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十个经典并购案例点评


     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活动在产业整合加快和PE火爆背景下实现了高位增长。公开披露的并购数量和并购金额比上年度大幅增长,并购交易总金额超过了700亿美元,同比增长90%以上。全年的并购活动呈现出以下二个特点:(1)在中国经济保持增长、欧美经济陷于困境的背景下,中国企业跨国并购异军突起;(2) VC/PE高速发展,具有VC/PE支持的相关企业并购数量大增。溢海投资顾问预计,2012年中国的企业并购活动仍将延续2011年发展格局。
     为了对2011年中国企业并购活动有一个全面的回顾,溢海投资顾问选择了十个并购经典案例,分别从并购战略、并购方式、并购价值、整合管理、协同价值等不同角度点评这些案例。我们推荐的这些案例,不在乎并购金额的“大”与“小”,而在于不同并购案例的经验分享。
 

 

案例1:英博依靠并购在中国攻城略地,快速成长

    2011年2月14日,百威英博啤酒集团正式宣布,百威英博与大连大雪集团有限公司和麒麟(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始建于2001年,目前为辽宁省市场份额高居前三位的酒厂之一。大雪酒厂主要生产、销售和市场推广“大雪”、“小棒”和“大棒”等啤酒品牌,2010年年销量逾20万吨。
  百威英博亚太区总裁傅玫凯先生表示,中国是全球啤酒销量最大、发展最快的啤酒市场,百威英博啤酒集团对中国市场的投资和发展有着长期承诺和坚定信心。辽宁省是中国第四大啤酒消费大省,收购大雪将加强百威英博在辽宁啤酒市场的战略地位,并进一步完善公司在华的业务格局。
  现今,百威英博在中国13个省份拥有超过33家现代化酿酒厂,管理超过25个啤酒品牌,包括百威啤酒、哈尔滨啤酒、雪津啤酒等全国重点品牌。
案例看点:在产业演进中获得并购价值,在产业整合大潮中脱颖而出
    这场并购的主角——百威英博,在中国的业务发展是以并购作为武器,攻城略地,快速成长。
    让我们看一下英博在中国的并购史:
Ÿ           1997年,通过收购南京金陵啤酒厂,正式进入中国市场。
Ÿ           2002年,投入1.6亿元持有珠江啤酒股份公司24%的股份。
Ÿ           2003年,收购以浙江为基地的KK酿酒集团70%的股份。
Ÿ           2004年1月和9月,以2.6亿美元、分两次收购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在华啤酒业务,拥有其在华12家啤酒生产厂的外方股权;此后,又对其中的部分企业进行增持。
Ÿ           2005年3月,英博啤酒集团与金可达集团、金狮啤酒集团再次达成合资协议,中外方共同追加投资3000万元人民币,将浙江雁荡山金狮啤酒有限公司变更为中外合资经营企业,英博控股55%。
Ÿ           2005年6月,英博收购湖北宜昌当阳雪豹啤酒厂资产,并成立独资企业——英博啤酒(宜昌)有限公司。
Ÿ           2006年1月,英博啤酒收购福建最大啤酒企业雪津啤酒有限公司100%的股份,耗资58亿人民币,创下当时外资在中国最大的啤酒并购。
Ÿ           2008年11月19日,英博完成对另一啤酒巨头A-B公司的合并,成立百威英博公司,从而将A-B公司在中国区域拥有的青岛啤酒(27%)、哈尔滨啤酒(99%)股份收入囊中。(备注:由于受政策限制引发的影响,2009年百威英博将27%青岛啤酒的股份中的19.9%出售)
Ÿ           2011年2月,收购辽宁大连大雪啤酒股份有限公司100%的股权。
    收购大雪啤酒之前,百威英博2010年以突破500万千升的销量占据约11%的份额,名列第四,销量与第二、第三名非常接近。这样的成绩,归功于百威英博的资本优势和成功的并购策略。若不是受外资收购政策限制,百威英博很有可能成为中国啤酒行业的老大。在过去的十年,中国的酿酒行业处于规模化、集聚阶段,面对不可阻挡的整合浪潮,只有沿着产业演进曲线发展才是企业成功的战略!对于英博来说,是在产业整合浪潮中运用了正确的方法,才使其在中国得到快速发展。
