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不懂自然科学,只是人文大师


孔子不懂自然科学,只是人文大师
    孔子名丘,字仲尼,中国古代伟大的学问家、教育家、思想家、政治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就是他导致中华人文学术从自然科学中彻底分离独立出来。
    孔子曾经给《周易》各种主要注释排序,由于《易经》重要且他排序很得当,后称《十翼》,即周易的十个翅膀。《十翼》的确定标志着义理派人文易学从象数派自然易学中彻底分离独立出来。孔子在五十岁以后才开始研究易学,他很认真甚至很“刻苦”,以至“韦编三绝”即三次弄断了连缀竹书的牛皮绳索,但他由于不懂易学必须经过自己排列卦爻才能真切领会经文,故始终没有达到精通的程度,于是慨叹:“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孔子也知道自己的弱点所在,故在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周易》中就有孔子的慨叹:“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
    孔子对易学到底掌握到了什么程度?孔子与商瞿的故事说得很清楚。《史记·孔子世家》载:"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论语·述而》载:"子曰:'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史记.仲尼弟子》载:“孔子传易于商瞿,瞿传楚人干臂子弘,弘传江东人矫子庸疵,疵传燕人周子家竖,竖传淳于人光子乘羽,羽传齐人田子庄何,何传东武人王子中同,同传川人杨何,何元朔中以治易为汉中大夫。”《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也载:“商瞿,鲁人,字子木。少孔子二十九岁。特好《易》,孔子传之志焉。”看来商瞿为孔子易的传人似乎无疑了。但《周易乾坤凿度》载:“仲尼,鲁人,生不知易本,偶筮其命,得旅,请益于商瞿氏,曰:子有圣智而无位。”这一段清楚地说明了孔子与《易》及与商瞿的关系。虽然孔子晚年喜《易》且“玩索”有得,但毕竟象数不是其所长。就象数而言,商瞿所知甚于孔子,以致孔子需要向他问卜自己的命运。但是,孔子毕竟名声远大于商瞿,故商瞿帮孔子释卦后反拜孔子为师。除一般儒学,孔子向特好《易》的商瞿传授了义理派易学。而商瞿也得以借孔子大名传播了自己的易学。这才应是事情的本来面貌。了解这一点,我们才容易理解为何孔子诸多著名弟子都不以易出名,为何易的孔子传承后来不仅不出名甚至还被宋代的易学大师所著的《正易心法》批评——那就是象数不是孔子所长,甚至要请益于弟子,孔子可以算是易学大师,但其所长在义理而不在象数。
    我们这里看到,孔子对易的工作即所谓“玩索有得”,仍然是以整理经文而不是推演卦象读易,正是由于他读易方法的不当,他始终未能对易达到精通的程度。孔子不通象数,故后来才“赞《易》道而黜《八索》”,就是以人文六经代替了周朝六艺,尤其是以《易经》经文代替了《易象》的计算推演功能,虽然对他自己来说是扬长避短了,却贻误了后世数千年间的后学者,尤其儒家弟子深受其害而多不自知。所以他曾经在历史上受到若干次批评或批判,其中说理透彻明确者,莫如宋代初年两位道家“神仙”对孔子的批评,即麻衣道者和陈抟两位道家大师以《正易心法》和《正易心法注》对孔子及其后世弟子的中肯批评及规劝。他们指出孔子的做法是“周孔孤行”,因为周公孔子本是由于“易道不传”才做易的整理工作,但由于他们教导后世偏重于易经文字的理解甚至背诵,最终导致易学更加复杂和晦涩难懂。“易道不传,乃有周孔。周孔孤行,易道复晦。六十四卦,无穷妙义。尽在画中,合为自然。消息卦画,无止于辞。辞外见意,方审易道。”消息指爻位的移动造成的卦象的变化,麻衣道者和陈抟大师谆谆告诉后学者对《易》经的理解不要只限于卦辞爻辞彖辞传辞等,而要注重卦画的推演和爻象的变动,并能够辞外见意,心领神会。“后世之士疑丘者,或以《易》乎?”果然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