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们的内心深处,有一种“非此不可”的欲望在时时刻刻的蠢动着,它总是迫使着我们人类最大限度的用自己的精力和精神去无限度的接近痛苦和接近酸楚,因此,如果一个人学懂了去放弃这一种“非此不可”的欲望的话,那么,幸福与快乐就离这个人不远了。
无论任何艺术,都只能够在合时宜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去绽放它们的光芒,都只能够在合时宜的时间和空间当中去寻得自己应有的价值,因为艺术一旦堕进了时间和空间之外,那么艺术就再也不是艺术了。
我们总是极力的试图着去逃避我们根本就不可能逃避得了的死亡,对它总是作出种种奋力一战的姿态,其实我们的这一种行为,就好像是一个喜欢在鸡蛋里挑骨头的人一样的愚昧无知。
当人处于一种不可更改的状态当中,便会表演出许多虚伪、懦弱、可笑、卑鄙的小人形象,一如在这个世界上存在已久的宗教信仰一般,就是我们人类更改不了大自然,然后假装和自然妥协的一种产物。
一个人,物质上的缺乏并不能够算得上是真正的贫穷,一个人的真正贫穷,只在于自己的精神上找不着任何可以寄托的事情。
活着,其实是一种非常儿戏的接力赛,心脏的跳动稍微的跟不上节拍,呼吸的顺畅稍微的跟不上节奏,都意味着我们生命另一种状态的可能性出现。
幸福和快乐,其实都不是一种状态,而是一种感知的过程。
我们如果不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我们就会感觉到痛苦,但是一旦我们可以达到自己想要的目的,我们就会感觉到空虚,而残余在这二者中间的,就是我们常常所说到的幸福,不过非常的不幸,我们人类极少能够立足在中间的,往往都是摇晃在这二者之间。
心灵上适当的有所期待,能够让那些活在当下的人的生命显得更有魄力,而且,心灵上的空无一物还是空虚与痛苦的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