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志的胜利 2


时尚圈资深人士对普罗大众的品位总是嗤之以鼻的,那些按下不表,就算我们身为普罗大众,偶尔也会发几句感慨:为什么有的人那么有钱买了一身名牌却穿得跟地摊似的,有些人明明都是淘宝原单却穿出来显得质感不错甚至有种“名媛感”?我一直觉得有钱人不应该等于素质差,而普通人也不能等同于心灵美,但这中间那条“金线”在哪儿,还是说修行真是一个人自己的事?

 我记得有几次失败的沟通,关于“体面”、“大方”、“高级感”这样的词,有人就是不能明白什么叫高级。这中间的鸿沟就像淘宝“波西米亚流苏长裙”的描述和收到拖把抹布一样的实物那么大。但就算难以定义,没有标准,东西也好做人也好,都是看大局的,就好像我朋友路过一个酒店看着霓虹灯说“为什么这样的颜色和字体配在一起就觉得一点是五星酒店而不是小旅馆呢”?

 做人的境界就是这么模糊,有些人做的事,大家都觉得还算可爱啊可以接受啊,换了一些人来做,人家就会觉得幼稚死了真够无聊。这其中的区别也许就简单到——长相不一样,地位不一样,甚至年纪不一样。比如20岁姑娘做的事,到了30岁、40岁还在做,那是很可怕的:从羊角辫到公主裙,从恋爱的方式,到工作的态度,甚至连自由职业都是:20岁做是率性,40岁做就好辛苦。也就是说,人总是要成长的,总是要有改变和进步的,总归是要越来越好的。这个大方向的“好”,才是做一切事的基本资格。

所以“正能量”这词被频频提及,也就是说,就算大家有不同的趣味和价值观,但最后肯定是越过越舒爽和宽裕,如果不是这样,那么就一定是人类进化史上的绊脚石“趋利避害文艺腔”出现了。也别说什么各人有各命了,其实大家起点真差不多,都是在山脚下呆着的,能爬到多高还是看自己(别以为富二代们在半山腰出生就是幸运,朝下滑的滋味也不好受呢)。那么,毕竟是要朝上爬的吧?这就是避免人生折堕的唯一方式。

多可笑,到了一把年纪才明白“追求进步”这种俗词是人生不二指南。但你要是这么想就舒服点:并不是几多风流就几多折堕,而是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不入流,对自己就有要求了,就有了“金线“。有了金线之后,就可以理所当然的去做那些以前不好意思的事,因为性质不同了呀!也不会影响你的大局了。正如有些事,被有些人做就是“耍流氓”,换了其他人来就变成“风流才子”,说到底还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以及大方向的明朗啊。

安迪格鲁夫曾经写过一本书——Only the Paranoid Survive,是的,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这种书我以前都当做机场管理畅销书对待的,从不正眼看待。虽说其中也许也蕴含了很多宝贵人生经验。不过,随着年纪渐长,我倒是觉得天下万物,一通百通,尤其在偏执一事上,一条道走到黑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就像《恋爱的犀牛》那部经典话剧,偏执狂的爱情故事,它虽然让人伤悲,但当事人也乐在其中,更何况有经典两字做底,也无非是如鱼饮水的故事。

 

偏执不是让你喜欢一个人就终生跟丫死磕,而是一种状态:你如果觉得需要忠实内心,那么就忠实的去痛苦或犯贱吧,没准也能金石为开呢。等坚持不下去要崩溃要死的时候,如果没有真死或者真崩溃,那么自然可以豁然痊愈。前提是:你自己要确认——姐折腾得起,姐不怕付出时间金钱感情成本,去等待或寻找自己想要的。

 

虽说参差多态乃幸福之源,但这也是小径分叉的花园,不在乎你走哪条路,而是纠结于在踏上那条路之前的选择。不可否认的是,我们的生活确实越来越好了,其中重要的标志就是,我们也许已经有了选择的自由?身为现代女性,你可以选择相夫教子,也可以去拼搏事业;你可以谋划别人眼中的的幸福生活标准,也可以很怂的follow your heart……这些不同的生活态并无高下之分,只要是你真喜欢的。

