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代的大学应该用不同的方式来经营。国内高等学府可以动则百万聘请终身教授,美其名曰给出“有竞争力”的工资,那为什么就不能对优秀学生开出“有竞争力”的奖学金呢?当然市场化的表现不全在奖学金上,还在学校的综合实力,在其学生毕业之后能不能顺利的找到工作。而如今国内高校几乎把精力全放在了校区建设,学校地位评定等方面,学生毕业了就给他们发毕业证,至于学生就业情况如何,就业是否满意,怕是再怎么也提不上重点日程。学校之间没有实际意义上的竞争,学校又站在高学生一等的位置俯视学生,学生毫无优越感可言,没有选择权。试问我们教育的主体是什么?是学校还是学生?改革的结果应该让学生感到自己能有选择的权利,学校有危机感,这才行。这样我们的高等教育才能出人才,学校才能跻身世界前列。
高等教育的根本要务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