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武汉的大改变
离开武汉几年,再回到武汉,感觉这座城市正在急剧变化。用武汉市委书记阮成发的话说,武汉迅速长高长大长结实了。“长高”是指武汉开建的华中第一楼高度达到了428米,建筑高度达到606米、707米的第一建筑都在规划之中,实施之中。“长大”是武汉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增长,“长结实”是指武汉经济规模总量得到提高,在副省级城市名列前五。
改变让武汉交通更加方便。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初显。2009年新武汉火车站建成,开通武广高铁,开通武汉郑州高铁,武昌和汉口火车站改造,规模亚洲第一的武汉北编组站……奠定武汉铁路枢纽地位。市区内,外环线、三环线、二环线汉口段贯通,武汉大道、江城大道、白沙洲大道、东沙大道……武汉有了城市快速交通。2012年12月开通第一条地铁(2号线),之后,每年将开通一条新的地铁线路。
改变让武汉更加美丽。武汉标志性建筑拔地而起——辛亥革命博物馆、楚河汉街、国际博览中心、琴台大剧院……
在这里,需要特别说明一点。武汉自古以来就有“百湖之城”的美称,武汉的曾经的百湖千姿百态,为中国城市中一大奇观,武汉居民出门便是湖,放眼望去即是水,随时亲水,那时候的武汉多么美好,真可谓绝无仅有。然则,武汉城区的湖泊从建国初的127个锐减到目前的27个。100个湖泊已经消失。城市摊大饼式地快速扩张,马路越修越宽,房子越建越大,都需要土地,填湖肆无忌惮。武汉平均2年消失3个湖追踪:20部法规管不住1个湖。武汉在不断填湖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城市,可以说,现在五分之一新建筑的下面,几十年前就是湖泊。现在的武汉湖泊面积大大减少,湖景房成了稀缺资源。在此形势下,武汉市政府再也不能无动于衷。
改变让武汉更加宜居。未来5年,将以建设生态宜居武汉、文明武汉为支撑,围绕建设国家创新中心、国家先进制造业中心和国家商贸物流中心,不断增强中心城市的功能和作用,努力把武汉建设成为立足中部、面向中国、走向世界的国家中心城市,进而实现大武汉新的伟大复兴。
改变让武汉更加具有商业价值。过去的5年,武汉综合经济实力不断迈上新台阶,地区生产总值从3000亿元,预计2012年达到8000亿元人民币,在全国格局的经济赛车道上,武汉连续超越沈阳、大连、成都、南京、宁波等5个城市,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升至第5位。迈入中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方阵;城市空间布局得到调整优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实现重大突破,现代化大都市形象初显;“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东湖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稳步推进,武汉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上升。
改变让武汉更加吸引海内外投资者。工业强市,武汉四大产业产值均突破千亿元——汽车、钢铁、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东风、武钢进入世界500强。四大产业集群(武汉开发区汽车产业、东湖开发区光电子和生物医药及清洁能源等、化工新区、临空经济区)的规划和实施,将武汉的产业布局提升到国际产业竞争的最前沿地带。武汉的产业吸引力快速提升。海内外投资者看中了武汉的独特优势。
武汉这个城市非常可爱,正在不断长大,我们都有责任把它建设得更好。1000万武汉人充满信心,他们将全力以赴,把武汉建设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复兴“大武汉”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