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京东等B2C网上商城向供应商收取进场费、毛利最低限额保证、最低价保证、广告促销费等消息被媒体大范围报道。其实,渠道与供应商的博弈从未停止过,国美、苏宁全国范围开店,以千店优势叫板供应商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然而被赋予了“轻公司”优点的B2C网站却开始了地面零售店铺“盘剥”供应商的老套路,接下来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观点。
首先,进场费该不该收取?国美、苏宁等地面零售店收取进场费模式被供应商多次批判,虽然工商总局出台政策要求零售企业不得收取进场费,但是并未遏制进场费模式,只是从地面转向地下,进场费仍然存在。由于强势的渠道优势,让一些小供应商敢怒不敢言。
现在京东商城年销售额不过100亿,与国美苏宁的千亿销售额相比仍不是一个重量级,但是随着其知名度的提高,也开始利用其渠道优势收取进场费,供应商不服也是意料之中。
其次,渠道不应抢食供应商利润。进场费、毛利最低保证、最低价保证、广告促销费等各类费用为渠道提供了丰厚的利润,这被业内称之为类金融模式,而这也是中国特色。国美、苏宁曾借助这些各类费用获得丰厚的收入,而不是依靠进销差价,这种怪胎式的渠道模式竟然被完整的复制到B2C上。
所谓羊毛出在羊身上,各种高昂的费用让供应商的产品利润率极低,家电类已经不足5%,甚至低至0.7%。为了提供利润率,为了生存供应商必然会减少研发投入,节省原材料采购成本,这势必导致产品品质的下降,最终受害的是消费者。
本想B2C可以更好的维护供应商利润率,还利于消费者,没想到京东商城这样的B2C公司竟然带头学习地面零售店的渠道模式,继续给供应商施加各种费用成本,破坏产业链生态环境。
针对零售商收费问题,2011年12月19日,商务部、发改委、公安部、税务总局、工商总局等五部委联合印发了关于《清理整顿大型零售企业向供应商违规收费工作方案》,要求行业大力整顿。希望该方案尽快在B2C上实施,杜绝这种不正常的渠道模式在B2C上泛滥,这对于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提升都至关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