迄今为止,水电厂和核电站都是靠加热水蒸气驱动涡轮机发电, 现在新发明的相变合金多铁性材料,加热会高度磁化,诱发电流,直接把热能转换成电能,可用于电厂,取代水蒸气,
多铁性材料这种材料,至少表现出两种“含铁”属性,总共有三种:铁磁性(ferromagnetism),就像铁磁体,会自发磁化,铁电性(ferroelasticity)会自发形成两极,而铁拉伸性(ferroelasticity)会自发收缩。有一种自然的方式表现铁拉伸性,就是经过相变,一种晶体结构突然扭曲,变成另一种,就是所谓的马氏体(martensitic)相变。
发电不用水蒸汽,詹姆斯小组的想法是使用马氏体相变,这种相变天然出现在一些多铁性材料中。利用马氏体相变数学理论,这项开发依靠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资助,研究人员发现一种方法,可系统地调整多铁性材料的成分,能够打开和关闭相变。
一般金属能够这样切换相变,受阻于一种特性,称为“磁滞”(hysteresis),也就是需要多长时间,金属的磁性才能赶上相变。如果时间太长,就会阻碍金属来回切换相变性能。
不断发展的合金
“关键的想法是操纵合金成分,这样,两种晶体结构就可以完美地结合在一起,”詹姆斯说。 “做到这一点后,相变滞后就会急剧下降,变得高度可逆了。”
即使在低磁滞合金开始出现后,策略也全是以理论为基础。“为了确保理性预期的磁滞下降,关键是我们要确实看到调整合金的完美接口,”詹姆斯说。
为此,詹姆斯携手尼克•西里沃思(Nick Schryvers),后者来自比利时安特卫普大学(University of Antwerp)材料科学实验室电子显微镜中心,这个中心很有名,使用电子显微镜研究相变。他们的研究发现了两种相位之间完美匹配的接口。
哈斯勒(Heusler)合金
研究人员追求的概念,在合金家族中,叫做哈斯勒合金,这种合金具有磁性,尽管制成它们的金属没有磁性。这一命名是源自德国采矿工程师弗里德里希•哈斯勒(Friedrich Heusler),他首先注意到,铜锰锡(Cu2MnSn)合金具有磁性,尽管分离的元素铜,锰,锡都没有磁性,这一系列合金有着惊人的倾向,表现出磁性。正如詹姆斯指出,哈斯勒也关心马氏体相变。
因为在詹姆斯的研究小组工作,博士后研究员维杰•斯里瓦斯塔瓦(Vijay Srivastava)采用这种方法,实现低磁滞,系统地改变了哈斯勒合金二镍锰锡(Ni2MnSn)的成分,形成了Ni45Co5Mn40Sn10(镍钴锰锡)合金。
“Ni45Co5Mn40Sn10是一种了不起的合金。”詹姆斯说,“低温相位无磁性,但高温相位是一种强磁铁,几乎与相同温度的铁一样强。”研究人员立刻意识到,这种合金可以像相变水,用于电厂。
“如果你用小线圈环绕这种合金,加热经过相变,这种突然改变的磁化就会诱发线圈中的电流。”詹姆斯说,“在这个过程中,合金会吸收一些潜热。它直接把热转换成电能。”
新型合金加热产生电流
评论
8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