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春运实名火车票,如何避免被“秒杀”


王达水
 
2012年中国铁路春运于21624点圆满结束,全路共发送旅客2.21亿人,与去年基本持平。其中,各铁路局发送跨局中长途直通旅客8660.3万人,同比增加15.6万人,增长0.2%。为期40天的铁路春运,基本服务质量明显提升,获得社会好评。
 
春运40天中,全国铁路共有11天旅客发送量超过600万人。节前客流来得早、来得猛,学生、探亲、务工客流高度重叠,自1月11日春运第四天开始,铁路客流连续11天超过550万人持续较高位运行。1月20日全国铁路发送旅客615.7万人,为历年来节前单日客流新高。
 
今年铁路春运与过去不同的显著特点在于: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实名制购票的春运,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电话订票的春运,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实行网络购票的春运,各主要车站售票窗口和代售点排长队情况彻底缓解,受到了广大旅客和社会各界的普遍欢迎,进而树立了中国铁路崭新的里程碑,具有划时代意义。
 
今年春运期间,火车票实名制不仅有效遏制了倒票活动,而且对网上追逃、打击流窜犯罪专项行动起到了积极作用。
 
中国铁路的2012年春运,铁路比过去更加超负荷地加开临客,全路员工付出了艰辛的劳动,确保了春运安全与平稳有序,各项工作取得了骄人成绩社会各界对铁路春运的评价尽管大幅度提升,但是,通过媒体并网络,一些意见在所难免,这就不得不让人深入思考:在我们的国情路情条件下,铁路究竟该如何进一步做好春运?民众究竟需要怎样的春运?春运究竟是谁的事?……
 
1、什么是“春运”?
春运,主要是指在春节期间的旅客运输工作。其中,节前15天,节后25天,共40天。春节回家过年是中国的习俗,尤其是改革开放33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强大,春节期间的旅客运量逐年递增。因此,一年又一年,尽管铁路也新修不少,车也越开越多,尤其是春运期间总是超负荷地加开临客,但是,春运依然是一个巨大的难题,这是中国13亿多人口的国情、路情。
 
2、春运是谁的事?
春运肯定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事情,但又不仅仅是交通运输部门的事情。春运涉及整个国家社会、企业团体、家庭个人。春运是中国这个庞大肌体的一次大的脉搏跳动,全身心都在沸腾。
 
国家的事情国家办,大家的事情大家办,这是基本自然规律。正因为春运既是国家的事,又是大家的事,那么,春运既离不开国家与社会的鼎立支持,也离不开团体与民众的积极协助。春运是大家的事情,人们都有参与其中的一定责任和义务,让全社会都明白这一点很重要,最起码地可以减少或者是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埋怨。
 
春运的基本原则不外乎是:大家都要走得了,大家都要走得好,安全比什么时候都更重要。因此,春运需要每一个人主动协助,既遵守秩序,也维护秩序,无论是购票、进站、候车,还是乘车、出站……
 
3、铁路的性质究竟是什么?
中国铁路是国家所属企业,是兼有一定社会公益事业性质的国有企业,肩负社会效益和企业经营效益双重使命。显然,这就对铁路企业和国家社会同时明确了各自的职责,铁路该履行社会公益事业责任的地方必须履行,该按企业模式管理和运行的方面,自然应按照企业管理和运行的基本规律和法律法规进行,且务必要遵循这个原则。同时,国家社会各职能部门,该对铁路企业支持的方面,应该竭尽全力,尤其是在繁忙的春运期间。
 
4、铁路在春运中的地位和作用?
铁路是交通运输工具中的一种方式。在中国每年繁忙的春运中,铁路与公路、航空、水运共同履行自己的运输使命。其中,铁路在春运中的地位和作用显得更加突出与重要,这是中国地域辽阔、人口众多、经济发展一定不平衡等因素决定的,因此,铁路是春运的主力军。其中,今年春运铁路日平均发送旅客约553万人,日均500万以上的高位持续时间较往年长。
 
