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遗霓裳试羽衣——玉兰文化


  兰、玉兰、木兰。关于“兰”,国人并不陌生。《孔子家语》云:“芝兰生于深林,不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谓穷困而改节”。“兰为王者香,今乃独茂与众草为伍”。古人贵兰,养兰、咏兰、画兰,兰随成美丽象征、人格化身。兰与品德修养融和,淡泊而高雅。兰花是兰科植物的总称,中国兰主要指兰属植物。兰与梅、竹、菊合称“四君子”。但这里的兰与本文“主人翁”——玉兰,并非一种花,更非一回事。如果要用最简单的话说清楚两者的关系,即可以这样说:“兰是草本兰花,玉兰是木本兰花”。据有关资料消息,在明代以后才出现玉兰名称。在此之前,玉兰一直叫做“木兰”,也就是说“木兰”是“玉兰”的曾用名。必须指出,在中国文化语境中,如果不加说明,“玉兰”常专指“白玉兰”。本文所说“玉兰”则泛指各种玉兰。

  玉兰三姐妹。兰花的种类很多,以蝴蝶兰、兰花、蕙兰最为有名。玉兰的种类也很多,以白玉兰、紫玉兰、广玉兰最为著名。三种知名的玉兰树,同出木兰科木兰属,可谓是“一家三姊妹”,也可称之“玉兰三姐妹”。玉兰花的得名与兰花有关,可见国人对玉兰花的认识比兰花晚,玉兰花的栽植历史自然也就没有兰花长。但玉兰花的栽植史,至少也有2500年时间。玉兰三姐妹,个个不同凡响。其中,白玉兰、紫玉兰是中国特产,广玉兰则是外来品种。屈原《楚辞·九歌》多处提到“兰”和“辛夷”:“浴兰汤兮沐芳,华采衣兮若英。”“蕙肴蒸兮兰藉,奠桂酒兮椒浆。”“薜荔柏兮蕙绸,荪桡兮兰旌。”“桂棹兮兰枻(读音yi),斵(音读zhuo)冰兮积雪。”“桂栋兮兰橑(读音liao),辛夷楣兮药房。”“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乘赤豹兮从文狸,辛夷车兮结桂旗。”说明屈原的时代,楚国的兰花、玉兰都已经成为人们熟知的对象物。隋唐以后,玉兰花广泛栽植,在古典园林中常多与亭、台、楼、阁相伴,如今多栽植于园林、庭院、厂矿,或作行道树,抑或是作桩景盆栽。玉兰树不仅风姿卓著,花色花香迷人,在绿化美化、园林造景中表现不俗。玉兰香味独特、涵养丰富,可以提制香精、工业用油,以及在食用、药用方面表现卓越。

  大姐白玉兰。白玉兰,也有木兰、玉树、玉兰、迎春、应春、望春等别名或者是曾用名。白玉兰之花洁白如雪,冰雕玉砌,花香似“兰”,故名白玉兰。白玉兰是落叶乔木,树姿、花姿、花香、叶形,皆具欣赏价值。在以花为视点的观赏树中,白玉兰算是体格较大、身材魁梧,树高25米。白玉兰叶大、花大,花朵直径12-15厘米,钟形、顶生,先叶开放。一般5岁起开花,花期2-3月,自开至凋10天,果熟期7-8月。彭年《玉兰》诗吟颂:“色与玉同洁,香将兰共芳。宁知璚树上,别有白云妆。”白玉兰产于中国四川、云南、广东、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河南、陕西等地,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突出地位。在“玉兰三姐妹”中,白玉兰可以算的上是“大姐”。白玉兰不仅拥有2500年的栽培史,而且以风姿卓越又冰清玉洁而名满天下。白玉兰因株禾高大,花位较高,雪山琼岛,晶莹清丽,迎风摇曳,气质高雅,清香阵阵,沁人心脾,让人如醉如痴如迷。白玉兰易开易谢,花瓣坠落如雪片纷飞,落英满地恰如“微风吹万舞,好雨尽千妆”。中国具有深厚的兰花文化,也具有深厚的玉兰文化。中国玉兰文化主要以白玉兰为载体。上海人对白玉兰情有独钟,张顾芳《赞上海市市花白玉兰》诗:“未抽绿叶已开花,洁白无瑕胜彩霞。不与牡丹争国色,清高缟素自堪夸。”白玉兰是上海市,以及潮州、东莞、连云港、新余、宜兰等城市市花。

