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书豪成功的“七宗最”
文/交广企业管理咨询公司首席专家谭小芳
前言:
经历了疯狂一周连续5场得分“20+”,并带领尼克斯取得5连胜后,林书豪在美国最大的社交网络平台“推特”上一跃成为一周热门话题人物前5名。而与湖人赛后,他瞬间登上了热门话题榜首位。同样,在国内,各家门户网站体育频道首页上铺天盖地都是林书豪的新闻报道。新浪、搜狐、腾讯等微博的热门话题榜上,林书豪高居榜首。在百度搜索首页,你只需键入林书豪名字的头两个字母“LI”,就能看到“林书豪”出现在搜索结果的顶端。想要知道这一周林书豪的知名度提升的幅度吗?看看他在新浪的微博粉丝数:上周,他的粉丝不到10万,截至昨晚,他的粉丝数已超过76万。他带领球队迎战湖人队的比赛过程中,其微博每秒钟都会新增近100名粉丝。
“林书豪旋风”上周席卷NBA,现在这股热潮似乎已经扩展到全球。哈佛毕业生林书豪(Jeremy Lin)上周五首发出场,砍下38分,帮助纽约尼克斯队战胜洛杉矶湖人队。这是他突然冒起以来表现最好的一场,帮助球队夺得4连胜。林书豪在Twitter上的关注者已经超过20万。他在中文微博上的粉丝超过80万,其中包括在击败湖人队之后24小时内新增的20万。
林书豪如今成为了全NBA、全美国,甚至是全世界最热门的话题:美国“新闻联播”——CNN焦点新闻专门大幅报道,几乎每一位教练、球星接受采访时都要被问一句“你是如何看待林”的……林书豪的迅速蹿红同样引起了商家的疯狂追捧,林书豪的经纪人这几天忙得不亦乐乎,因为总是有商家的电话打来希望能够和这个华裔小伙子签下代言合同,甚至连林书豪的球星卡、睡过的沙发、用过的书包、中学时的笔记都成为了网络交易平台上的热卖品。
林书豪的成长经历太过曲折和传奇,所有的一切,都满足好莱坞塑造“美国梦”的元素。果然,有人已经开始动了这个念头。昨日,好莱坞著名制片人史蒂夫·蒂彻(作品有《当幸福来敲门》、《两杆大烟枪》等)表示,想将林书豪的奋斗故事搬上银屏,让更多的人能从中学习到“梦想的力量”。不仅如此,全球著名财经杂志《福布斯》也不得不跟风而行......我们要向这个年轻人学习什么呢?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总结了林书豪成功7个要点,姑且称之为林书豪成功的“七宗最”:
一、领导力
标靶中心的客队更衣室里,林书豪一瘸一拐走到衣柜前。他说自己没受伤,但确实累坏了。8天打了5场比赛,场均出战39分钟,这样的赛程,林书豪在哈佛可从未遇到过。“身体有点麻,”他说,“两条腿都没知觉了。”这再正常不过,对于一个此前每场只打6.1分钟的二年级生,突然晋升先发,拥有了三四十分钟的场均机会,出现疲劳在所难免。
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了解到,其实在北京时间2月12日客场打森林狼的下半场,林书豪已经疲态尽显。后两节12投1中,失误4次,正是他体能透支的直观结果。再累也要扛,由此成为林书豪本场比赛的写照,也成就了尼克斯100比98的第五场连胜,或许还将化作“林风暴”接下来的故事主线。
为什么不换下他?丹东尼说理由有二。首先,尼克斯需要林书豪的领导力;其次,林书豪自己不愿下场。赢了球的尼克斯主帅自然高兴,客场拿下森林狼,豪取5连胜,意味着尼克斯的战绩已攀升至13胜15负,重新回到东部前八。哪怕赛后有记者质疑丹东尼不然林书豪休息的用人策略,这位曾经的年度最佳教练也以微笑示之。
