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句话: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
这句话在物欲横流的时代大行其道,甚至成为“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另一种诠释。
在传播的过程中,这种说法也深谙汉语的真谛,那就是“抑扬顿挫”,前半句是辅助的,衬托后半句。每个人在说这句话的时候,都是在强调后半句。
倒也没错!人的衣食住行,每时每刻都需要钱,没有钱寸步难行。这本来就是客观事实。但如果就此把灵魂出卖给金钱,成为金钱的奴隶,就难免是值得悲哀的事情了。
作为金钱的奴隶,为了钱,几乎可以出卖自己目前以及未来可能拥有的一切,即使那些东西是自己“整合”过来的,而用于交换的不是自己所拥有的东西,为了实现赚钱的目的,都可以无所不用其极;而钱到手之后,又在商家的忽悠下,或者由于太在乎自己的形象与面子,而一掷千金地买下很快就会被淘汰的商品。
从赚钱到花钱,人就是在如此的轮回之中的。
赚钱靠机会,花钱是智慧。更多的时候,只有能买到钱不能买到的东西才能获得成就感。
花钱并不单纯是为了多挣钱,而且是为了做更有意义的事情。假如你花钱只是为了多挣钱,依然没有摆脱金钱的奴隶的身份,所不同的是,你的胃口更大了,你的贪婪与恐惧之情只能通过更多的钱才能填补。
钱在赚到手的时候,固然有一定的成就感,但是得到钱,并不能让人感觉更安全,反而会增添很多不确定性,以至于会被犯罪集团、推销员甚至财税部门盯上,或者被那些想傍大款的人盯上,成为拥有更多金钱与权利者的替罪羊,甚至会承受更多的危险。随着危险降临,那些财富数字陡然降低,甚至转瞬消失归零。
俗语讲:由简入奢易,但由奢侈入简难。人在上山的时候,都怀揣梦想,在看到不同的风景的时候兴奋,但攀上顶峰之后,必然会走下坡路,在下山的时候,难免会失落。
为了钱,奴隶可以放弃悠闲的生活;但在得到就金钱之后,只要不是贪婪无度,人都可以有180度的转变,会为了得到悠闲的生活,任何钱都不值一提。
当一个人的一切所换回的都是金钱的时候,那就是一种悲哀;当人的一切都可以花钱来得到的时候,就是更大的悲哀。
其实人追求的更多的不是钱,其实钱不过是一些带着符号的印刷品,仅仅是数字罢了,人追求的是钱所蕴含的购买力,以及由自我支配的那种感觉。但那种感觉是伴随刺激而来的,更强烈的刺激不会让生活更美好,更多的是贪婪与恐惧。
当你把你可以出售的东西换来金钱的时候,本身就是一个贬值的过程,因为你已经为你所收藏的物品宣判了死刑,或者说即使它以后再升值,都跟你无关了。
当你把钱换来被人包装得精美的产品,就意味着继续贬值,因为产品会不停地折旧下去,直到报废!这是第二轮的贬值。
即使你不拿钱去换任何物品,你所拥有的那些钱都会随着通货膨胀而持续缩水贬值。所以,这是卖方市场的独特逻辑。
要让自己成为资本追逐的对象,让自己成为资源的出让方。自己所拥有的不是那种廉价的,贬值的东西。
那句话应该倒过来说,那就是“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金钱不是万能的”。
金钱可以证明人的价值,标榜人的成功,但人的价值绝对不等同于金钱。
有比金钱更重要的东西,否则也就不会有人愿意付出金钱搭上时间,去做发财之后继续所做的事情了。
你到底是在乎钱,还是不在乎钱?
这个问题貌似矛盾,其实在当今的中国却得到了统一。
人在乎钱是由于人的生活需要以物质为基础,需要养家糊口,需要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而人不在乎钱是因为钱是流动的,即使不让其流动,都会持续贬值。
金钱可以让人暂时忘掉焦虑,但拥有金钱的同时,又带来了其他的焦虑,或许更多!
金钱可以跟人带来成就感,但拥有金钱的同时,又带来了忧患,或许更多!
在你没有钱的时候,钱就是一切;当你有了钱,钱就是最不值钱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