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批孔,读书做官论是批判重点之一。孔子主张读书做官,这点并没冤枉他。他读书,不是为读书而读书。读书是投入,做官是产出,还是有很强的功利目的。
中国的读书人,读书做官是老传统。《儒林外史》的“儒林”,或曰士大夫,英文叫scholarofficials,同一名称,两种身份,学者是学者,却和官僚有不解之缘,不是现任官员,就是候补官员。虽然,早期的世官世禄制度正在衰落,后世的选官制度还没产生,至少还要再等二百几十年,读书人到处跑,没有固定的主顾,非常辛苦,也非常危险,但孔子在前面探路,给他们指出了一条康庄大道。
这是真正的中国特色。
孔子教学生,很重道德,很重学问。但道德学问,要落实到当官。
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学而》1.6)
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子张》19.13)
学而优 则仕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