一个毫无保留的林书豪,不断刷新全联盟及尼克斯队历史上的各种纪录,超越艾弗森、追赶詹姆斯、比肩马布里……而在丹东尼和队友眼里,比这更重要的是,他为纽约带来了胜利。比如在纽约德比中一战成名,令尼克斯结束了此前13战11负的耻辱纪录;比如率队在主场击败湖人,终结了尼克斯对湖人的9连败;又比如在体力严重透支的情况下,帮助球队在标靶中心涉险过关,拿下本赛季最长的5连胜。
在主将受伤、一号位严重缺人的情况下,林书豪抓住了机会,进而成为丹东尼心目中的首选控卫。纵览现如今尼克斯的激活名单,除了林书豪,已找不出相对靠谱的一号位球员。“年事已高”的毕比不复当年之勇;新秀沙姆佩特其实是得分后卫;赛季初的首发控卫道格拉斯,因其拙劣表现已被打入冷宫。所以,当尼克斯在客场苦苦追分、紧咬森林狼不放时,丹东尼即便发现林书豪已经步履蹒跚,也不会轻易动换人的念头。
面对林书豪不愿下场休息的态度,尼克斯主帅丹东尼恐怕正求之不得。因为如今这支尼克斯队,似乎已经离不开林书豪的场上组织与个人进攻。“他打得很出色,”丹东尼说,“我知道他有些累,到后来都没法发挥正常水平了,但他在场上的领导力是无价的。那就是为什么,有时候你必须派他冲锋陷阵的原因。”
二、不能绝望
不能绝望。林书豪只是第三位能够进入NBA的哈佛学生。他也只是一小撮能够登陆NBA的亚裔美国人之一。在三个星期前,他还曾被尼克斯队下放到NBDL球队宾州伊利海鹰队。在这个赛季加盟尼克斯队之前,林书豪曾被两支其他的NBA球队裁掉。即使没人相信你了,你也不能对自己绝望。
三、文化理念
从文化理念上说……林书豪是虔诚的基督徒,他的生活很简单,思想也很简单,对这项事业的热爱也是发自内心的,也可以说是从小他在这种文化中熏陶慢慢养成的思维理念和文化习惯,这些东西是他真正练到这种水平的根基,并不是从小就告诉你“你要像林书豪这么练就能成为NBA球员,以后一年最少三四百万美金”,小孩没有动力,不知道这些东西。对于篮球的热爱,要从小时候的文化理念和环境熏陶来打造。
无法确定林书豪或许可以引发的这场变革是否更胜姚明,但他之所以成为舆论的焦点、一种现象,首先因为他是黄种人。他够努力,他还算有天赋,这都是真的,但如果他不是一个黄种人,没有多少人会去理会他;那些希望自己的孩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将来成为一名医生的家长们,不会记得他的名字。
四、沟通交融
他是一个美国人,以他这样的条件在美国比赛,他跟其他人没有沟通上的问题,文化也可以接轨。我们就要反过来想了,在NBA打球,在文化方面,尤其是球员,如果让中国本土制造的球员到美国打球,首先文化上、语言上能够适应,接着才能让你的技术发挥到你想要的程度,这一点上我认为姚明是一个典型范例,你要先跟你的队友得到交融,才能够成功。
姚明是中国球员,虽然他不是美国人,但他对篮球的热爱,他的生活方式,以及那种愿意提升自己、愿意学习的状态,非常像林书豪这种状态。我刚才提到的是一种文化,我觉得我们可以从林书豪身上吸取一种培养方式,用来培养年轻的、很有天赋的、像白纸一样的球员,从林书豪的训练方式中可以提取成功之处。
五、保持自我
人们喜欢你是因为你保持自我,而不是模仿他人。你应该保持自我,而不是做迈克尔·乔丹的二流复制品。世上不可能有另外一个迈克尔·乔丹。只需要做林书豪——你自己。不管那是什么。这不意味着你不需要努力——只是意味着你应该找到自己擅长的,然后坚持下去。球迷们会因为你保持自我而爱上你,就像他们喜欢林书豪一样。朱迪·加兰(Judy Garland)此言妙矣:“永远做一流版本的自己,不做二流版本的别人。”(Always be a first-rate version of yourself, instead of a second-rate version of somebody else.)
