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成长的烦恼


寒冬来临,各大医院的儿科门诊又开始人满为患。做过父母的都有体会,每到季节变换,稍有不慎孩子就会生病。等到进入初中高中,逐步适应了这个多么美丽又充满病毒的世界,抵抗力日渐增强,生病也就日见少了。麻烦的是,身体上的疾病少了,心理上的问题又接踵而至。家长为大孩子头疼,祈祷上天取消青春期。百般无奈之时,只好回忆那可爱省心的小时候。其实家长们是好了伤疤忘了痛,小时候又哪里省心过啊。

  小时候可爱可怜,生存能力弱;长大后活蹦乱跳,人野麻烦多。成长总要付出代价,老子心目中的“赤子”,基本上是一种逆天的存在。叔本华说过一句很有佛门味道的话:想生存而又没有痛苦,根本就是一种矛盾。只想成长,而又没有成长的烦恼,也是不可能的事情。

  企业也有成长的烦恼。创业团伙总是激情四溢,什么事情都是新奇的,面对困难大伙挽起袖子就冲锋。这个时候很热血、也很脆弱,不知撞上哪颗流弹就会牺牲掉。等到企业壮大,流程逐步完善,效率必然下降。这个时候公司元老会怀念创业时的无法无天,却忘记了当初的灰头土脸。

  创业时痛快淋漓,朝不保夕;成长后兵强马壮,步履维艰。世上并没有完美的企业,企业在建立自己疆域的同时,也局限了自己的发展空间,这是成长必须付出的代价。最近一段时间,百度股价下跌,360这个穿着新兵战服的老油子,很突兀地出现在中文搜索战场上。居安思危,百度下决心改变自己,打出的横幅很煽情:鼓励狼性,淘汰小资。这句口号,有着浓郁的小资风韵,让人想起的不是独狼,而是度娘。本色演出易,大反串难啊。

  员工在企业中,也会有成长的烦恼。德鲁克曾经咨询过一家成功的大企业,企业老总抱怨工程师懒散不堪。 德鲁克访谈了该企业12位成功人士,得到的反馈很一致:我的工作与公司的成功至关重要。我很喜欢它,这个工作我已经做了十多年了,我非常拿手也非常引以为豪。但是我现在闭着眼都能把这工作做好,工作对我已毫无挑战可言了。我只是感到厌倦,每天早上不再期待着踏入办公室的门。

  这个时候最容易想到的,就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企业文化这顶帽子太大,套在谁头上都松松垮垮。德鲁克的分析更简单直接:这些朝九晚五的上班族所给出的并不是正确的答案。这些人都是该专业领域屈指可数的人才。他们所需要的是重新找回兴趣。一旦他们找回了兴趣,哪怕只是一点点兴趣,比如说,他们可以为高中生做一些数学或理科知识的专门辅导工作,很快他们对工作也会感到满足。

  德鲁克没有说企业的文化建设有问题,没有说员工发展遇到了天花板,甚至没有说员工需要物质和精神的激励。厌倦就是厌倦,谁持续做一件事情,时间长了都会厌倦。厌倦积累下去,也许还会抑郁。德鲁克的建议很小儿科,就是找点其他事情做做,如此而已。找点空闲,找点时间,常去其他地方看看,就不会厌倦了。在另外一些地方,德鲁克还建议过培养业余爱好。

  个人观点,德鲁克的分析更符合大多数企业的实际情况。一般企业都会给员工较大的成长空间,这是企业发展的必须。员工在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烦恼是,某一天醒来会突然变得倦怠。这个时候进行物质和精神激励,就像给青春期的孩子忆苦思甜一样,效果往往不佳。之所以倦怠,大多是因为发条太紧、用力太猛的缘故。解决方法就是松一松、放一放,等倦怠的劲头过去就好了。

  百度真的缺少狼性吗,那要看狼性怎么定义。360攻击百度的竞价排名,吃相难看,没有一点淑女样。360的说法得到很多业界同仁的认可,如果百度私底下不反对这种说法,愿意改掉贪如狼的吃相,那么提出的口号就完全南辕北辙了。实际上,竞价排名之于百度,不光意味着巨大的利益,也是一以贯之的行为习惯,是百度这么多年成长之后的必然。换成任何一个企业,都不可能轻易改变,也不可能凭空引入一种没有根基的狼性文化,就让企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成长必然伴随烦恼,面对烦恼不能自乱阵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