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空出世又黯然离场 上网本非自然死亡


  没有人能否认上网本当时的成功,就像同样没人能否认它在iPad的强大下的溃败。事实上,没有一个终端会永恒,上网本不是第一个也不是最后一个。它的横空出世和黯然离场都具有标本意义。
 
  “上网本本该还有一段春天的,很遗憾,提早夭折了。”李易说。他是中国移动互联网产业联盟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国内最早的上网本积极呼吁者。
 
  “它毁在英特尔手上”
 
  记者:还记得上网本吗?您当年是这个新兴产业的活跃人物。
 
  李易:可以这么说,这是近年来经我手导入国内的众多概念中最成功的一个,比MP3、MP4要成功得多。但是,很可惜,这么一个行业细分产品被后来的搅局者活活搞死。
 
  记者:就是说,您认为上网本是“非自然死亡”?很多业内人士认为是产品本身的缺陷,无法继续延展。
 
  李易:相当程度上,它毁在英特尔的手上。
 
  记者:业内当时是有这样一种声音,说英特尔主导着上网本上游,大家都在陪它玩。
 
  李易:上网本概念最初是由台湾威盛(VIA)推动起来的。在主流CPU市场,英特尔是难以被超越的。于是,威盛开发出一种低功耗、价格低廉的CPU,然后基于此推出了一个名为“上网本”的超低端笔记本解决方案。随着上网本的风靡,英特尔忍不住进场,格局从此骤变。由于英特尔提供的芯片太强大,PC厂商不满足于6寸屏、7寸屏,甚至用在了10寸、12寸屏上,各种指标逐渐向笔记本电脑看齐。对消费者而言,上网本的界定也从“第二台笔记本”变成了“第一台笔记本”,英特尔本想多卖一颗笔记本CPU的愿望落空,毛利还被拉低。所以,英特尔决定急刹车,搭车上路的业者自然就被无情地甩了出去。
 
  ”摩尔定律正在失效”
 
  记者:按照您的观察,如果不是这种竞争策略因素,上网本何时寿终正寝?
 
  李易:正常的更新换代自然是iPad大行其道的时候,可以说,上网本应该还有一段春天,很遗憾提早夭折了。
 
  记者:但是它的问题也是先天性的,比如性能太低,体验太差,对于“摩尔定律”更是个挑战。
 
  李易:可以说上网本对于“摩尔定律”是反其道而行。摩尔定律强调的是电脑硬件更新速度,讲究的是更快更好更强。而上网本的很多功能被“阉割”了,它推行的恰恰是“够用就好”,不见得一定要跟随摩尔定律。摩尔定律正在失效。
 
  记者:现在消费类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太快,从这个层面上如何看待上网本的产业贡献?
 
  李易:对于硬件指标无止境的追逐正在弱化,将来买电脑可能就跟现在买电视机一样,消费者在意的不是何种型号的CPU、多大的内存,而是看屏幕尺寸及规格、外观时尚度以及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