六、努力工作
如果过去这么多年林书豪没有努力训练,从而完善自己的技术,他就不可能抓住这个机会。努力工作是没有捷径可走的。成功只是努力工作的副产品。如果你有一个虎妈(Tiger Mom),天天督促你努力工作,这就非常好。如果没有,那请让你的自觉成为你自己的虎妈!早点起床,晚点睡觉。林书豪没有任何免费入场券。何况你呢?你只能控制你所控制的东西,这意味着你应该比身边的人更加努力。
七、当机会来临时要好好把握
尼克斯队之所以让林书豪打上首发,实属无奈之举,他们的伤病球员太多了。拜伦?戴维斯(Baron Davis)一直无法上场。其他控球后卫也不能出战。卡梅罗·安东尼( Carmelo Anthony)受伤了。阿玛雷?斯塔德迈尔(Amare Stoudemire)因为家人去世而离队奔丧。如果林书豪浪费掉这个机会,他将不会得到我们的关注。但是他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机会。在生活中,你从不知道机会何时会降临。通常,在你最不期待的时候,机会就会出现。尽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些机会,不要挥霍掉了。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是一个必然规律,这一必然规律体现了“必然”与“偶然”的内在联系,机会是“偶然”,有准备是“必然”,有准备才有机会,没有准备就没有机会,既有准备又遇到了机会,成功也就成了“必然”。很多人都幻想用机会改变命运,于是做着与机会偶然相遇的白日梦,幻想它像魔法棒一样改变你的世界。其实,这是很不靠谱的一件事。因为如果机会真的有一天与你相遇,并帮你实现了愿望,那前提条件肯定是你要有充分的准备。因为机会只光顾有准备的人。
总有人抱着一种扭曲的变态想法,当因为自身原因,使事情变得一团糟后,很阿Q,大言不惭地对自己说:“等着吧,等到我时来运转,机会来到时,我一定会咸鱼翻身,让所有人对我刮目相看。”但事实上机会在通常情况下是不会主动上你家门口报到的。就算有千万分之一的几率,这颗雨点子落你头上了,你也未必消化得了!
所以,不要迷信机会,不要把它神化,它不是万能的,它也不是许愿池,更不是阿拉丁的神灯。与其抱希望于机会,不如抱希望于自己。因为,真正能改变世界、扭转乾坤的人是你,而不是机会。如果你自身不努力,一百个机会列队在你家门口都帮不了你。所以,不要迷信机会,机会只是一个契机,一个平台,真正的主角是你自己。
有着“领导力教母”之美誉的著名领导力训练专家谭小芳老师表示,机会无所不在,而且十分实用。所以,你可以把它当神拜,但前提你必须是信徒,也就是说你是一个对机会有所准备的人。不论你从事什么行业、什么职位,都应尽量把工作做到最好,并不时地给自己充电。这样,就算你不去找机会,它都会主动找上门来的。
其实与其相信机会可以改变一切,不如相信自己无所不能。任何一个迷信机会的人都是弱者,只想着如何借靠别人的力量。其实,真正有力量的人就是你自己啊!人都是有潜力的动物。自己给自己设立一个目标,并告诉自己:“我能行!”那你就真的行。自己才是自己真正的救星,你的神就是你自己。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坚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会等到机遇的,可最美妙的机遇是有捷径的,作家梁晓声曾经道出了一些幸运儿成功的绝密,他说:有的人搭上机遇的快车,顺风而行;有的错过于它,终身遗憾;有的一生都未能实现,默默地埋藏自己才华。一味追求机遇,守株待兔,坐等待毙,凡是靠机遇成功的人,并不都值得羡慕和青睐,被发现的不见得都是人才,可有才华的人却未被发掘。
天赐良机不可失,坐失良机更可悲,一个人要学会创造机遇,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勤奋努力,不断进取,踏踏实实地耕耘,才能获得成功。当机遇敲门的时候,要是犹豫着该不该起身开门,它就去敲别人的门了。话说机遇,那就是极好的机会。在人的一生中,机遇不可能一次也不会降临,人们的生活中间到处存在着机遇,只要你留心,就会发现机遇,抓住机遇。然而当机遇发现你并不准备接待它的时候,它就会从你的眼皮底下滑过。能否善于抓住机遇,是一个人成功与否的重要条件。
具体在职场中,大家都在说“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却鲜有人意识到其中利害。我们能想到更多的是在岗位上尽一份职责,做好本分的工作,往往在论及个人职业操守时都会提到主人翁意识问题,主人翁意识和“有准备”似乎还是两个话题,但是剖析其中逻辑,仿佛有些内在联系。
主人翁意识并不是要求所有人都要成为一家之主,但至少是要时刻准备着为家做出奉献和牺牲。所谓牺牲应该指的是多出所得的那一部分努力,当然有夸张的成分。事物的发展总需要“量”的叠加,如果只是一元复始“涛声依旧”,没有余量的贡献,发展是无从谈起的。奉献无论大小,超出常量,那就是功德,未来的功德碑上就该镌刻名姓流芳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