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寒冷的春运添点“暖”


  今年春运以来,襄阳客运段以深入开展“服务旅客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在担当的各次临客绿皮车上,将列车供暖、供水工作作为提高服务质量的重中之重抓实抓好,被广大旅客所称道。

      列车长:供暖、供水,是检验春运服务质量的重要标尺

     

      “春运是我们铁路职工最繁忙的时期,也是南来北往的旅客们出门在外最不容易的关键期,让旅客们在温暖的车厢里,有热水喝,休息好,是衡量我们工作好坏的重要标尺。”L180次五组列车长张天京如是说。

      为了做好今年春运中的供暖、供水工作,这个段及早部署,加大投入,以高标准、高质量做好春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了与局客运处、客车车辆段等相关单位和部门的联系沟通,及时掌握新增临客开行情况,对首趟临客采暖炉、茶炉的交验出库实行职能科室(安全科)、车间干部、包班干部、列车长联检签字验收制度,所有首趟上线临客逐辆验收,趟趟检查,并采取选派技术业务骨干跟车指导、退乘演练等形式,全方位把好临客采暖验交关。共交验临客车底23组414辆,验收合格率90% 。

     

      春运来临以后,这个段还为临客绿皮车配备了276个暖瓶、196个水包、69个送水车,保证旅客一上车就能喝上热水。同时,还要求乘务员在乘务中“送好三杯水,说好三句话”,即:列车始发后的第一杯迎客水,旅客用餐时的及时水,重点旅客的温馨水。旅客上车时的迎宾语(您好,欢迎乘坐本次列车),旅途中的服务用语(做到“您”字开口,“请”字当先,“谢”字在后),旅客下车时的告别语(请走好,下次旅行再会),让旅客切身感受到列车上热情的服务,给他们的出行添点“暖”意。

     

      乘务员:虽然辛苦,但是我们觉得很有意义

     

      今年春运,这个段组建了36个临客班组,从襄阳供电段、襄阳工务段、襄阳电务段、武汉通信段等13个参战单位抽调了外援职工1400多人。其中有90%以上的职工是第一次参加春运乘务工作,更是第一次烧炉子。

     

      这个段对所有外借乘务员进行了业务补强,并跟车上线检查抽考和指导。同时,还发放了《春运工作手册》,达到人手一册,里面的客车燃煤锅炉操作程序,图文并茂一目了然。即便如此,要做好列车供暖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给炉堂加煤时,要先用摇把把炉灰、炉碴摇下来,再加煤,然后用炉铲把炉碴铲出来,用水浸湿装袋……对于这些外借职工来说,虽说烧炉子又脏又累,但是最令他们担心的还是炉子熄灭、缺水的问题。炉子熄灭了,要找材料重新生火,锅炉缺水,要用手摇水泵进行补水,这两者任何一项都足够乘务员站在风档忙活几个区间、两三个小时。宜昌东至北京西L188次二组襄阳供电段职工赵伟深有感触地说:“温度低了,起不到采暖效果,炉子还容易熄,温度高了,既容易让旅客冷热交替过快而感冒,又容易让个别旅客滋生烦燥情绪,引发治安事件。这个春运虽然累,但是我们学会很多东西,觉得很有意义!”

     

      旅客:在这里,我们觉得很温暖

     

      绿皮车设备简陋,茶炉数量有限,要做好供水工作也绝非易事。为了使“送好三杯水,说话三句话”落到实处,该段从教育着手,利用班组学习会、出乘会,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并充分发挥班组党员、骨干的模范带头作用。旅客用餐时,用水量增大,休班列车员、值班员、广播员一起烧茶炉,休班乘务员组成服务小分队推着水车送水下车厢。出门在外的农民工、学生旅客大都带的方便面,送水小分队推着水车往往也供应不暇,大家忙得不亦乐乎,心里却是甜的。襄阳至北京西L10次一组复转军人王旭说:“‘送好三杯水,说好三句话’让我切身感受到了‘投之以桃,报之以李’的真正含义,不仅旅客高兴,更有利于我们开展工作!”

       

      窗外寒风刺骨,车厢内春风扑面。在利川至广州西L598次列车上,适宜的温度所营造的乘车环境与乘务员热情的服务组成了一幅和谐生动的画面。一位从宜昌东到益阳探亲的老大妈在亲人的搀扶下,对笔者说:“你看外面风刮得多大,但在这里却不冷,热水也随时有得喝,我们感觉很温暖!”(通讯员李伟 向军 李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