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慧能为何留下《坛经》?




  社会本身有其发展的不合理性,六祖认为要让禅宗发扬光大,必须留有一定的理论文字,以证明禅宗的普世价值 。禅宗的普世价值对于后人的影响力持续,和禅宗前五祖对“不留文字”的祖训是不是绝对正确,也是六祖考量和实践的地方之一。这也是六祖慧能对自己的名誉置之度外的一种诠释。六祖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对自己的猜疑、更不可能不知道这样做的是非,总之,慧能是充分考虑这些问题才再次以伟大禅宗的智者做出了这样的决定:洋洋洒洒数万字、需要几年的功夫来完成,这足以证明慧能对此的充分认识及肯定,也就是对禅宗的伟大意义。不留文字”是对禅宗的绝对信仰,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运动是绝对的,所以,从马克思的观点来看:禅宗六祖对“不留文字”的发展也是一种有益的尝试和历史贡献。

  试想:如果没有六祖的文字记述,今天的人们对禅宗的了解会有多大?

  武则天作为一代天子女皇,一个成功的佛教徒,在几十年的高高在上之后,在;临死之前确定留下了“无字碑”的事实。对于后人来说,对于三千年的封建中国来说,都是一个不了不起的思想水平。武则天为什么要留下无字碑呢?一个直白的意思:武则天认为自己可能是后无来人、或者是即使有后来人,自己也是第一个女皇:如果留些许文字,也是后人劳神费脑的由头,远远比不上无字碑;留下无字碑就是佛教的最高境界,也是女皇的最高境界,也是人类的最高境界——禅宗的境界。

  相对后人的历朝历代的皇室宗族留下的无数豪华墓地,无一例外的是盗墓者的逞能之地;即使明清两朝的皇帝陵寝,对于后人也只是文物的价值而已,并没有超过武则天留下无字碑的意义。对一个亡灵来说,武则天仍然是至高无上的。这就是禅宗的现实意义,也是禅宗留芳百世的最好诠释。

  综上所见:六祖慧能作为禅宗的高僧大德,不可能不超过武则天的思想水平。剩下的只有一个解释:六祖慧能在禅宗的伟大意义上,加入了现实意义。这样也能够从六祖慧能的经历及发扬光大禅宗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实践经验得出:六祖慧能不仅仅是一位禅宗的高僧大德、而且是一位能够把现实与禅宗很好融合的伟大智者。又有谁敢否定禅宗的现实意义及其禅宗需要现实的补充和完善。

  禅宗的学习者往往是只知道崇拜和念经,不知道完善和发展禅宗,即:从来不怀疑之前的对否。从六祖慧能留下坛经来看:这正是六祖慧能的伟大之处。六祖被神秀一股社会俗者所追杀,然后回到罗浮山一带隐藏,这是慧能所能体会到的第一次社会现实的重要性;其次是,六组要发扬光大禅宗,僧多粥少的困境,也使得六祖慧能知道现实的残酷,以及解决现实问题对禅宗的重要性。如此种种,六祖慧能在传经的伟大实践中,认同了现实的积极意义以及教育后人对现实的敬畏的重要性。

  鉴于此:六祖慧能留下了后人认为比较现实的“坛经”,使得众人产生了疑问,不可否认的是:确实有的人在“想”学习禅宗时,因为此,对禅宗产生了疑问,其实这是事物两面性的一个体现。大多人一方面认为:六祖留下“坛经”有其功利性目的——自利性;一方面认为六祖违背了前五祖的祖训——走偏了。其实不然,这正是六祖的伟大之处:继承和发扬的了禅宗。

    用马克思的观点来说:运动是绝对的,没有一成不变的定理和绝对真理。这也正是对禅宗有意义的体现。其实,从这个件事情来看,不仅不是六祖慧能对禅宗祖训的遗弃,而且是六祖慧能空前绝后的把禅宗顶天立地于天地之间的伟大壮举——不仅仅从理论上,而且是以身实践和发展了禅宗这个伟大的宗教。

  【版权所有、不得摘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