种主动调节和积极适应“龙年”云谲波诡经济环境的大趋势。

    2012年,中国钢铁企业和中国钢贸商,练好内功,警醒自赎,或能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