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诺斯大学和西北大学的研究人员已经演示了一种仿生结构,这些结构进行自组装是开始于简单的组成部分,就是球体。
这些螺旋状“超分子”的构成成分是微小的胶体球,而不是原子或分子。类似方法可用来制造新材料,这种新材料具有的功能也像复杂的胶体分子。该小组公布了他们的发现,就在1月14日出版的《科学》杂志上。
“我们现在可以制造全新的一类智能材料,这就会开启新功能的门,这些功能我们以前是无法想象的,”史蒂夫·格兰尼克(Steve Granick)说,他是伊利诺伊大学的方正工程教授,也是材料科学和工程学、化学和物理学教授。
格兰尼克研究小组开发的乳胶小球,被称为“雅努斯球”(Janus spheres),在水中,这种小球在一侧彼此吸引,但在另一边彼此排斥。这种双重性质就使这些小球能够形成不寻常的结构,方式上类似原子和分子。
在纯净的水中,这些颗粒完全分散,因为它们充电的一侧彼此排斥。然而,把盐添加到溶液中,盐离子就会弱化排斥力,这样,这些小球就可以变得足够靠近,使它们的疏水端能够吸引。这些疏水端之间的吸引力就把这些小球拉在一起,连成串。
在低盐浓度,只有少数颗粒的小串会成形。在更高浓度,更大的串就会形成,最终会自我组装,形成链,这种链就具有复杂的螺旋结构。
“就像原子会成长为分子,这些粒子能长成超胶体(supracolloids),”格兰尼克说。“这样的方式是非常传统的,如果我们谈到原子和分子在化学上的相互反应,那就是这样,但人们还没有意识到,粒子的行为也可以是这种方式。”
该小组设计的小球具有刚好适量的吸引力,就是它们的疏水一侧之间的吸引力,这样,它们就可以彼此连接,但仍然是动态的,足以进行运动、重新排列,以及串的生长。
“有多大的粘度确实关系很大。您最后做出的一些东西,可能是无序的,只是些小串,或者,如果这些小球太粘,最终得到就是一个球状垃圾,而不是这些漂亮的结构,”研究生乔纳森·惠特默(Jonathan Whitmer)说,他是这篇论文的联合作者。
这一小组的超分子有一个好处,就是它们足够大,可以用显微镜实时观察。研究人员能够观察到雅努斯球走到一起,这些串就生长, 或者是某个时刻只长一颗小球,或者是并入其他小串,重新排列,形成不同的结构配置,研究小组称为同分异构体(isomers)。
“我们设计这些智能材料,用以形成有用的形状,这样的性质是大自然不会选择的,”格兰尼克说。
这是令人惊讶的,理论计算和计算机模拟是埃里克·卢洁腾(Erik Luijten)做的,他是西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教授,也是工程科学和应用数学教授,参与者惠特默是一名学生,也在他的小组,这些计算和模拟显示,最常见的螺旋结构不是最积极有利的。相反,这些球走到一起的方式是动力学上最有利的,也就是它们碰到的第一个刚好合适的组合。
接下来,研究人员希望继续探讨这些胶体的特性,为的是制成更奇异的结构。雅努斯颗粒的不同大小或形状可以打开一扇大门,以制造其他超分子,并在更大程度上控制它们的形成。
“这些特殊的粒子具有偏好的结构,但现在我们实现了通用的机制,我们可以把它应用到其他系统,就是更小的粒子,以及不同的相互作用,并尝试制造一些串,使它们可以变换形状,”格兰尼克说。
自组装结构打开全新材料大门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