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周边地区,谁是中国真正的敌人(11月9日)


在参加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贾春宝最大的愿望是进入国际关系学院或者是北大国际政治系之类的专业之中去系统学习,但由于在高考之中超水准失常发挥,而没有如愿,并曾经在所就读的大学之中闹过很长一段时间退学,但当时各个层级的老师都在劝慰留下之下,依然执着于那个从政的梦想。

直到某一天比较高级别的一位老师提示道“你要退学也可以,但要考虑到一个因素:被录取之后退学的人,三年之内被剥夺参加高考的机会”。考虑到当时的家境,以及相关亲人的压力与感受,因此也就放弃了退学的念头,而专心于学业了。

 

其实人都是活在某种设定好的轨迹之中的。比如在1989年的那个夏天之前,贾春宝也曾经多次去具有“北京的海德公园”之称的地方去跟别人用英语交流;并写下颇具说服力的信件,亲自到广场试图让自己意在劝阻的观点针对当时学生运动的那些领导者,但终于败兴而归,当时比较郁闷的是自己不是大学生的身份。

 

在大学期间自己的那些关于政治与哲学的论文和翻译作品,也最终被哈佛的教授带到国外。虽然那么宝贵的作品最终没有保存下来,但毕竟也让自己少了很多潜在的危机。

即使到现在,贾春宝都不能确定那位老师所说的“退学者被剥夺三年的高考资格”究竟是真是假,但毕竟事已至此,也就不再纠结了。想来那也是一种幸运,以自己当时的激情与膨胀,注定会深度卷入其中,那之后的人生轨迹定当改写了。

 

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什么样的言论才是真正符合本性的,并可以带来价值最大化的,从来都是见仁见智的事情。

回顾身边,当初的同学少年大体都在自己的领域之中踏踏实实地做螺丝钉,并用一己之力去养家糊口;那些从名校之间游走层层镀金的精英,也大体都在用自己的方式赚钱,养家糊口,除了生活稍微奢华一点,赚的钱稍微多一点,也没什么值得艳羡的。

反而是贾春宝这样自由地游走于市场、资本与思想之间的边缘人士,一直没有忘却用独立的视角与方式审视周遭世界,回顾曾经走过的历史,记录生命的轨迹、经验与方法,一发而难收,初步算下来,应该也至少有五百万以上的原创文字了。

 

关于地缘政治,接触过戴旭的C型包围理论,贾春宝也曾经撰写过一些文章,深入论述过周边的政治与军事态势。也经常有朋友问我中日之间什么时候打仗的问题。虽然自己依然保持敏锐的思维和文字整理的习惯,但依然认为很多事情索然寡味。

中国领导人更迭,日本首相与内阁也时刻处于风雨飘摇、朝不保夕的境地,虽然有很多主战派,但有更多的人是不希望通过武力,用战争的方式解决争端的。

中方更希望用外交、法律以及理性之类高高在上的姿态去喊话,态度基本以隐忍作为主基调,而日本虽然叫嚣得厉害,战事之中也往往残忍无比,但战争是要靠经济与民意支撑的,毕竟狂吠的狗不会轻易咬人,狗之所以狂吠是在掩盖其内心的恐惧,为自己壮胆。

 

中日何时开战,这不取决于中国方面,同时也不取决于日本方面,而是取决于大洋彼岸的美国人,首先是因为美国人在为东亚的两个小兄弟供应武器,站在后面做总指挥,在美国人没有做好准备之前,是不会轻易跟中国开战的,而其次是美国人希望发挥更为战略性的位置,在地缘政治之中充分享受话语权。

从根本上讲,美国的政客和将军们,必须能有效说服民众,战争可以拉动美国经济,促进美国人就业,维持自身积极正面的形象,否则就不会轻易发动战争。

 

