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我们把上述问题象剥洋葱一样,一层层剥开直达核心,就会发现,就在质量管理的核心区,已经出现垢病,严重的垢病。要想把建筑工程的质量搞好,就是要从管理的核心区下功夫医治垢病、改善建筑环境才是治本之举。
从宏观层面上讲,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产品质量,直接反应出国家和民族的人的素质。政府还应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把产品提高产品质量,纳入到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并加以重视,通过相应的文件、媒体广泛宣传起到导向作用,提高国民的质量意识。不能把提高产品质量仅仅停留在口号上、文件柜里的文件中,要以重病下猛药的方式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处罚和打击力度,增加制假、贩假行为的违法、违规成本。净化社会空气,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使假冒伪劣产品成为过街老鼠无处藏身。
从行业环境上讲,建筑工程质量跟其它产品质量的提高一样,不仅仅需要工程建设参与各方在观念、知识和经验积累和提高,同样也需要与工程项目有关的利益相关者参与监督与管理;在行政主管部门的对外宣传上,在强调完成投资额的同时,既要宣扬企业在工程质量上取得的成就,更要对建筑工程质量问题暴光。在加大奖优罚劣力度的同时,更需要社会舆论监督;在职业资格制度管理上,既要考虑理论知识的进入门坎,同时也不要忽略了职业人员对产品生产过程感性认识的积累。
从职能人员的从业环境上讲,在企业用人制度上,既要强调技术管理的重要性,更要强调质量管理的重要性;管质量的从业人员首先要懂技术,只有技术优秀者才能管质量;企业在薪酬体系设计上,要树立质量源于技术而高于技术的思想,使质量管理从实质上得到重视;使工作环境形成一条良性的、可持续的晋升渠道;使更多的基层管理人员把自己的预期工作目标投放到质量管理上。
建筑工程质量问题跟其它产品质量问题一样,不是一个独立问题,而是一个涉及全社会的错综复杂的系统问题。如果单纯从某一方面狠抓质量管理,那只是一厢情愿,是及不完全的治标之举。只有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从外部改善、内部调整;从整体到局部都重视、参与到质量管理中来才是更好的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