中长距离(200公里以上)的旅客运输,是铁路企业的优势。即便如此,铁路在春运中也仅仅是其中的一种方式,尽管是最主要的方式。因此,铁路运输仅是春运的主力军,依靠铁路在春运中包打天下的概念越来越被社会接受与理解。
 
春节期间,人们是否乘坐火车回家过年,那是个人的事情,是自己的选择。比如,有人选择奇摩托车回家过年,其中,今年春节前,仅从广东进入广西的摩托车就高达约40万辆,比去年增加10万辆,这是央视于节前在广西现场报道的。
 
铁路春运让大多数人平安回家过年,是社会性的事情。人们及社会都不应对铁路过分地要求,如果过分苛刻甚至是渲染或放大,显然不是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只能是偏见、成见。比如,2012依然“一票难求”,就是一种典型的主观偏见。
 
 
5、何谓“一票难求”?
2011年及之前,针对春运期间购买火车票的种种不容易,人们曾用“一票难求”来形容,是人们乃至社会对铁路春运的一个普遍认识,也曾是一个社会现象。铁路何时能够解决春运火车票“一票难求”,更是整个社会长期关注的一个焦点问题。
 
然而,究竟什么是“一票难求”?或者说我们该对“一票难求”如何进行比较准确的定义,应该是反思2012年铁路春运的一个重要方面。只有这样,当我们再重新面对“一票难求”这道课题时,才会有充分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依据。
 
关于“一票难求”,实际上是指春运期间人们购买回家的火车票非常困难,或者说难以买到,也包括购买春节后的返程票。毫无疑问,“一票难求”是中国铁路春运长期的一个痛。
 
一票难求这个困难,在2011年及之前的铁路春运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排队难,因为买票的人特别多,排一两个小时队买票的情况很普遍,人们甚至提前很早就到售票处(窗口)排队。二是买票难,因为当排队到窗口买票的时候,可能需要的车票恰好刚刚卖完,具体情况是几十甚至上百个售票窗口的电脑在同时售票。比如,20073月中旬,新华网上一名叫林海松涛的网友在发展论坛发贴描述“一票难求”的状况:“年年春运难,难于上青天!欲行千里路,未行已犯难,为买一张票,排队要几天,买到尚且可,无果熬青脸。难,难,难!人多苟且患,劝儿别回家,在哪不过年?”几句打油诗,虽然有些夸张和调侃,但也揭示出春运期间在大都市购买火车票回家过年的艰难境况。
 
“一票难求”的主要原因,一是在于春节期间众多旅客集中出行,是经济发展一定不平衡导致的就业人口分布不平衡引起的;二是在于2012年之前的铁路春运,没有在全国同步实行实名制购票、电话订票、网络购票。
 
然而,2012年的中国铁路春运,一是在全国范围内同步实行实名制购票与电话订票业务和网络售票业务;二是广泛地扩增了车票代售点;三是高速铁路和其他一些客专线,开通了网络购票旅客凭第二代身份证直接“刷证(卡)”进站上车的业务。随之而来,同比过去,2012年整个春运期间,构成火车票“一票难求”之排队难中的排长队现象基本消除,“买票难”因此不复存在。其中,关于排队买票实况,《人民铁道报》2012年1月29日第一版,题目为“湖南地区:客流如潮,井然有序”的文章,是这样报道的:“今年春运,由于电话订票、网络购票等措施的全面推行,分散了购票客流,往年湖南地区旅客节后集中到售票点排长队购票的情况已不复存在”(记者朱进军)。
 
当然,一些人要说电话订票很难,网络购票很难。事实是,购买旅客出行高峰期车票或许是这样,这是国情决定的,更何况是上百万甚至上千万人同时在线购票,网络必然拥挤。话说回来,世上的事情有几件是一次性成功的?面对事实,如果略为错开旅客出行高峰,或者是订票购票时多几个选择方案(车次、时段、席别、甚至是中转一次),2012年春运期间购买火车票,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如一些人传说的那样依然艰难。其中,发送2.21亿人次的今年铁路春运,通过互联网和电话售出5085.3万张,超过总售票量的25%。
 