在感情层面,也是一样的。形单影只的时候,看别的姑娘因为寂寞就找人陪伴,虽然心里也觉得自己做不来,但总归有些羡慕的。看有的女人因为提高生活质量而结婚,虽然看人家立刻过上了完美主妇生活很好,但自己确实也做不来。尤其是对精神世界要求太高的,总觉得谈现实太现实,谈经济太庸俗;而在现实的姑娘眼里,仅仅为了喜欢或不喜欢,因为共同语言,就蹉跎了岁月,实在也是不划算的啊。——你要承认,每个人的价值观确实不一样,但只要你选对了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那条路,走下去就是了,人生某个时刻还是需要有些偏执的,因为,现实和梦想,中间有时有一面墙,绝大多数人很难做到推到它,或开一扇门(我当然希望你们都能啦),那么,这个时候就需要从墙上下来,选择投身现实,热火朝天“庸俗”的活着,或在精神世界里餐风饮露,这也都是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一旦落地,就踏实了。

所谓拧巴,就是在墙上骑着,反复犹豫,既不肯正视现实,也不肯放弃幻想,好比说既想找到一个英俊多金男,又希望他是灵魂伴侣和精神指引。在某个程度上来说,那叫贪心。再简单点说,假如你的目标是结婚,那你赶紧从墙上下来,别惦记这场婚姻的前戏是死去活来的惊世之恋。

被出轨的姑娘有句经典哭诉台词:“你说他要是找个比我好看比我强比我对他好的女人也就算了,瞧那女的那low样儿……”每次我听见这话都在心里默默翻白眼:他找了个不如你的女人出轨,也就说明他其实也就配得上那样的女人。要是真找一个各方面都比你强的白富美,你身为被淘汰的loser,岂不是要更绝望?更何况,男人出轨,往往是他自己品行问题,无论对方如何,只要是新鲜的不一样的,总勉强算个诱惑吧。

然后坊间就跳出很多专家帮你提供解决方案,无非就是在一段长期的关系里如何使出浑身解数来“保鲜”。更有谬论如此说到:“喜新厌旧是人性,与其在撕破脸的那一刻披头散发的追骂和哭诉,不如从婚姻之始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为伴侣培养出一种门槛极高的独特的生活环境与习惯,让这种习惯深深的扎根在他的心里,他离开半日会觉得新鲜刺激,离开了一周就会刻骨想念。”我简直要笑得打滚……瞬间有无数槽想吐,最后只能化作“哈哈哈哈哈哈哈”,耸肩摊手。

确实有不少“坏人”,会在你分手的时候营造一种“你配不上我”的氛围,让你觉得,你在相貌、年龄、事业、家庭背景、性格情趣层面总有一样是致命硬伤不能满足他完美伴侣的需要,更何况,被出轨、被抛弃一方,客观上也有一种无权选择的hang on状态,让人觉得一脚踏空从而产生挫败感。但前面那段谬论,如果是无关人等拿来励志被抛弃女性,简直就是朝伤口上撒盐,甚至是一种不怀好意的错误教唆。假如一个人“变坏了”,他非但不能得到惩罚,反而让“受害者”需要变得更完美的去适应他,那简直就是犯贱。我有一个朋友说过一句恶毒的话:这世界上很多貌似美好的箴言,都是教你如何变成一个比sb更傻的sb,然后去适应他配合他。

更何况,爱情和婚姻尽管表现形式不同,内核在某种程度都是一样的。大家都是普通人,当然也热爱生命一切美好。虽然你会被他的各种好吸引,但最终决定你们能不能在一起,要看你能不能适应、容忍、爱上他的那些“不好”。就是这样,两个人在一起,才能互补,才能完成某种圆满,从而走上共同的人生之路。所以就算你浑身完美,但他遍体漏洞,那也是走不到一起去的。因为他还会认为你给他压力太大呢!

所以,分手之后的自责是不必要的。你没必要变成金刚芭比,无坚不摧。女人要是走火入魔,去打扮去减肥去修炼情趣去努力赚钱,都未必能赢来爱情,反而显得像是去读了个青楼头牌培训班。那根本不是你的问题好不好!做一个技术控没意思,更何况,那个浑身漏洞的不靠谱男人,哪里值得你去全方位配合给他新鲜感啊!不如送他一面镜子照照好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