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一】本文由陈嘉珉老师推荐阅读!
【序二】原文系崔长林老师的《请唯物或唯心主义者们接招儿——世界由原理说了算的证明》
以下是正文:
通篇不用数,我也没有数,崔老师用的最多一个字就是“理”,且文字的“脾气”比较厌躁。而陈老师也许正是瞄准了这一点:任尔东西南北风,我自岿然不动。
1、“现象解释不了本质的证明”。在唯心主义的历史上,也有把世界本原归结为某一个“理”的形式。这是对世界片面认识的一个结果,更正准确的说法应该是:粗浅认识——即:对事物认识的不彻底性、对世界整体认识不全面性所致。此段的标题正是以“不彻底的现象认识”去理解事物。
2、“物质运动都有规律的证明”。物质运动都有规律,意思就是物质运动都有“理”,的确如此。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规律”与“理”的关系。规律是客观的事实;“理”是主观认识的确定性。规律是由于“理”的确定性而被“人为”确定(即:确信);而“理”则是主体(即人)对客观事物(客体)的主观认识“到”的相对稳定性并被确认为符合客观规律而确定(即:认可)。当然,由于物质运动的无限性,一切都是相对的。
3、“规律是对原理表达的证明”。文中所谓的“场”,就是“相对静止”的客观形式。承认物质规律的客观性,不承认物质第一性,说明对客观规律认识的不彻底性和片面性(断章取义)。其认识仅仅停留在对物质运动的即时性或者是不确定性,没有指出物质运动在时空上的无限性及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永恒发展”规律。
4、“世界由原理说了算的证明”。“世界原理”的理论实质上是唯心主义的一种,只不过它是承认物质世界不因外力或者人类的认知的改变而改变,把一个“原理”确定为世界的、固有的、亘古不变的、唯一正确的教义。这和宗教的形式一样,先入为主,不容怀疑,绝对真理。
5、“未来必须符合原理的证明”。前面已经述说:物质世界的发展无限性和多样性,而不是说遵循一个“理”。恰恰相反,文中所谓的这个“理”的来源“落后”于客观的“理”,也间接承认了“客观物质的存在在先,然后才有了这个‘理’”。
对待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十分明确:就是承认客观世界及其物质发展的无限性和多样性,利用“相对静止”的“片刻”,尽可能多的认识和把握一些事物的本质,“得”出人类所需要的对事物本质的认知和利用。
刻薄一点说,文中关于“理”的解释和宣扬,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认死理”。
【跋】:文理交流,纯粹无意,如有冒犯,敬请训斥!
张海勤 2012年2月24日 于广州。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文中涉及到的人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