2012年春运火车票实行实名制购票、电话订票、网络售票,倍增代售点,是消除一票难求的根本要因。过去没有这样做,因此留下遗憾。今年这样实施了,面貌焕然一新。因此,比较而言,“一票难求”已成历史,一票难求”不复存在。2012年的中国铁路春运,是历史性的转折与巨大进步,是一个里程碑,值得全社会正确认识理解。
 
从“走得了”到“走得好”,旅客对选择铁路出行的需求质量每年都在提升。有座比无座舒适,有卧比有座舒适,下铺比上铺舒适,高铁比普铁舒适。具体一点,面对现实,购买卧铺票比购买座位票的难度的确要大一点,因为卧铺票的比例较小。
 
一票难求”已成历史,这是真实的社会现象,如果我们一些人,特别是一些媒体人总是要一致坚持陈旧的观念来看现实,无疑将被亿万网民耻笑:人人都是售票员了(自己操作),只要网络有票,就能立刻买到,哪来一票难求”?进一步地,网络购票,几秒种就能办成的事情,竟然还是什么一票难求”,有没有搞错?那些还在坚持说一票难求”的人,他们是不是刚刚从火星上回来的?当然了,往返火星的客票不仅一票难求,而且永远一票难求。
 
 
6、网络购票写真
1)秒杀没有商量
有个网友这样描述网络购票,网络售票时间开始之际打开电脑,成功登陆12306网站,恰好有需要的火车票。可是,犹豫了一下,卧铺票卖完了;再犹豫了一下,硬座票卖完了;又犹豫了一下,站票也卖完了。
 
可见,“秒杀”就是这样体现在春运的铁路网络购票过程中,这是客流高峰期市场需求的直接反映,是网络售票高速高效高可靠性的直接体现,是现代化科学技术消除窗口排队的功劳。
 
可见,网络购卖火车票,公平度很高,人们务必提前考虑仔细,做好出行计划,有必要超前拟定几套购票方案。当然,不妨一并考虑汽车出行方案,或选择自己驾车出行,或体验乘坐大巴远行,铁路也只不过是交通工具中的其中一种。哪条道路不通罗马?
 
2)网络购票的两喜两忧 
一定喜:登陆网络,敲敲键盘,需要的车票到手了,高兴,今儿真高兴……
一种忧:上了网,敲了键,票没了,行程改写,一声叹息,自己手法太慢……
二种忧:没上网,或上不了网,或不会上网,火车票都哪去了?心中纳闷……
额外喜:空闲时再上网试试,又有票了(为数不多),立即购买,成功了。一个疑问,这票是从哪里冒出来的?哦,原来有网友退票,咱恰好捡了个漏,手气不错,再接再厉!
 
3)潜在客流
讲个故事:笔者今年春节期间在公交车上听见一本地青年人给贵阳的朋友打电话:“高铁干线‘四纵四横’今年底就修好了,明年春节你就打高铁过来打麻将。”
实际上,“打高铁过来打麻将”这并不新鲜,武广高铁沿线城市已经有人这样体验生活两年多了。
显然,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进一步信息是,高速铁路新的潜在的巨大客流,正在与经济发展同步提升。可见,春运客流高峰期,将永远是铁路的一个运输现象,是中国的一个社会现象,人们不妨要超前意识到这一点。
 
 
7、网络购票,网友既是买家,又是卖家
“网络购票,网友既是买家,又是卖家”,这个概念既新奇又实际,利己又利他,值得及时明确与宣传。
 
首先,网络购票人肯定是买家,无论是在网络上给自己买票还是帮他人买票,当订票成功并付款后就获得有效车票(或者是身份证直接进站上车的乘车手续)。
 
其次,对于火车站来说,网络购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出售车票的过程,尽管购票人就是售票人自己,因为整个售票过程是自己完成的,这是网络系统的功能,是网络赋予的权利,是网络开放式售票的必然。
 
