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企業成功,首先要企業主語言到家,今天我們再解拆一下企業家語言的結構,企業家語基本上包括兩個軸向,一個是橫,一個是縱,橫向可以是最傳統的地域語,如信興蒙民偉生前與筆者午膳時,信口演示其日語及意大利語之造詣,但懂說未必最利害,有時不懂說可以更利害。前愛克發吉華的董事總經理Hans Lodders羅達成是荷蘭人,雖然久居亞洲,不諳漢語,但其感動華人的能力,超過他旗下每一個華人經理,所以說得是一個層次,但懂得聽眾群的心理,是個更高的層次。
外語行語,通達發達
下一個橫向語言是行業語,羅達成80年代初,任職現代印刷有限公司,操的當然是印刷行業語,當跳槽至愛克發集團時,產品的範圍擴闊,計有膠片,電影專用膠片,錄影帶,醫療檢查儀器,表面上是四類產品,但原來裏面牽涉很微妙的行業語,普通照相膠片今天差不多消失於市場,但行業語言並未消失,現在可以稱為零售沖印語言,今天仍然有電子沖曬店或輸出中心,要打開業務,就得學曉與這些小檔主以電子沖曬語打交道。同樣是膠片,電影膠片要求的語言就大不同了,因為是電影公司用,是B2B的,但後面的關係可複雜,因為由片場行政人員,攝影師到演員,誰對你的膠片品牌不滿,你就賣不成或賣不下去,這個行業,雖然是從光影技術作為起點,但要瞭解其權力架構,加上多年前的電影圈品流複雜,中間的barbarian(野蠻人)味很重,當業務員者與這類半蠻人打交道,要應蠻則蠻,應收則收。
空白影帶零售反而與普通膠片渠道分別不大,基本上是同一組語言,但影帶批發市場則是另一群,是那些錄影(碟帶)發行商,它們的語言是夾雜一半電影,一半零售,操電影語因為要懂得向片商取得發行權,操零售語就因為要理解怎樣發行到租賃店或直銷與家庭,前段是B2B,後段是B2C,語言是B2BC,三個行業正好與荷蘭語,德語,奧地利語同為德意志語系之不同分支般妙趣。
跨行業即掌握外語
到醫療器材,又是別樹一趣,推廣對象是醫生及醫療行政人員,語言的法度是多專(業)少商(業),最終仍是商(業),但太滑頭不學無術業務員,在醫療行是吃不開的。羅達成當然一夜之間學不了這麼多語言,80年代中,就找來了筆者,為他在最短時間鋪開這個跨行的大網,獵頭這當然之舉上面,筆者加了新配方,就是發明一個indian-chief-indians的模式,翻過來中文,就是先來一小兵(業務員),再來一酋長(部門頭頭),最後來更多小兵(業務員)。
終極語是政爭語
向前望的老闆用獵頭加戰略諮詢這複方,解決行業語困乏的難題,再向上以商業模式加財資表述弄通了資本語,下一個高度是什麽呢?就是政治/ 帝王語,大家勿看科網企業是很科學很文明的一個行業,要存活下去,又不是那套版圖,戰事,市場搶奪。反正科企資本化第一天講monetization(金錢化)就是明搶Legacy(傳統)的錢過來,第二天講monetization是向同行/ 鄰近行業搶錢過來,Legacy Chief(傳統酋長)楊致遠到今天操的仍然是IT技術語,及2000年版的落後財資語,普羅美國人愛聽的世界大同語,他的對手馬雲操的不是英語,是金融美語,以馬雲的外語識見,肯定對羅馬時代的凱撒大帝被刺殺的歷史,意大利馬基維利的君王論(the prince by Machiavelli)有另一重涉獵,這兩位阿哥,放在格鬥場上,一看就幾乎知道誰勝誰負,小楊是一臉美式Square(四方木),馬雲是現代明太祖朱元璋的五嶽朝天相格翻版,誰是帝皇,筆者一望就有分曉,這裏最有趣的成敗語言啟示居然是:楊氏作為美國人,對西方希羅文明的理解不及馬雲深而致敗。資本企業市場從來多企業傻仔,在上市之後,功業落在他人之手,是因為不知道企業主的縱向語言,資本一級再上就是政治語,帝王學語。筆者絕非馬後炮,用同樣技巧,於2010年9月在北京中國企業家雜誌,預測過國美CEO陳曉很快會下台,卒之在2011年5月應聲下台,當時判斷衹是基於陳的面容:企業政治洗練不足!
語言高下,企業成敗
评论
12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