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运动


论(200

2012-12-28                     关于学习教育运动的思考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经验中很重要的一条经验是不断地学习。中国共产党曾经多次组织了学习运动,其中较为成功的是延安的学习教育运动(虽然其中出现了一些值得重视的教训),但是达到了基本目的和预期,统一了全党的思想。中国的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后,面临着国际地位变化,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关系多样化,各种思想和思潮交流,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和阶段性任务调整,等等,中国共产党作为领导政党有必要在新的条件下再次统一思想。因此,可以预计未来三到五年要进行一次全党学习教育运动。这次学习运动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学习唯物主义认识论,学习信息化条件下的唯物主义认识论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组织学习运动要汲取过去组织学习运动的经验教训,不仅要坚持“三不政策”,即“不戴帽子”、“不打棍子”、“不揪辫子”等,最重要的是学习运动要建立在法制的范围内,要有新的相应的原则和规定

       组织学习运动,首先要废除“思想罪”。人的认识是不断发展的过程,不同的认识和错误的认识是走向正确认识的阶段,没有哪种思想认识或哪个人的思想认识是始终一贯的正确的。因此思想没有“罪”,也不应该有“思想罪”。同时表达思想认识的语言文章也会因人而异,不可能统一,也不可能都是准确科学的。更不能够因为表达思想认识的语句或文章不同而判“思想罪”。在学习交流中会发生不同意见的讨论或争论,有可能表现出较为激烈的情绪态度。绝不应该因为学习交流讨论中的情绪态度而定“思想罪”。在学习运动中要允许不同的思想认识,要允许不同的表达意见方式(对于不妥当的要反复交流和说服),要包容学习交流中不同讨论情绪态度。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曾经多次出现过对于不同认识定“思想罪”的错误。

       组织学习运动,不应该划“圈子”。在学习交流和讨论中,会出现不同的意见,相同意见或相近意见的人会形成一致。这是学习(开放)中的正常现象。不应该把相同意见或一致意见的人划出“圈子”,定性为某个“组织”。历次的政治运动中或学习运动中,都要把一部分(意见不同的)人划为某个组织,使得运动走向扭曲,甚至使得学习运动完全演变为派性斗争。共产党历来反对宗派主义,但是往往政治运动方向的扭曲恰恰会造成新的宗派。1959年的庐山会议产生了很不好的作用。

       组织学习运动,不应规定认识“标准”。学习是提高认识的过程。提高认识的过程不是直线的,也不是齐头并进的。学习中(或学习后)总会有不同的认识,认识也会出现不同的反复,学习认识不可能一步到位或“达标”。不应该规定一个认识“标准”,也没有认识的“标准答案”。只要积极参加学习就可以了。(偏见是走向真理的一个阶段)在解放初期,政府高了扫盲运动和改造旧社会(黄赌毒)运动,还组织了大批知识分子参加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活动。很多知识分子通过参加社会实践,对比了自己的思想写出了很好地思想认识汇报,深深地认识并承认共产党伟大。这些运动并没有规定标准,却取得了很大的成功。

组织学习运动,不要搞“划线”、“站队”表态。学习不应该划定认识“标准”,更不应该按照某种“认识标准”把不同认识的人划分“左、中、右”。学习就是学习,不是组织整顿或清理组织。根据学习的认识或态度把人“划线”,并要求所有的人“站队”、“表态”,是极其错误的(封建的)性质和(愚蠢的)方式。

       组织学习运动,不应追索“原罪”。“原罪”一词是借助西方宗教的概念。在政治运动或学习运动中,不应该以某种意见是错误的甚至是不同意见,就去追索过去历史上的不同意见的争论或纠纷。不能够用“挖思想根源”的办法追究“原罪”。追究“原罪”,是“血统论”的一种思想反映。学习中提高认识可以联系过去的认识,但绝不是追索“原罪”,更不能够是“划线”的依据。

“历史的经验值的注意”。毛泽东的话很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