“网络购票,网友既是买家,又是卖家”,明确这个概念,对于促进人们如何主动维护利己利他的网络秩序、购票环境、公平公正等,有显著并突出的作用。
 
因此,一方面,网络购票之前,很有必要提前查询有关车次、到发时刻、席别、票价、经由路线等信息,周密计划好自己的行程,书面草拟购票方案,特别是确定好可选性,以便登陆网络时用最少的时间流畅并顺利地购买自己需求的车票。磨刀不误砍材工,就是这个道理。
 
另一方面,如果行程因故改变,应及时登陆网络退票,进而把车票社会资源在第一时间反馈回网络售票系统,是利他利己的公德。
 
第三,人们需要及时全面熟悉网络售票系统的使用功能并信息查询方式,以利自己用最少的时间和最快的速度购买到最需要的车票。
 
第四,没有开通网银的客户,请务必开通自己的网银帐户,这样使用起来才方便。借用亲人或朋友的网银帐户购买火车票,只能是临时办法,不是长久之计。
 
第五,购票完成后,应及时退出网络购票功能状态,从而减少网络无效占用,同时也一并避免网银帐户风险。
 
 
8、网络大权该交给谁?
今年铁路春运首次实行网络售票,网售第一天(20111228日)就出现网络一定堵塞情况,特别是19日网络点击高达14亿多次(春运开始第二天,也就是上网购买120日车票,节前第三天),尽管如此,但是网络依然是安全的,许多网友也从网络购票成功。
 
网络出现严重堵塞,这是情理之中意料之外的事情。第一,网络带宽设计不足。第二,同时登陆的流量远远超过预计。第三,严重的供不应求的局面实在难免,这是春运高峰客流的必然现象。
 
铁路网络售票系统大堵塞之后,社会一片关注,归纳起来不外乎两点意见,一是埋怨网络设计缺陷,二是埋怨网络建设工程的订单内销。
 
关于网络设计缺陷,这是网络常识,包括微软在内的现行软件,有几个不加补丁的?有问题不怕,怕的是不想解决问题,怕的是不能解决问题,怕的是无法解决问题。可喜的是,12306开通初期因为带宽而引起的网络暂时不畅问题,已经通过及时大幅度扩容解决。
 
关于网络工程订单问题,中国铁路网络售票系统,是一个关系国计民生的敏感网络,尤其是春运期间,该网络系统的安全性能,我们可能要用战争的观念来看待,因为网络时代,一个人就可以通过网络对全社会发动一场信息战争。可见,铁路网络售票系统的开发与运营,不是一次性软件工程,也不是游戏软件工程,更不是软件设计的演练工程,是一项庞大规模的现代商业网络应用工程,并且直接涉及到全国繁忙的春运列车运行秩序。因此,全国性的铁路售票网络系统,不仅需要高技术的承前启后,更需要高稳定性和高可靠性的团队来胜任,这是与其他一般商业网站的本质区别。
 
中国铁路网络购票系统今年刚刚开始运行,当将来成为全社会的常规商业运行方式后,网络的稳定与安全,时时刻刻都会显得更加重要,这是全社会并每一个网民都需要达成共识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从一开始就把网络安全问题放在第一位,这是对国家社会乃至每个网民负责的态度。当然,高技术需要与时俱进,高可靠性需要始终如一。
 
毫无疑问,中国铁路的网络售票系统,大权应该交给具有高技术并高可靠性的团队来担当,不是一年半载,而应该是几十年如一日。这不是如何进行选择的问题,而是一个基本的原则问题。
 
   
9、火车票如何避免被“秒杀”
网络购买春运高峰期的火车票情景,用网络时尚的语言描述就叫做“秒杀”,因为一趟旅客列车大约也就2千张票左右(包括卧铺票、有座票、无座票),可是,至少可能有2万个网友在同时登陆购买,成功率尽管不足10%,但这个概率应该说还是比较高的。试想,当大学放假之际,网络购票该是何等的热闹与拥挤?
 
