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由于儒家得以保留,也由于儒家而得到误解
孔子虽然对易的整理不包括五行,但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最终却是以五行伦理即伍德为核心传播开来的。五行本是天道规律的自然发现,即五大行星运行规律,隐寓于《河图·洛书》,尤其喻于《洛书》。地道是遵循天道的,地道五行特性的文字化完整表述,最早出现在大禹治水时得到的《洪范.九畴》,由《洛书》到《洪范九畴》可以说是人文义理派的最初萌芽,大禹时代开启的这一萌芽到孔子手中才完成了成熟和独立。同时五行也可以与八卦统一于阴阳。后来孟子和邹衍分别把五行引入道德伦理和社会历史领域,孟子提出五常即仁、义、礼、智、信,邹衍提出伍德,实际是一回事,即木德为仁、土德为义、火德为礼、水德为智、金德为信。伍德即仁义礼智信,实际以五行为根本,即仁义礼智信通过通过五行间的生克抑扶乘侮制化八种相互关联,与构成人体的肝脾心肾肺五大系统紧密联系,达到身体和谨慎心理相互影响的动态平衡。这是中华道德的根本学说。
如果说,西方的道德的最后依托是末日宗教审判,即遵从道德生活者会被上帝接引到天堂,违背道德生活者会被上帝无情的抛下地狱;而中华道德完全依赖于个人健康的维护,即不遵守道德者,五脏平衡就会受到破坏,导致身体的各种病变,而遵守道德者就会获得良好的平衡的身体状况。
伍德不仅是个人道德和社会公德,是维护国家和社会稳定的礼制,还是朝代更替遵循的规律,即朝代更替必定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律。五行由于中华主流学派道家和儒家的推崇,渗透于国民生活的各个方面,是中国人的主要思想律之一。而今天的社会,年轻人已经不知道五行究竟为何物,遂导致道德滑坡,自然和资源遭到破坏,价值体系多元而混乱等。
须知,学术理论科学都可以是多元的,但真理只有一个,这就是真正的信仰者应该对多元论和一元论采取的态度。以德治国不仅是依法治国的补充,它实际应该是依法治国的最终前景——消灭法律,实现全人类个体自身发展的健康平衡,实现人类个体精神财富与物质财富发展的平衡,实现人与人间关系和国与国关系的健康均衡,实现人与自然间的能量交换平衡,只有依照五行关系,全部实现了个人、社会、国家和人与自然的全面平衡之后,才可能真正实现全人类身心的健康和均衡,这应该就是全人类理想社会的实现。
《易》发展到后来有两条主线,后来两源合流为强大的象数派的同时,也派生出人文义理派。
这两条主线一是伴随象数派创立的《河图》八卦线。从《河图》记录天象->伏羲据《河图》推演出八卦(这两个阶段是无字《易象》时期)->炎帝复演八卦并撰写连山经文->黄帝复演八卦并撰写归藏经文->文王复演八卦,并与周公撰写周易经文,加上孔子序《十翼》,最终完成了《周易》。二是《洛书》五行线。《洛书》记录天五行->《洪范》根据《洛书》提出以五行为核心的九畴->孟子提出五常->邹衍提出伍德->董仲舒提出全面完善的五行体系即三纲五常体系。后来二者最终汇流:三易经文等加《洪范九畴》共同组成文字易即义理派易学体系。
《易》学由于儒家得以保留,也由于儒家而得到误解
评论
17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