在跟日本之间的关系上,放弃琉球群岛、搁置钓鱼岛、将日本战败赔款一笔勾销,将越来越清晰地被证明是严重的错误。

从中国自身角度而言,采用拖延战术去规避战争,绝对不是明智之举。同时党如何在如此复杂的国内局面之中维持绝对权威的地位,在国际利益的博弈之中能保持利益的相对均衡,是个难度极高的挑战。

从日韩的角度,日本与韩国逐渐在从经济发展的停滞之中缓解,军事实力仗着美国人的撑腰在逐渐强大,美日韩的“铁三角”军事同盟也在磨合之中不断完善。

从美国人的角度,美国寻求的是在跟中国之间在亚太地区之间关系的再平衡。不管是在联合军演还是武器的军售,都会逐渐把如此的铁三角关系逐渐磨合并运转顺畅。

 

如何在美日韩三角关系之中把地缘政治处理得当,将决定中国在地缘政治之中的话语权。在日韩的民族朝向右翼转向,并不单纯是军国主义的复活所带来的恐惧感,同时也是对中国的机遇,因为那会引发美国重返亚太,寻求再平衡的战略受阻。

既然日本右翼势力抬头会强化美国在其驻军的反感,那么势必会掀起一轮轮的反美浪潮,而韩国人对美国的高压之下,也是持有微词的,强化朝鲜半岛的对抗,对民众而言未必是好事,所以只有得到日韩民意,才能让他们弱化对美国的依赖。

美国人在重返亚太跟中国之间再平衡,所涉及的并非单纯依靠日韩,还在东盟依靠菲律宾和越南,在南亚跟印度之间建立纽带关系。所以假如我们把那些扑在前边的国家作为战略上的假想敌,就大错特错了。

在争端之中,中国的态度不坚定,周边国家就会得寸进尺,态度强硬他们又会转而投靠美国而成为美国大兵的马前卒与前沿阵地。让中国在跟他们之间的对抗之中不能不面对双重敌人的问题。

但环绕中国的那三方面威胁,中国是需要采用不同的态度对待的。对于印度,可以从历史、从传统、从文化甚至宗教的角度,用包容的原则去图谋共存;对于引发南海争端的菲律宾、越南,中国也无需轻易动用武力,而采取东盟之间经济手段拉拢其它东盟小国的方式去化解矛盾。

解决东海问题,将对解决其它问题起到示范效应,毕竟日本从各方面都比其它周边更加更家强大,用智慧去解决问题,会形成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

 

所谓智慧,是充分调动日本与韩国针对美国人芒刺在背一般的监督控制的反抗意识,充分调动日韩的民族情感,掀起反美浪潮,从根本上动摇这三个国家的纽带之基础。翻历史的旧账,算经济的新账,由表及里地强化中国跟他们之间更为紧密的关系,让他们逐渐疏远甚至排斥美国力量对自身主权的干预。

在其中经济与文化交流是必须的,金融支撑也是必要的,但更重要的,应该是对美国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观的揭穿面具,至少以实际证据来说明美国人的双重标准,言行不一。这些都政治、军事、人权、市场消费与投资、文化传播等等方面都需要有所涉及。对于日韩敌对情绪的弱化,也是中国在自我保护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国对亚洲人民在历史上也犯下了罪恶的。其实也不是那些曾经被美国人欺凌的国家与地区记忆力不好,或者是心甘情愿地受到美国的扼制。

要让日韩、菲越以及印度等国家的民众反美,就需要他们有更强烈的民族自主性,弱化他们对于美国的依赖性,把美帝国主义对军事存在赶出自己的国境,对他们的“统战”工作,对中国维护在亚太地区的影响力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重要的事从根本上打破美国人所营造的价值标准,还原一个真实的美国。

 

贾春宝

2012119星期五

 

电话:13269258122,(01089581930

网络微博:http://www.chinavalue.net/MiniBlog/

http://t.sina.com.cn/jiachunbao

价值中国专栏http://bekings.chinavalue.net/

新京报网专栏http://blog.bjnews.com.cn/space.php

新浪网专栏 http://blog.sina.com.cn/beking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