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粗钢产量巨大但利润下降


       尽管中国的钢铁业是近十年来发展最快的行业,2010年中国粗钢产量达到6.27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4.3%,超过第2至第20名的总和。但中国钢铁这个“巨人”,在强大外表的掩盖下却是久病缠身。

  2011年钢铁业遭遇空前困难,行业利润率跌至冰点,绝大多数厂家亏损。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的统计显示,2011年上半年纳入统计的钢铁生产企业实现利润563.74亿元,比上年增加不到60亿元。2011年上半年销售利润率为3.14%,在39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排名垫底。下半年情况更加悲观,越来越多的厂家出现亏损。

  “中国钢铁的未来在哪里?”相信所有的钢铁人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在“十二五”期间国家“转型调结构”的大背景下,钢铁业的“十二五”势必难熬。

  在世界经济低迷的情况下,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冲击,钢铁产业如何抵御风险呢?我认为行业必须打破界限,如今已经过了单打独斗的时代了,练就“竞合式组合拳”才是未来的商场中立足的“必杀技”。

  正如“2011年度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谭旭光所说的那样,“我们不能跳独舞,我们要跳有声势的群舞。”

  我本人非常推崇潍柴动力打造的中国重卡行业的“黄金产业链”,他们将“发动机+变速箱+车桥+整车”整个产业链条串联起来,经过多年的“链合创新”,已经显现出巨大的协同效应,使企业不仅具备了参与国际化“竞合”的资格,还获得了与国际市场各方力量相对等的话语权。

  我认为这种竞合式的“黄金产业链”对钢铁行业有着极大的借鉴意义。那么,如何打造钢铁行业的“黄金产业链”呢?

  产业链的延伸并不是单纯的规模扩张,我们要在提高单个企业规避风险能力的同时,增强产业协同效应,使产业链上的各个环节都凭借各自的市场优势相互拉动,实现战略协同。

  众所周知,钢铁供应链流程主要包括从原材料(铁矿石、焦炭、铁精粉)的采购,到钢坯厂冶炼成钢坯,到轧钢厂对钢坯的轧制成材,到成品向市场的流通加工销售,再到终端用户的应用,其各个环节均离不开物流(采购、仓储、加工、贸易、运输、配送)、电子商务应用、以及金融结算(动产质押、订单融资、第三方支付)的协同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