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范教师的精神鼓舞下》展示70


 

在模范教师的精神鼓舞下

 

我是司培宁,女,中共党员,本科,2011年特岗教师,现就职于颜村铺前冯小学,任小学二年级语文数学老师及班主任。转眼间,踏上讲台身为人师已近半年,一路走来,有无奈,也有幸运;有失落,也有收获。“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于是乎虚心向有经验的老师请教学习,学习他们教书之法,秉承他们的育人之德。我用爱关心着学生,经常思考怎样教好学生,怎样让这些孩子健康成长,也经其中常向别人学习或者请教,总想多学一点经验,总想给孩子很更多的爱和更多的知识。

潘自力老师是对我触动比较大的一位,潘老师出身于教育世家,和我差不多,我父亲也是一位人民教师,所以从小就明白教师这个行业的快乐与辛酸。既然选择了教师,就要像潘老师那样用心灵关爱学生,在孩子生病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让孩子们体会到老师就在他们身边。既然选择了老师,就要像潘老师那样细心敬业,潘老师每年中秋节都会给没有回家的学生送去月饼和水果,冬至时给学生们送去饺子,在平安夜送去苹果和巧克力,如果没有这份耐心和细心,没有对学生真诚的爱,怎么可能会如此执着和坚持?节日里都是万家团圆的日子,潘老师却要给到学校给学生送东西吃,再说老师的生活本身就很清贫,这样的细心不更触动我们吗?还有在母亲生病的时候,潘老师也只能在床前陪护三天,白天坚守在校园,晚自习再坐车赶回医院,两个月,人瘦了,但教学工作却没有因此受到丝毫损失,很少有人知道,他的教案是在深夜时分母亲的病床前写成的,这份敬业在这一刻被完美的诠释。既然选择了老师,还要像潘老师那样尽可能的帮助学生,那么多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每个的学生的情况,有心灵需要关心的,但也有家庭实际困难的,潘老师曾经耐心鼓励和开导家庭困难的魏文,并悄悄拿出1400多元资助魏文完成学业,潘老师也自己的家庭,但能这样拿钱去给一个学生,帮助他完成学业,这是一种平凡中怎样的伟大。既然选择老师,就要向潘老师那样一门心思致力教育事业,成为教坛精英,当今社会有太多的诱惑和选择,教师这个行业是个良心行业,也是清贫行业,干老师要沉得下去心,要经得住诱惑,要执着于自己的选择。

潘老师的格言是“教育是事业,事业的意义在于奉献;教育是艺术,艺术的生命在创新”,我也很欣赏这句话。这么多付出,潘老师换来了丰硕的收获,他发了多篇论文,获得多次优质课或演讲比赛中的一等奖,而且参编多本辅导资料或教科书,他带的学生也多次获得好成绩,这就是回报,这是给潘老师对这个行业的热爱和心无旁骛的付出最好的回馈,而作为一位好的老师又怎么可以缺少这种专心和责任心呢?

对我来说,100多天的从教之路实属短暂,回想100多天来的点点滴滴,总有那么些感慨、感动或心酸。从我第一次踏进前冯小学看到那路、那校舍、那地方时的眼泪到每天享受着与孩子们真诚相处的幸福,我更多的相信了一句话“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良好的师德就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

