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吉良:黄冈“一派两聘”助村级发展不妨一试


万吉良:黄冈“一派两聘”助村级发展不妨一试

 

(原发表《荆楚网》《中国农村经济发现网》《楚天都市网》)

 

近年来,黄冈各县市针对农村发展滞后的问题.采取上派下聘的办法,大力开展从各级机关或事业单位选派农村“第一书记”、从创业成功人士或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聘请发展顾问的“一派两聘”工作,有效推动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
  麻城市市已发放各类名誉书记、发展顾问聘书2536本,寄发《公开信》5387封、召开乡情联谊会42场次、拜访在外“能人”400余人次。共下派“村第一书记”715名,选聘了715名党组织名誉书记和2216名发展顾问,实现应聘尽聘。 受聘人员招引商业项目357个,引进发展项目251个,帮助筑塘坝4130座,挖水井148口,修路213公里,改扩建学校、卫生室179所,联系帮扶困难群众5000户,带动13万富余劳力在家门口就业,培育村后备干部、入党积极分子、农业科技人才、种养大户、承包大户近6万人。
  武穴市为充分发挥“一派两聘”人员的作用,专门出台了《武穴市关于奖励“一派两聘”突出贡献人员的有关规定》,将村党组织名誉书记和发展顾问纳入村级年度目标考核,对表现优秀的,及时进行表彰激励。
  蕲春县引导派聘人员帮助村级出思路、作规划,引项目、争资金,传信息、促发展,强班子、带队伍,搞宣传、作推介。为确保派聘人员沉下去,干得好,县乡两级都建立“一派两聘”工作和信息台账,完善管理、激励等机制,加强工作督办指导和跟踪服务。截至目前,全县1629名发展顾问和名誉书记帮助受聘村引进项目232个,兴办公益事业339个。
  红安县县委《“一派两聘”工作实施意见》明确规定,“第一书记”要通过结对共建、资金募捐、项目对接等办法,引导更多资源和要素向农村聚集,发展壮大集体经济,重点帮助驻村抓好新农村建设,基层党组织建设等重点工作,并为驻村办好1-2件实事。“第一书记”每月到村工作不少于2个工作日,直接联系5户以上困难群众,记好民情日记。完不成任务的、达不到目标要求的、群众不满意的,帮扶关系不解除,书记将问责。
  不再一一列举,但黄冈各县市的作法无疑给村级组织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好的思路。现在的确在各地农村村级组织还存在诸如无权办事、无钱办事、无人办事、无处办事、无力办事等问题。但归根结底还是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够导致的。黄冈各县市“一派两聘”这一有益的探索,值得总结推广,请各地也不妨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