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测试强度,石墨这种分层的碳原子薄片就不尽人意。但是,要是让它承受超高压,石墨就会变成钻石,钻石是已知的最坚硬的物质,也是一种独特的有价值的材料,在各种不同的用途。
虽然常说钻石恒久远,但是,大多数材料转化是在高压下发生,去掉压力后就会恢复原来的结构,失去任何有用的属性,它们都是在受到挤压的时候才获得这些属性。
现在,因为理解了这一转变本身背后的过程,从实验和理论角度都理解了,研究人员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他们要制造一种新的、特别坚固耐用的材料,这种材料可保持它们在高压下形成的属性,包括强度和超导性,而且在日常的低压环境中也可保持。
这项研究,领导者是王中宇(Zhongwu Wang),他是康奈尔高能同步源研究所(CHESS:Cornell High Energy Synchrotron Source )的科学家,参与研究的人员中,罗德·霍夫曼(Roald Hoffmann)是1981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弗兰克H.T.·罗德斯(Frank H.T. Rhodes)是人文学退休教授,研究结果刊登在最近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
研究者常常使用x射线衍射,在使用这项技术时,x光被投射到一种结构上,并随后拍摄到光线穿过或弹离结构表面时的情况,由此确定原子和分子的静态结构。但是,直到现在,两种结构之间的转化和互动,被比喻为是发生在一个黑箱中,王中宇说。
为了破解黑箱之谜,研究人员集中研究纤锌矿,这是一种镉-硒晶体,在其中,原子排列成钻石状结构,分子被束缚在表面。当薄层纤锌矿受到的挤压压力为100.7亿吉帕斯卡(gigapascal) 时,也就是相当于地球表面大气压的10万7千倍时,它们的原子结构就转变成一种岩盐状结构。
宏观尺度晶体受到高压会破裂(晶体结构中的小缺陷被放大,结构和转变过程就会变得不规则),所以,团体中的韩国合作者制备了纤锌矿纳米薄片,只有 1.4纳米厚,而且没有缺陷。
施压后,王中宇和同事结合两种x射线衍射技术(小角和广角 x射线衍射),用以描述变化中的晶体表面形状和内部原子结构,也描述表面键合的分子的结构变化。
他们第一次发现,纳米片发生转化需要的压力三倍于相同材料的较大晶型。
他们也测试材料的屈服强度(开始变形的应力水平)、硬度(抗刮擦声和研磨)和弹性(能恢复原状),都是测试转化期间的情况。了解这些性质如何因分子相互作用而变化,研究者们就可设计更强更坚固的材料,王中宇说。
把一个称为软配体的键分子加到高压纳米片表面,研究者们观察到的,是这一键合如何影响纳米片的内部结构、转化压力和间距。
与此同时,王中宇和同事们进行实验研究时,霍夫曼就在研究相应的理论,就是这一转化互动背后的理论。
“实验和模拟相当一致,”王中宇说。“现在我们知道了原子如何移动。我们理解了中间的过程。”
下一步要检测的一些方法,可以阻止相反的转变,即从岩盐恢复为纤锌矿,这样创造出的材料就可保持岩盐的独特性能,在大气压下也可保持。
王中宇的实验程序很有前景,有助于理解其它化合物的转化途径。
“它能适用于所有其他的材料,”王中宇说,“只是要按照我们的方式测量。”
纳米薄片受压形成坚硬材料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