  二姐紫玉兰。紫玉兰,也曾用“木兰”别名,但还有辛夷、木笔的名称。因“紫苞红焰,作莲及兰花香”而得名。紫玉兰产于中国云南、四川、湖北、陕西等地。为落叶灌木,树高4米,常丛生。花形与白玉兰相似。花期3-4月,果期8-9月。在“玉兰三姐妹”中,紫玉兰是“二姐”。其栽植史比白玉兰短,比广玉兰长,花期和果期比白玉兰晚,但比广玉兰早。在“玉兰三姐妹”中,紫玉兰身材最小,但小巧玲珑,婀娜多姿,孤植、丛植都很美观。紫玉兰紫而不娇,美而不妖,以素艳著称。白居易《戏题木兰花》赞道“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紫玉兰之美,令人心驰神往,白居易《题灵隐寺红辛夷花》:“紫粉笔含尖火焰,红胭脂染小莲花。芳情乡思知多少,恼得山僧悔出家。”紫玉兰不仅是常见观赏树,也是名贵的香料和药用植物。相传,古时有一秦秀才得了一种鼻孔流脓水的病,经常鼻塞不通,浊涕常流,腥臭难闻,妻儿也回避他。求过不少名医,用过不少药物,总不见好转,非常苦恼,产生轻生念头。欲自缢树下时,被过路樵夫救下。问明缘由后,樵夫说:此病不难,北山中有一种药可治。秦秀才忙问药名,并拿银两酬谢。樵夫笑曰:老夫认柴不认药,救人一死值几何?心成意肯香扑面,活命自不惧坎坷。边说边用手指向深山,秀才按老者指点,至深山找寻,发现满山花树,叶茂花大,香气四溢。采花蕾煎服数日,果真病愈。将其在家园精心栽植,并帮他人医病,皆得奇效。有人问药何名?他便告之“心意花”。天长日久,后世传之“辛夷花”。唐代裴迪诗云“况有辛夷花,色与芙蓉乱。”因其花蕾形大如笔头,故又有“木笔”之别称。

  小妹广玉兰。广玉兰,又称之荷花玉兰、大花玉兰、洋玉兰。常绿乔木,树体高大、树姿雄伟。在原产地高达30米,中国栽植高15-20米。花径花形花姿,恰似荷花,单生枝顶,花径20-30厘米,白色芳香。花期5-6月,果期9-10月。在“玉兰三姐妹”中,广玉兰排行“老幺”。其原产地在北美洲的东南部。20世纪20年代,广州首先“抱养”,故名广玉兰。广玉兰虽然排行“老幺”,但因身世不俗,相貌出众,观叶观花以及树冠、树荫皆俱审美功能,在中国“人气正旺”。在不到100年的时间里,其芳姿已遍及大江南北。在城市街道两旁栽植玉兰树,亭亭玉立,花枝招展,吐绿喷香,生机勃勃,举目望去,恰似女兵仪仗,美丽动人而庄严威仪。尽显“万绿丛中点点白,动人春色不须多”的风韵。广玉兰已经成为镇江、常州、无锡、铜陵、余姚、荆门、合肥等市的市花或市树。

  色香形俱美。唐代诗人陆龟蒙将紫玉兰视作“花神”,在《和袭美扬州看辛夷花次韵》中写道:“柳疏梅堕少春丛,天遣花神别致功。高处朵稀难避日,动时枝弱易为风。堪将乱蕊添云肆,若得千株便雪宫。不待群芳应有意,等闲桃杏即争红。”到现代,歌唱玉兰花的歌曲很多,比如邓丽君、苏芮等。其中,江蕙的歌词特别令人喜欢。“一条大路通基隆,沿路红灯挡袂完,一幕生活的讨趁,到如今已经嘛彼呢多冬,头带葵笠面红红,不惊风吹日亦曝,惦在十字路头卖玉兰,伊将眠梦双手捧。有心人,手梳着举卡高,这个时代相偓促,互相爱帮忙,咱的心内才会香。玉兰花,气味永远真迷人,用清香,安慰世态的炎凉,虽然时代有卡乱,不是无温暖,咱若互相相痛疼,拢有希望。”

