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股市政经双周期共振机会


  A股上周五大幅跳水收低,维稳行情草草结束,这与资金面支持不够有关,也与创业板解禁压力有关。

  10月30日为创业板开板3周年纪念日,这天创业板也迎来最大解禁洪峰,共28家公司原始股解禁。据分析,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实际可流通的限售解禁股份有8.32亿股,年底以前共有36家公司限售股解禁,涉及13.42亿股,其中实际可流通的股份9.47亿股。

  10月最后一周也为两市限售股解禁最多的一周,其中仅10月30日一天两市限售股解禁数量就高达58.9亿股,解禁市值近550亿元,占全周限售股解禁市值的82.76%。

  各界本期望利用创业板来支持高成长公司,但创业板实际成为套现板和创富板。此前34家创业板公司大股东主动延长股份锁定期,但中小股东和高管并未承诺延期兑现禁售股。大股东延期套现被认为是“作秀”,此举虽可避免年内出现创业板大幅抛售局面,但明年大股东将会频繁套现,市场为此将承受巨大压力。

  创业板表现整体令人失望,一方面业绩增长不如人意,另一方面高管不断离职套现,让投资者望而却步,并影响到主板市场情绪。目前创业板指数基本腰斩,更有六成多公司股价破发,“三高”发行让创业板沦为个人和权贵PE创富重要路径。有证券律师告诉笔者,他接触的部分创业板股东并非将上市作为事业发展的新平台,而是作为套现资产的唯一途径。统计显示,28家公司在上市三年中,小非、高管减持共逾42亿元,其中21家公司高管三年共减持套现15.27亿元,28家上市公司中有26家公司共计74位高管辞职。

  创业板表现不尽人意, A股整体长期看也难以乐观,但市场短期仍有机会存在,除了结构性机会,大盘也存在触底反弹可能性。

  近期数据显示经济基本面开始好转,加上热钱流入明显,市场或酝酿中期反弹行情。

  国家统计局10月27日发布数据,工业企业利润结束负增长,9月同比增速达7.8%,而8月同比下降6.2个百分点相比,一下子增长了14个百分点。9月工业企业利润增速改善,可能情况复杂,与基数有关,也与记账方式有关,但企业实现盈利改善,却是事实。这与笔者此前判断吻合,中国经济已经触底,上市公司四季度业绩将出现好转。

  经济基本面好转意味中国经济已经实现了着陆,虽然这个探底更像是“硬着陆“,但经济企稳对市场信心短期恢复具有一定作用。

  从政策层面看,管理层显然仍在努力稳定投资者信心。据新华网报道,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对个人投资者股息红利,按持股期限实行差异化征收所得税政策。红利政策改革目的在于鼓励长期投资,这对于诸如社保基金的机构投资者具有意义,不过由于机构投资出现散户化倾向,因而红利政策力度有限。上市公司大多存在治理问题,且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一般投资者不敢长期持股,加上公司分红数量有限,投资者仍主要靠差价获取投资利得,所以差别化红利税政策只能体现政策善意,但不会对市场带来直接利好影响。

  在资金方面,月底市场资金面紧张,但央行周二创纪录开展了总计3950亿元逆回购操作,决定了本周资金净投放局面,也改善了市场预期。中期看,热钱流入和外汇占款增加,会增加基础货币供给,流动性总体变得宽裕。10月29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报6.2992,较前一交易日继续上涨18个基点,创自5月11日以来的新高。人民币升值预期再现,热钱流入动力增加。花旗资本流向跟踪报告认为,人民币资产是本轮热钱最重要的流向。10月26日流向报告显示,亚洲地区单周流入资金达13亿美元,其中绝大部分流入人民币ETF基金,规模超过11亿美元,占到总数85%左右。

  当然,鉴于资本账户仍未开放,虽然热钱流入途径较多,但热钱流入时间较长且规模有限,A股不可能依靠热钱拉升一波行情,但在热钱刺激下,做多力量可能利用经济周期与政治周期共振机会,顺势做出一波像样反弹行情。目前A股再次下调,若能在2000点之上获得支撑,将为中级反弹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