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夜只听得屋外小雨淅沥,心想今天的旅游可能会遇到些麻烦,可是今早起身后我径直往我选准的练身场地走去时,发现昨夜滴雨皆无,听到的雨声全是房前一条溪流的潺潺流水发出的柔情细语。练完太极拳后,回房,小秦已起身,我稍作整理,随即我两就去餐厅用早餐。
上午就在巴比松米勒庄园中游玩,我和小秦两人先游览了薰衣草公园,虽然薰衣草已经落季,但是那诱人的蓝色仍然不减当季时的风光,我突然在薰衣草草丛的缝隙中发现远处现代化桐庐的婀娜仙姿。一片薰衣草,又一片绿草茵茵,奶黄色的庄园建筑镶嵌其间,这就是今天的桐庐。
当然我绝不会错过对房前小溪的访问,在我下榻的房间阳台上俯视,只见满地绿树葱葱,绿色沿着山坡往上缓缓地上升,在最高的较为平缓的地面上是一片花海的园地。溪水潺潺却绝难见其身影,只是在鼓起我最敏锐的观察,才能在树丛的身影间隙中发现有水的面采。现在我就来到它的身前,小溪被匠心独运的主人分割成三块,成了三个鱼塘,变成了游客的垂钓区,它们之间用暗管相连,鱼塘与鱼塘之间有落差,水从较高的鱼塘落到较低的鱼塘,自是水声淙淙。
中午十一点,全体游客上车,开往瑶琳镇,午饭在阳光大酒店用餐,老板娘亲自接待我们,400元一桌,有鱼有鸡有鸭,有牛肉,有猪肉,有自种的菜素,很丰盛。
瑶琳洞离饭店不远,车行只需三、五分钟。导游领着我们进洞,“瑶琳仙境”四个字还是那么熟悉,一映入眼帘就让我把三十二年前的进洞游览悉数摊放在我的眼前。1980年五一节,我带着妻和两个儿子到瑶琳游览,乘的是一辆敞开的运货大卡车,上面放着十多条长木条凳,那是我所在的学校自行去租来的车,道路是凹凸不平的,从杭州一路颠簸到瑶琳。对于洞窟游览,只在我八岁那年逃难路经桂林时,曾去七星洞一游,这第二次进洞,我已45岁。那年从瑶琳洞游玩出来后,一路赶回杭州,快到杭州时,那低低的乌云再也挡不住雨点下滑的要求,挥洒而下,我们坐在敞篷车上,听让雨点浇淋。为了赶明天的准时上课,我们坐上闷罐车,从杭州回上海整整开了一个晚上。我们一家四口躺在一张席子上,车厢内还有一样东西至今不忘,就是那只大大的便桶,又臭又脏,在我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至今我们一家谈到当年我们的旅游时,总会把这些拿出来说事儿。我们一家第一张彩色照片是在瑶琳洞中拍摄的,记得当时在国内印彩照价格不菲,我是把底片送到美国请留美的学生为我印的。
今天的游览多甜啊,没有改革开放,没有注重民生,没有科学发展,这样的甜是不可能的。我这样的想法很多人是不会完全认同的,他们全以为今天所有的一切享受都是应该的,甚至还认为今天的享受度还不够高。我是谨慎地紧捧着今天的享受,并努力地用我的生命活动为我的国家我的民族我的社会尽一份追求和谐的奋斗,这该就是我今天的瑶琳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