案例2:宏达高科收购佰金,转型之路更进一步
    2011年10月27日,宏达高科(002144)与上海开兴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自然人金玉祥签署了《股权转让协议》,决定以自有资金人民币 9800 万元的价格收购上海佰金医疗器械有限公司100%股权。
    佰金公司2010年全年营业收入591.9万元,净利润24.4万元,而2011年前三个季度却完成了4015.9万的营业额,而净利润则高达1317.4万元,根据中京民信给出的评估报告,佰金公司的公允市场价值为10033.52万元,评估增值8817.46万元,增值率高达725.08%。公司董秘朱海东表示,佰金公司本身拥有的资源良好,并且未来有比较好的预期,而且未来的发展规划也比较符合我们的要求。
    为了降低收购风险,宏达设计了特别的交易结构:开兴公司的实际控制人金向阳承诺,开兴公司将收到的股权转让款减去应缴所得税后的80%用于二级市场购买宏达高科的股票,而该部分股票在次年的1月1日前不得转让,在2013年1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内是按照每年一定的比例转让;而金向阳本人将继续持有开兴公司所有股权不低于9年。对于2011年至2016年的业绩,金向阳也给出了1000万、1800万、2000万、2500万、2600万、2800万的业绩承诺,如果佰金公司当年完成了业绩承诺,将业绩承诺净利润扣除依法提取的公积金后,全部用于现金分红上缴上市公司,而如若未能完成承诺,将由金向阳用现金补偿差额,如果未能做到,则由宏达高科股价折合相应股份后从开兴公司所持宏达高科中扣除,并由上市公司以总价1元回购并予以注销。
案例看点:通过并购,实现转型;带有附加条件的交易结构设计
    宏达高科原来的主业是纺织业。近年来,纺织行业的景气度逐步走低,公司业绩也随之下滑:2009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总收入1.45亿,比上年同期减少了14.32%,营业利润仅为358万,同比下滑44.28%。为了摆脱业务下滑风险,在2009年末,公司首次提出转型医疗设备,收购威尔德医疗的重组方案。在2011年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增长 70.58%,利润总额同比增长 100.5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87.00%,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报告期内其 B 超产品业务占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 19.86%。
      通过并购,进入新的业务领域,实现公司业务转型,不失是一个可行的途径,但因为公司的业务、运营、组织管理需要同时变革,对企业的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看来宏达高科转型于医疗器械业务已是势在必得。本次收购上海佰金,是为了增强医疗器械的营销渠道,与此前并购的深圳威尔德医疗电子有限公司形成业务协同,弥补威尔德的营销短板。借助佰金公司的渠道优势,威尔德的销售增长将更有保障,促使宏达转型加速前进,有利于提升整体业绩和估值水平。
      公司为了吸取并购深圳威尔德的经验教训,本次并购,设计了带有附加经营条件的交易结构,上海佰金原股东并不能在并购交易后马上将股权转让款落袋为安,实际转让价值还要视乎未来上海佰金的业绩与宏达高科公司整体市值。溢海投资顾问认为,类似这样的交易结构安排,不仅解决了交易双方在交易标的估值分歧,还可保留原股东在经营上的资源与能力,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案例3:七匹狼收购杭州肯纳服饰,进入奢侈品经营领域
    福建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3月29日在北京宣布,已以7000万元收购杭州肯纳服饰有限公司100%股权,涉足国际品牌代理业务。
