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迷茫的根本在于认清自己——求职准备系列谈之二


 
在和一些面临求职挑战的大学生朋友交流的时候,很多人都慨叹迷茫的心态。有的说,自己家里没关系,对求职的希望感觉很渺茫;有的苦恼于不喜欢自己的专业,不知道以后的求职方向该如何确定;还有的则根本不知道自己适合怎样的职业,也不清楚自己的兴趣,对自己今后的职业选择完全没有想法。很多人提出的问题是,虽然知道求职应该选择那些适合自己、自己又有兴趣的职业,但如果自己根本不清楚自己的兴趣所在,又不喜欢自己所学的专业时,求职的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这的确是个必须回答的问题,如果搞不清楚这样的问题,求职难免陷入茫然的状况。而解决此类问题的前提是,必须清楚地认知自身,如果连自己的情况都认识不清,与求职相关联的许多问题的确就无从谈起了。之所以要首先强调这个问题,原因就在于如今的很多年轻人在认清自我的问题上的确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比如心态浮躁的现象就比较普遍,具体表现为对自己的职业定位过于理想化,希望能在刚开始工作的时候,就有很好的环境,很高的待遇和收入;而了解到的社会现实却是非常悲观,感到自己的美好愿望很难变成现实,进而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还有的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一直以来都是学业优秀,理应被用人单位所青睐,但在现实中却事与愿违,以致出现很大的心理落差。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就是我们这些可爱的年轻人认识自我的角度出现了偏差,他们往往是过于注重自身的感觉,有些一厢情愿了。如果能换个角度,站在社会的角度,也就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来客观地审视自身的长与短,也许对自己的认知才能更加理性客观了。
必须承认这样的事实,作为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大学生们,在基础和专业知识的积淀方面一定是有些资本的,但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经验的积累,在很多实用的职业技能方面,又难以避免地有许多不足。这其实就是多数大学生朋友必须面对的基本现实,从用人单位的角度上说,这些大学生有生机和活力,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如果假以时日,的确可以实现不错的职业成长。那些具有长远人才眼光的用人单位是可以做到如此理性地看到大学生新人的这些长处的。然而,我们也都清楚,现在整个社会的浮躁状况很普遍,很多用人单位对新人的要求往往会比较现实甚至是功利,他们希望新人来了就能派上用场,甚至根本不给其学习和适应的机会。在这种情况下,很多没有实践经验的大学生在简历筛选的阶段就遗憾地被淘汰了,根本没有机会进入面试阶段得以更充分的展示自己。面对这样的现实,抱怨是没有意义的,大学生们现实的选择只能是,更理性地认识到自身的欠缺,更自觉地充分利用在校期间的各种机会与可能补上自身的短板,从而为自己以后的求职努力增添砝码。
从表面上看,大学生们进入职场前的主要短板是缺乏社会实践经验,这似乎是根本无法避免的事情。而在实际上,有些很理性的大学生朋友正是通过这方面的及早行动,在求职的竞争中赢得了先机。我就认识这样一位年轻人,大学毕业刚满一年,却已经成为某家知名装修企业的主任设计师了。在谈到自己的职场经历时,他提到自己尽管毕业刚满一年,但职业经历却已经有四年的历史了。原因就是学平面设计的他在刚进入大二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在装修企业中的实习经历,因为学习的时间较少,他主要采取考试前的突击方式,实现了各科成绩不挂科,顺利毕业的同时,也如愿成为知名装修公司的设计师,而这个入职合同是其毕业之前就与公司提前签下的。从这个同学的实践中可以得出一个启示就是:大学生在大学就读必须认清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上大学不是目的,它只是谋求个人良好职业发展的必经阶段,因此要使自己的求学真正成为以后职业发展的助推器,就必须认清自己的所长所短。既然缺乏经验的短处无法回避,就要努力参与社会实践来弥补自身的不足。有了这样的积累之后,未来的求职努力才会获得理想的回报。
参与社会实践的努力,在为以后的求职努力增添有利因素的同时,也会帮助大学生们切实认清自我,消除迷茫。那些不清楚自己职业兴趣的朋友,可以在实践中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不了解自己职业方向的,可能通过参与社会实践进而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还有那些感觉自己的专业不适合自己的人,不至于继续荒废学业,可以早些调整自己的努力方向,为自己争取更好的职业前景。从这个意义上说,认清自己对于大学生朋友们说来实在太重要了,它是帮助我们无悔青春、更好实现人生价值的清醒剂。别抱怨社会环境及家人亲朋,职业成功之路,其实就在每个人的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