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起闯红灯扣6分、遮挡牌照扣12分。日前,公安部修订发布的《机动车驾驶证申领和使用规定》引发舆论关注。网络媒体在转载这则新闻时,几乎无一例外地将“闯红灯扣6分、遮挡牌照扣12分”的处罚措施提炼成了新闻标题。而在各大电视媒体的街头访谈视频被报道录像中,大凡是露脸的司机和驾车人士,也几乎无一例外地都对“闯红灯扣6分、遮挡牌照扣12分”这一处罚措施表现出了拥护,表达出了理解。真不晓得这是一种意外的巧合,还是对有车族的一种嘲讽。
平心而论,我们并不反对生活富足的汽车享受,“中国已进入汽车社会”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然而有车者应该有驾车的素养,汽车社会应该有汽车社会的文明,为什么我们就不能“文明”一下自己的驾驶行为,而偏偏要靠加大处罚力度来推进“文明”呢?
当人们面对镜头直面公众的时候,很多人都会侃侃而谈、娓娓道来。但实际情况却是路上的车祸依旧时有发生,遮牌套牌事件依旧层出不穷,路人的生命安全依旧遭遇着威胁。这难道就是我们传承和延续了几千年的文明?这难道就是进入汽车社会以后我们所缔造的又一种“文明”?
在刚刚过去的这个8天长假中,24人死亡、32人受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依然阴影尚存,高速拥堵的热议声浪还在继续。这期间的悲恸与伤感、酸楚与尴尬,显然不是冠冕堂皇地说几句“理解”、言不由衷地表达一下“拥护”就能够抹灭的。德而不守,法而不尊,这样的“文明”大抵也只有靠提高处罚力度来加以矫正了吧!
但是,靠处罚出来的文明,还能叫文明吗?遵守交通法规既是对他人的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负责。试想,当“闯红灯扣6分、遮挡牌照扣12分”已成为了某些人群的心中之痛,又成为了某些人群的心中之喜时,真正的社会文明何时才能来到我们的身边?
有一个带有极大的讽刺意味故事:一中国小伙子2005年在法国留学,成绩优秀,顺利拿到法学博士学位,很快找到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并有了一个如意的外国女友。有一天,小伙子与女友携手逛街,在过马路时正遇上红灯,小伙子环视四周,发现视线内没有车辆就闯红灯到了马路对面。结果女友见了非常生气,就对小伙子说:“你竟然闯红灯,咱们拜拜吧!” 小伙子有些不解,就问“为什么?”那女的非常严厉地说:“闯红灯是犯法,你连交通法规都敢违反,若是结了婚,你不就视婚姻法如儿戏吗!那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啊!”
为了摆脱失恋的影响,这个后来离开了法国,回到了中国,在国内某大城市找了一项稳定的工作,开始了新的生活。一年后,他又认识了一位如意女友,两人又是在逛街过马路时赶上红灯。姑娘看四周视线内没有车辆,就从斑马线上很快走到了路对面,这位小伙子呢,一直等到绿灯亮了才不慌不忙地过了马路。这姑娘有点生气,就冲着小伙子说:“路上又没车,又不存在危险,你怎么不和我一块过来?”小伙子立马回应:“不能闯红灯,不能违法!” “那人很多人都和我一块闯红灯过来了,就你自己懂法!” “不,闯红灯是很严重的事情!” 姑娘想,这人这么呆板,不懂得灵活处事,不懂的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要是跟他结婚了,不就麻烦多多了吗!于是就很干脆地说道:“咱俩拜拜吧!”
或许,读了上面的这个故事,很多人就会明白“闯红灯扣6分、遮挡牌照扣12分”的来源和依据了。试想:一个连走路都不文明不守法的国度,进入汽车社会后还能依靠个人自觉来构建什么文明吗?!
(李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