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融资、政策“二脉” 助力文化产业发展


  “十二五”开局之年,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首次以文化改革发展为主题,并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笔者认为,我国文化产业要实现跨越式的发展,首先需要金融支持和政策扶持。

  文化产业盼“春雨”

前瞻产业研究院《2012-2015年中国文化产业发展前景预测与基地建设研究报告》中指出,文化产业投融资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文化产业中的政府投入不足、文化产业外资利用水平不高、文化产业投融资效率低和文化产业投融资渠道缺乏等方面。

融资瓶颈是目前困扰中小文化企业的关键问题之一,文化产业大发展必须先从此入手。大量文化企业特别是中小文化企业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投融资和文化产业的结合要切切实实地落到实处,资金就像是“春雨”。

在条块分割的产业结构中,文化创意的产业化无法落实,文化产业“一次开发,多次利用”的高收益赢利模式无法实现,金融机构介入其中难以图利,也制约着中国文化产业和金融的结合。

虽然2010年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等九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围绕现实金融资源和文化产业的有效对接,立足于发挥信贷、保险、证券等多层次金融市场资源,在信贷产品创新、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和政策指导,提出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二十项措施。

各地区政府部门也纷纷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了一些具体的措施。然而,现阶段仍然存在政策层面缺乏有效安排、执行层面力度不够等问题。例如,由政府直接参与的风险分担和补偿机制有待完善、针对文化产业的财税优惠支持相对薄弱、文化产业产权交易操作不便利、文化产业风险缓释手段不完整,等等。

3月8日,文化部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了《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合作备忘录》。该备忘录是我国部行合作机制顺利运行、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初步建立、文化产业发展资金瓶颈初步缓解的一个例证。

根据备忘录,双方以《文化部“十二五”时期文化产业倍增计划》等文件为框架确定重点合作领域,共同探索培育重点骨干文化企业,打造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企业集团,共同支持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园区等优质文化企业和优质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合作开展文化产业专题研究,探索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工作方式。

中国文化产业的一个不足就是整个文化产业的管理是棋盘状的,中央部委有很多都跟文化有关系,这种管理模式并不适应市场发展的规律。其次,文化产业的包容性很大,有影视、动漫等等,有些产业链很长,涉及到很多部门,在文化管理当中难免出现部门之间产生矛盾的现象,很浪费资源。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文化产业逐步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的目标,“十二五”期间,文化产业发展的三个关键点在于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现代文化市场,鼓励文化企业走出去。

从我国文化产业占GDP的比重与国外对比,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空间颇大,但从其发展来看,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仍是制约其发展的重要因素。虽然近年来我国各地象征性地出台了一些扶持政策,但实际运作依然艰难。尤其是产业发展需要资金与政策的支持时,因为风险性大,往往引起争议,令决策者迟疑。

笔者认为,缺乏法律管理规范的文化产业注定在前进的过程中会走许多弯路,其发展会受到很多制约。目前整个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条件都已具备,应该将行政政策向法制化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