爱是桥梁,连通着我和我的学生的心,陪伴着我们一同成长。刘胜男小朋友算是给我上的第一课。她是个留守儿童,性格腼腆近乎有些孤僻,平时只见她一个人趴在桌子上小声的读书,下课了也不见她和别的小朋友出去玩耍,上课提问她时也总是耷拉着脑袋用最小的声音应付,还会隔三差五的找不到她的作业本,我批评她她也不吱声,直到有一天单元小测试她交上来的整张卷子上全是横七竖八的涂鸦,我生气了让她下午叫家长过来,她猝不及防的哇哇一声大哭了起来,哽咽不止。我不知道我那一句叫“家长”对于她意味着什么,后来我才知道,她爸爸妈妈已经出去打工四年了,并且只有过年的时候才能和他们团圆几天,平时和她生活的爷爷奶奶只是关心她的温饱很难顾及她的内心世界,由于十分想念父母,以至于敏感到不能看见“爸妈”这样的字眼,不能提及“家长”这样的词语,爷爷奶奶也说小姑娘现在没有以前听话,没有以前开朗了,如果不是亲身了解,我也不会体会到一个八岁孩子那丰富而悲凉的内心世界,在她最需要安抚和保护的年龄,父母不在她就失去了生活的全部重心和所有单纯的快乐,唯一可以做的就是以无言的沉默反抗着周围的一切。我很自责那么些天对这个孩子的疏忽,教师,不仅要传道解惑,更要树人育魂。随后,我辗转通过她爷爷奶奶与联系上了她的父母,嘱托他们经常打电话回家,经常回来看看女儿,也是从那次开始,我懂得了该如何付出爱,即便师爱永远代替不了母爱,但至少让这样胆怯孤独的孩子享受到更多阳光的温暖。从那以后,我经常下课陪她聊天讲故事,鼓励她融入集体游戏,还给她经常带些小东西作为进步的奖品,渐渐地,她忧郁的嘴角多了很多灿烂的微笑,就在前几日,我刚到学校,就见她兴冲冲的向我跑来,递给我一个香肠说:“老师,今天是我生日,我爸爸回来给我买的,送你一个!”我还没来得及说谢谢,她已经一蹦一跳的跑开了,那一刻我笑了,用不着谁夸奖或赞美,我忽然觉得自己的工作是那么的有意义,那种开心是发自心底的,那一刻我开始坚定地相信爱是有力量的有颜色的。

从那开始,我再也不敢简单粗暴的对待班里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即使碰到他们出错时,我也不会以教师的权威进行简单的批评和管教,而是试着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寻找每一种行为背后的根源,以身作则,潜心引导,帮助他们走出思维的怪圈,养成独立、细心、自信的性格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作为一名年青教师,学生本来就比较与我亲近,但仍有学生不会主动与我交流,大多是敬而远之。刚开始我的心情很急躁,不知道怎么办,但经过询问学生和有经验的老师后,我发现是自己还有很多方面没做好。比如,有时候学生做题作错了,我很生气便大声的说学生,那样学生就产生了畏惧心理而不愿意和我交往;还有在上课时,由于很多胆小的同学不爱举手,我也没多在意,便没抽那些学生回答问题,可久而久之学生们就没有积极回答问题的习惯了,而我在无形中也减少了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这以后我一改以往的作风,加强与学生们的联系,课上课下融为一体,并在生活游戏中,教给他们很多的知识和有趣的东西。学生们现在都爱和我在一起了,我的课间讲台前成为了我们交流谈心的宝地,我那群可爱的学生们也成为我心灵的阳光!

有人说: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幸福就在哪里。不管您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有一次在上课的时候,我要求每个学生将自己的家庭作业本拿出来,可很多同学的作业本都不见了。面对这样的情况,我是该停下进度来追查那个“凶手”吗?如果找到了他,全班同学肯定会群起而攻之,对他的自尊心应该是一次伤害。我让学生们安静下来,告诉他们:“可能是有小朋友和我们捉迷藏呢,下课的时候他就会把本子还给大家的。”我不断的安慰因为作业本不见而着急的学生,并努力说这是一个玩笑。果然,在下课的时候,我发觉不翼而飞的学生作业本又回来了。原来是一个成绩较落后的学生自己作业没做好,而想藏了别人的,我的一句话让这位同学知道了自己错误,后来还感谢我给他的启发让他改了过来呢。

我想这就是教育,它不仅凝聚了责任和希望,更是一份爱的事业。社会赋予每一位从业者“人民教师”的神圣称号,是需要时间的打磨和考验的。在这条道路上,我愿将青春融化在教育的沃土中,在无数模范教师的精神鼓舞下,勇敢肩负起国家和人民赋予我们的责任,将凝聚着师爱的火炬高高擎起,用爱点亮教育的航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