  美丽的使者。自古以来,赞颂白玉兰的诗词字画不少,也常见于木雕、玉雕、窗花、剪纸、刺绣中。白居易《题令狐家木兰花》:“腻如玉脂涂朱粉,光似金刀剪紫霞。从此时时春梦里,应添一树女郎花。”诗人把玉兰比作替父从军的花木兰。明代沈周《题玉兰》“翠条多力引风长,点破银花玉雪香。韵友自知人意好,隔帘轻解白霓裳。”诗人以动感姿态描绘玉兰之美。明代文征明《玉兰》“绰约新妆玉有辉,素娥千队雪成围。我知姑身真仙子,天遗霓裳试羽衣。”赞誉白玉兰美如天仙,却又玉洁冰清。清代黄燮清则在玉兰花树下,向人们讲述一个既浪漫凄婉的爱情故事,在《瑶花·玉兰花下作》:“珊然风格,蓦忆当初,怪似曾相识。珠娘庭院,携手处,正是花香时节。扶肩小语,直看遍、琼楼南北。背粉墙、偷整罗裙,斗影一般清绝。而今六度春风,叹冉冉芳华,前梦难觅,湘妃宝屧。归去也,愁弄冰弦瑶琴,旧时台榭。料深闭、半庭残月。剩几枝、冷倚阑干,开也无人怜惜。”玉兰盛开时节,词人来到树下,曾经的美好岁月,恍然又重现于眼前。当时也正是玉兰花盛开的时节,与恋人在珠娘家的庭院里携手并肩,罗裙与玉兰相映,恋人的倩影同花儿一样清绝可人。

  高雅的使者。屈原的《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菊之落英。”借玉兰来喻人之品格高洁。以此为开端,历朝历代多吟诵玉兰之淡泊高雅。早先的时候,玉兰栽植在寺院,纯净素雅的玉兰花与清静寂灭的寺院氛围浑然一体。唐代开始,玉兰、海棠、迎春、牡丹(富贵)合缀成“玉堂春富贵。”这是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荣华富贵。清代赵执信《大风惜玉兰》“池烟径柳温黄埃,苦为辛夷酹一杯。如此高花白于雪,年年偏是斗风开。”赞美其无所畏惧、昂扬向上的精神。鲁迅则以“寒凝大地发春花”来颂扬玉兰刚毅精神。康熙大帝《玉兰》诗“琼枝本自江南种,移向春光上苑栽。试比群芳真皎洁,冰心一片晓风开。”叙述了移栽玉兰花的事件,表达了喜爱玉兰花高洁之情,以及指点世间万物的帝王情怀。乾隆和他母亲也喜爱玉兰花。为了给母亲祝寿,从全国各地收罗名贵玉兰树,栽植于颐和园清漪园乐寿堂周围,这便是玉香海景区的来历。1860年被英法联军放火烧毁。1886年慈禧重修颐和园时,发现其中两棵玉兰树焕发新枝,一年一度,至今繁花如初。玉兰有千年之寿。连云港南云台山之东磊延福观四株白玉兰,高16米,胸围3米,树龄800多年。1985年以来,每逢清明,举办玉兰花会,登山赏花,蜂拥而至,一睹玉兰风采。

  希望的使者。这里引用南宋诗人的两首诗。南宋国难深重,文人治世,多对现实不满,渴望国家皆有光明的未来。诗人常借物抒情,状物言志。陆游《病中观辛夷花》:“余生垂九十,一病理一衰。旬月不自保,敢作期岁期?粲粲女郎花,忽满庭前枝。繁华虽少减,高雅亦足奇。持杯酹花前,事亦未可知。明年傥未死,一笑当解颐”。高贵儒雅而楚楚动人的玉兰姑娘承载着诗人内心世界的希望与渴求。吴文英《琐窗寒·玉兰》:“玉绀缕堆云,清腮润玉,汜人初见。蛮腥未洗,海客一怀悽惋。渺征槎、去乘阆风,占香上国幽心展。遗芳夜色,真恣凝澹。返魂骚畹。一盼,千金换。又笑伴鸱夷,共归吴苑。离烟恨水,梦沓南天秋晚。比来时、瘦肌更销,冷薰沁骨悲乡远。最伤情、送客咸阳,佩结西风怨。”暗用屈原、范蠡等典故,将诗人去国怀乡的幽愤之情寄托于窗外初春竟放,洁白素雅的玉兰花,明颂玉兰暗喻自我,对现实不满,对未来寄予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