春运高峰期恰好就是“学生、民工、探亲”三大客流汇集之时,因此,网购的“秒杀”现象必然出现。当然,如果没有“秒杀”现象可能反而不自然,因为反映出来的现象,那一定不是拥有13亿多人口的中国的当今春运之国情。
 
进一步地,通过实行网络售票,网友随之拥有“卖票”给自己的权利,当登陆网络没有购买到如愿以偿的火车票(最钟情的车次、日期、席位、价格)时,一些人的抱怨之情难以避免,他们甚至就直接通过网络发泄,说三道四的言论因此随波逐流,被放大的情绪时隐时现。
 
无论我们是否愿意面对,春运高峰期火车票被“秒杀”已经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且非常尴尬,无论是于国家与社会,还是于铁路与网民。
 
网络实名制售票这种开放式售票方式,尽管是划时代的进步,但还是出现了如“秒杀”之类的新问题。因此,那种在“提前十天预售期”基础上加两天的预售期(提前12天)、或者是又临时再加两天预售期(临时提前为14天)的解决方案,显然不能从本质上解决问题。进一步地,如何探索思考更加公平公正公平公开的解决方案,不仅非常必要,而且是根本出路,因为历经多年千呼万唤才出来的网络售票方式,绝对不可能倒退回去。
 
再进一步地思考,春运火车票是一种社会资源,春运高峰期的火车票(特别是卧铺票)自然就是更加供不应求并相对紧张的社会资源。因此,如何从制度上更加公平地确定好春运期间的售票方式,特别是如何让够票预售期有更加合理的缓冲期,尽可能地避免“秒杀”尴尬局面,需要遵循社会规律加以探索研究与妥善解决,随之进一步公平合理地分配好这种短时期内相对紧张的社会资源。
 
因此,任何积极思考尽可能地避免春运火车票被“秒杀”的售票解决方案,都应该是社会的进步,是对社会负责的言行。无论言者是谁,铁路企业并整个社会都应该理性面对、慎重判定、稳妥选择。为此,笔者提出一种建设性解决方案:
 
第一,每位实名用户,每天网络购票不得超过两次,每十天购票累计不超过十次。
第二,每一电话号码,每天电话订票不得超过两次,每十天订票累计不超过十次。
第三,每一网银帐户,每天支付购票款不得超过五次。
 
第四,取消学生票(基础票价优惠50%)购买卧铺票,理由是既然买得起卧铺票,那么,这种情况就没有理由同时享受铁路给予的硬座基础票优惠50%的待遇。
 
第五,凡是已经通过网络或电话订购了学生票(硬座)的身份证号码,不能购买该票乘车日期5天内同一旅行方向(发站、到站)的卧铺票,从而避免利用学生证购买优惠50%的硬座票之后再于网络抢购同方向卧铺票。设计这项购票制度的目的,在于限制大学生假期返家返校的购票方式只能二选一:要么用学生证购买优惠50%的硬座票,要么与大众一样公平购买卧铺票,避免占用额外车票资源。
 
第六,车票预售期延长为40天,其中,第11至第40天的30天时间内,每天按票额1%加收资源优先费,因为多提早一天购票,就多一点购得高峰期车票的概率(特别是卧铺票、高铁票),人人都想获得先机,不妨让价格规律来平衡。其中,学生票(硬座)预售期同步延长为40天,不加收资源优先费;无座位的车票预售期依然为10天,不存在加收资源费问题。
 
为避免旅客购买车票的随意性,提前10天以上的网络购票,如果需要退票,仅退票价(扣除5%退票费后),按比例加收的资源费不退。因此,从客观制度上促使旅客强化购票的需求意识和自律意识。
 
本放宽预售票时间的制度设计理由是:第一,促进人们强化出行计划与妥善安排。第二,让社会规律发挥作用,让价格自动排队调节。第三,明确退票风险,避免随意占用车票资源(想买就买,想退就退,5%无所谓),进而促进购票环境更加公平。
 