    杭州肯纳成立于2008年3月,拥有世界顶级服装品牌康纳利(Canali)、范思哲(Versace collection)和世界著名珠宝品牌乔治杰生(Georg Jensen)等品牌在华的代理权。截至2010年底,杭州肯纳营业收入为6637万元,净利润784万元。
    收购完成后,七匹狼将着力搭建国际奢侈品牌进入中国市场的代理平台。这表明七匹狼在经营多年传统服装后,开始向急剧膨胀的中国奢侈品市场挺进。
案例看点:通过并购,提升业务价值创造能力
    中国中产阶层和亿万富豪数量的持续增多,使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进入爆发增长期。研究报告指出,2010年,奢侈品在中国的销售额已达120亿美元,预计2015年将达到270亿美元,超过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奢侈品市场。七匹狼收购肯纳,其中的一个理由就是看中奢侈品在中国的增长潜力。
    七匹狼在休闲男装市场占有率位居全国第一。我们认为七匹狼收购杭州肯纳,看中的不仅是杭州肯纳的业务额、利润,更在乎杭州肯纳的奢侈品运作经验。七匹狼将通过参与国际知名品牌运营,吸收国际品牌在产品设计、组织订货、终端管理等方面的经验。通过对国际品牌运营积累经验后,我们相信七匹狼也要推出新的高端产品,获取更大的附加价值——这将给七匹狼带来远超过7000万收购价的价值。溢海投资顾问非常看好这一并购案。
案例4: CBSi收购海报网、闺蜜网等,重构女性群组
    2011年1月14日,CBSi(哥伦比亚广播集团互动媒体公司)正式宣布已完成对海报网(haibao.cn)、闺蜜网(kimiss.com)和51解梦网(51jiemeng.com)三家女性网站的收购。完成对海报网、闺蜜网和51解梦网的收购后,这三个网站与OnlyLady一起,重新组成CBSi在华垂直媒体矩阵布局中的女性时尚群组,其中OnlyLady总经理唐海荣将出任新群组负责人。
案例看点:通过并购,丰富产品线,满足不同层次客户需求
1、正如CBSi(中国)总裁王路所说,在IT、汽车、女性三个垂直媒体行业中,CBSi在IT领域的布局已经比较完善,但在汽车和女性两个方面还有一定不足。其中汽车领域的竞争比较激烈,热钱太多造成收购价格不合理,于是CBSi此次选择收购女性网站。
2、我们再看一下国内另一个网络传媒——盛大文学六年的并购发展史,与CBSi具有相同之处:
Ÿ           2004年10月,起点中文网正式宣布被盛大网络收购
Ÿ           2008年7月,盛大网络收购红袖添香
Ÿ           2008年7月,盛大网络收购晋江原创网
Ÿ           2009年12月,盛大文学控股榕树下
Ÿ           2010年2月,盛大文学宣布出资控股文学网站小说阅读网
Ÿ           2010年3月,盛大文学宣布收购潇湘书院
Ÿ           2010年9月,盛大文学出资收购悦读网
     溢海投资顾问在《2010年影响中国中小企业的十大并购事件》当中曾对盛大文学收购潇湘书院进行过点评:“对于像盛大文学这样的内容服务商,通过收购有特点的内容服务商,既可使公司提供的内容更丰富,又可保持各网点的特点,满足网民的个性需求和使用习惯,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好方法。”这个点评,仍然适合于CBSi。
     自2004年进入中国市场以来,CBSi在最初几年间共收购了20家左右的网站,涵盖女性、汽车、区域消费等领域。旗下包括中关村在线、PCHOME、至顶网、爱卡汽车网、网上车市、OnlyLady、我爱打折等垂直媒体。
     除了各网站要找到合适的盈利模式,CBSi更要对群组内各个不同的网站进行清晰的客户细分、业务定位,如IT群组,就有中关村在线、PCHOME、至顶网、西域IT网、三秦IT网等多个网站,这些网站,既要进行整合,也要保持各网站的特色,否则,资源浪费就不可避免。
案例5:铭源医疗收购上海源奇生物医药,提供更多的新产品
    2011年8月5日,铭源医疗发展有限公司宣布,公司收购了上海源奇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70%股权,代价3.54亿人民币。其中,2.25亿元以现金支付,1.29亿元按每股0.478元,发行3.27亿股代价股支付。
