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绪文讲师倡议以实际行动迎接首个“交通安全日”


        2012年11月18日,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自2012年起,将每年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近日,公安部交管局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我国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民调”显示(10682人参与),67%的人坦言自己闯过红灯;93.6%的人认同交通信号是无声的法律,应该遵守;69.2%的人期待加大对违反交规行为的惩罚力度。
“凑够一撮人就可以走了,和红绿灯无关。”一则关于“中国式过马路”的网络调侃,前一段时间曾引起社会热议。
尽管我们从小就学习“红灯停,绿灯行”,但遗憾的是今天绝大多数人仍然大摇大摆地闯红灯,只顾走路根本不注意汽车,或边过马路边打电话,十分逍遥: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鸣笛吧;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刹车吧。
我可以理解与想象闯红灯的人有各种各样的理由与借口:大家都在闯,法不责众;红绿灯信号转换太久了,让人失去耐心;马上要上班了,不闯红灯就要迟到,被罚款……
然而,这些就是我们闯红灯的正当理由吗?客观原因可能有很多,但自身的原因才是最主要的。暂且不谈遵守交通法规是文明与素质的表现,也暂且不论“中国式过马路”对国人形象的损害,单纯从珍惜个人生命的角度来看,就不应该闯红灯。
行人之所以敢闯红灯,无非是觉得不会被撞到,认为汽车会避让行人。然而,你怎么知道开车的不是一个技术粗糙的马路杀手呢?你怎么知道司机不会将油门当刹车踩呢?(也许他的驾照是买的,也许他的驾校考试是稀里糊涂过关的。)你又怎么知道司机今天没有喝酒呢?你又怎么知道司机不是疲劳驾驶呢?你又怎么知道司机没有思想开小差而没有看到你呢?你又怎么知道这辆车的刹车没有坏呢?你又怎么知道即使踩了刹车就一定能瞬间停住呢?你又怎么知道司机一定能看到你呢?你又怎么知道这个司机不是刚与人吵架而情绪失控呢?这些事情只要有一件成立,那就是血肉之躯与钢铁的碰撞,不知你有几分胜算?
我自己开车之后,更加感觉到行人在道路上的弱势地位,感觉到走路的危险性。举例来说,司机与行人对距离的判断会有很大的偏差,行人觉得很远的距离其实开车瞬间就到,所以行人以为能闯过红灯的时间往往被堵在路中间。与国外普遍的车让人不同,中国司机习惯于与行人抢道,行人的危险可想而知。
我们不仅不能闯红灯,就是过绿灯也要东张西望,左顾右盼,小心翼翼。2012年7月10日,深圳某路口红绿灯同时亮,造成一搅拌车与商务车相撞,三死三伤。
不仅在路口要小心,就是在站台上也不安全。2006年3月,南宁一公交车冲上站台,撞死候车人;2009年11月,北京四惠公交站一辆322路公交车突然冲上站台,造成正在候车的乘客1人死亡。试想,在站台上尚且不安全,何况车流不息的路口呢?你是绿灯,你怎么保证没有闯红灯或者逆行的莽撞司机呢?一旦发生事故,对错还重要吗?生命没有了,赔偿能换来吗?
 
其实该反思的何止是行人,司机的表现就没有问题吗?试想,我们可曾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场景:开车闯红灯;并线不打灯;见缝插车;超速行驶;与行人抢道……
走路不安全,开车就安全吗?不遵守规矩的代价就是发生交通事故。我开车的每一天,几乎都能看到交通事故(包括剐蹭等)。今天在大城市经常遇到的堵车,除了汽车多这一原因,也有不少与交通事故有关。
电视剧《你是我的兄弟》有一个情节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父母因车祸身故的马学武,被人介绍到工厂做司机。师傅指着汽车问他,这是什么,回答是“车”,被师傅一巴掌。师傅告诉他,这是“命”。确实,我们开的都不是车,是命。
我记得自己在学习驾驶的时候,第一课不是学习交通法规与驾驶技术,而是观看各种车祸的录像带。相信大部分驾驶员都曾经看过类似录像,但遗憾的是,很多人已经淡忘了“车祸猛如虎”。
一个惊心动魄的事实是,中国交通事故死亡人数一直位居全球首位,交通事故已经成为中国第一位的非正常死亡因素。据国家安监总局统计,2006-2010年以来,中国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年均7.6万人,这样算下来平均每天200多人,每小时接近9个人。遇难者当中,不仅包括行人,也包括司机。
我曾经在自己的车后贴过几个标语,一个是“距离产生美,更产生安全”,如果前后车保持足够的距离,许多车祸完全可以避免。许多人之所以跟前面的车太近,也是怕别的车塞进来。但是,就让一让又如何呢?车让车,让出一份秩序;车让人,让出一份文明;人让车,让出一份安全。
另一个是“并线打灯,见灯礼让”。并线前打转向灯,是给后面的车与行人提示;而一旦看到打灯,就应该减速让行。但遗憾的是,许多司机看到转向灯亮,反而加速超过去。
   还有“时间不重要,速度不重要,技术不可靠,规则与安全才重要”。你的时间有那么重要吗?你愿意为了几十秒付出可能的生命代价吗?节约的那点时间,难道比可能的交通事故还重要吗?速度重要吗,你再快也快不过死神的脚步,你愿意冒生命的危险来追求速度的刺激吗?
技术可靠吗?你也许可以控制自己的车(注意,只是也许,有时候你已经控制不了),但控制不了别人。也许你认为其他车辆会让你,但其实他没有让,你强行超车的代价是剐蹭;也许路口就会突然跑出一个人一辆车,要知道汽车本身就是有盲区的,你放松警惕的代价是碰撞;你不仅要不撞别人,还要做到让别人撞不到你,要留有余地的驾驶,永远小心的驾驶!
很多人虽然知道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其实,不管是开车还是走路,走在路上就有被撞的概率。因为没有人在出事故前就知道自己被撞(除非你相信黄历,一看今天“不宜出行”就呆在家里),否则就不会有交通事故。因此也可以说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发生交通事故,而闯红灯的概率就更大。从概率学上讲,当你每一次“平安”闯过红灯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下一次出事故的概率更大。不是这样吗?
不要等到事故发生在亲友乃至自己身上,才懂得“人生无常,生命宝贵”,才懂得遵守交通法规的重要性。
再次回到公安部交管局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联合举办的我国首个“全国交通安全日民调”。93.6%的人认同应该遵守交通信号,然而却有67%的人闯过红灯,说明了解并不等于重视,知易行难;69.2%的人期待加大对违反交规行为的惩罚力度,这个比例与闯红灯的比例十分类似,其中一定有不少人是交叉的。这个看似矛盾的统计恰好真实地说明了问题,很多人对别人与对自己两个标准。
既然如此,就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身做起,牢记第一个交通安全日的口号:遵守交通信号、安全文明出行。我们的每一天,都应该是交通安全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