从第11天起每天按票额1%加收资源优先费,这个1%参数,仅是初步设想,如果过高,不妨略调低一点;如果过低,不妨略调高一点。是否施行,不妨广泛征求网络民意而确定。无论怎样,有建设性解决方案,比无解决方案好;主动探索解决难题,比被动适应推进强。
 
 
10、不适宜网络购票的车次
火车票网络订票方式是新事物,是顺应时代潮流的,是惠及大众的。网络购票在方便快捷、公平合理等诸多优势前提下,深得数亿网民欢迎。可是,大多数远在异乡工作的农民工不会上网、无时间上网、甚至没有网络支付手段,他们是春节前最迫切地渴望回家过年的群体。因此,这就促使网络售票制度的设计上,需要考虑临客,特别是无空调硬座(俗称绿皮车)临客,设计成不进入网络售票的方式,仅实行实名制电话定票(预售期为10天)和窗口售票,这样一来,可能才比较切合农民工群体这个实际。同时,对这类车次的售票方式,需要通过媒体广泛公告、持续公告。
 
 
11、干线短途票不妨暂停
铁路运输的特点是:安全、舒适、方便、低价,受气候影响非常小(除极端恶烈天气外)。既然春运铁路不能包打天下,那么,在春运客流高峰期,铁路不妨考虑繁忙干线暂停100公里以内的短途旅客运输,包括干线高铁并客专线,进而集中优势运力,满足春运高峰期的中长途客流需求,进一步优化候车乘车环境。
 
 
显然,对于干线高铁,有待考虑春运高峰期站站停动车组列车(D字头)暂时停运的行车组织方式,进而以各次列车停车站交叉进行的(G字头)列车运行方式进行为好。理由三点:
 
第一,武广高铁今年春运开行100对列车,而且编组重联(16辆)的列车居多。但是,节前北上车票于节前10天就全部售完,是高铁客运市场成熟的突出表现,是高铁未来客流继续递增的强烈信号,如何满足市场需求,种种方案值得超前思考。
 
第二,武广高铁图定250公里/小时的和谐三型“D”字头动车组列车,于今年春运期间的实际运行中,旅客们已经从车内列车运行速度显示器上获知,区间最高时速有时已接近300公里/小时(已达298),显然,这无疑是在配合时速300公里的“G”字头列车的整体运行秩序。可见,春运期间,寻求最佳列车运行组织方式,暂时停开“D”字头站站停动车组列车,或许很有必要。
 
第三,随着中国“四纵四横”高铁网络于今年底陆续开通运营,列车“运距拉长、方向增多、密度加大”的情况将随之而来,中国高铁500公里以上的中长距离客流市场将与日俱增,如何适应新型客流的潜在市场压力,全新概念的高铁运输方案,有待超前并结合实际地科学构思。客运市场与其他市场都具有“培育、引导、发展、成熟”的共性规律,如何主动适应市场需求、提供市场需求,是高铁时代中国铁路需要理性面对与巧妙解决的新课题。
 
 
12、小结
信息时代,拥有信息工具,拥有信息技术,拥有信息时间,拥有信息资讯,是现代生存方式的基本要素。信息能力就是生存力,信息能力就是竞争力。因此,紧跟信息技术步伐,是时代的必然,无论国家与社会,还是企业与个人。
 
过去的“一票难求”,是铁路春运期间的难题,细心的人们早已从一些社会名流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网络言论或评论中,清晰地看到问题的严重性,“一票难求”因此又不仅仅是一张车票的问题。可喜的是,这道难题已经在2012年铁路春运过程中基本得到解决,这是人们有目共睹并切身体会了的。
 
火车票“一票难求”问题,困扰中国铁路春运几十年,尽管在2012年已经初步解决,但被社会的认可却略有滞后。因此,笔者觉得很有必要从社会公平公正的角度予以如上阐述,进而促进误解消除。世界已经变化,人们不仅应该面对事实,更应该思考与探索关于新问题的新的解决方案。
 
 
二〇一二年二月二十日于中国衡阳
(笔者注:文字媒体如果刊用本文,请按规定支付稿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