    铭源医疗注册在百慕大群岛,于2002年9月在香港交易所主板上市。公司专注于开发和推广生物医疗检测产品及提供医疗服务。源奇生物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从事个体化分子诊断试剂产品研发、生产、销售和检测服务的高科技企业,致力研发和生产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个体化用药基因突变和基因表达检测试剂盒。到2011年,上海源奇已就白血病、淋巴瘤及个体化癌症治疗开发出特殊分子诊断试剂,成功开发出一种新型DNA提取与检测技术,并将此种新型DNA提取与检测技术提出专利申请。  
案例看点:收购培育——实现低成本的价值成长
      医药和IT行业有很多相同的地方,如产品或服务种类繁多,有所不同的是,医药研发周期更长,专利保护更完善。因此,在医药行业通过并购获得专有技术是一个普遍的做法。铭源医疗旗下有上海铭源数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湖州数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港龙生物技术(深圳)有限公司等多个子公司。通过收购,铭源医疗的产品线得到丰富,源奇生物与铭源医疗的销售渠道、研发平台、甚至生产平台都可以进一步整合,协同效应较大。
     源奇生物成立于2010年,源奇生物70%股权,作价3.54亿人民币。这个并购价格,对于生物医药公司来说,更多的是反映出公司的技术价值。铭源医疗是利用“收购培育”这一模式——以公司核心业务作为平台,不断向这个平台添加具有长期生产效率、协同性高、规模更小的公司,创造出更多的财富。筛选标准更多是协同资产的长期生产效率而不是低廉的价格,也不是以实现“强强联合”为标准。 
案例6:雀巢并购银鹭,又一食品名企下嫁雀巢
    2011年11月17日,经过近两年的洽谈和沟通,银鹭正式“嫁给”了雀巢——雀巢收购60%股权并获得监管部门审批通过。根据协议,银鹭、雀巢将通过合资改组原银鹭食品集团公司,改组后拥有新股东成分的银鹭食品集团公司,雀巢方持股60%、银鹭方持股40%,但继续由银鹭原经营团队管理,并沿用“银鹭”品牌。按照协议,银鹭公司总裁陈清渊将继续管理位于厦门的合资公司。
    “银鹭可以上市,但我们不选择上市,选择比我们强的同行。”从一家地处偏僻小山村的罐头小厂,发展到年销售收入逾50亿的食品饮料集团,陈清渊最终将银鹭毅然卖给了雀巢。
    目前,雀巢公司在大中华区经营着23家工厂,产品覆盖婴儿食品、饮用水、巧克力和糖果、咖啡、奶制品、饮料等多个领域,其中98%以上在中国销售的产品是在中国境内生产制造。而银鹭的主要产品,如花生牛奶、八宝粥等属于“中餐类饮料”,正好填补了雀巢在罐头和复合蛋白饮料市场领域的空白。
   “十多年来,银鹭在厦门既是生产基地又是运营中心,但合资后银鹭将实行 总部+基地 的发展战略。”陈清渊表示,在总部运营模式下,银鹭食品今后将把运营和生产进行分离,总部将主要发挥统筹、规划、决策、指挥等功能以及担负行政、财务、研发等职能。
案例看点:被并购,背靠大树,更精彩的发展
     1985年,陈清渊与哥哥陈清水以及蔡学彦等6个村民举债集资3万元,创办了同安县新圩兴华罐头厂,主要生产荔枝、龙眼、蘑菇等罐头。1990年,为了给产品拓展外销渠道,陈清渊引入了新加坡华侨黄福华和厦门外贸集团粮油进出口公司,共同组建厦门同茂食品罐头有限公司。在获得来自合资方20万美元后,厦门同茂不但开发生产八宝粥,还扩建新厂区,兴建碳酸饮料、蛋白饮料和利乐饮料厂。
      但由于食品饮料行业的门槛低,上世纪90年代市场已经出现恶性竞争的苗头。1999年,厦门同茂再次遭遇发展瓶颈,资金出现紧张。于是,进行了第二次引资。2000年6月,厦门同茂与台商合资成立厦门银鹭食品有限公司,同年11月,组建了厦门银鹭集团。此后,银鹭进入了飞速发展期,除了先后投资建设PET无菌冷灌装生产线以及每分钟1000罐的八宝粥生产线以外,集团还进军房地产、电子、装备制造、国际贸易等行业。2010年,银鹭食品集团实现销售收入53.53亿元,同比增长52.54%,这时候的银鹭集团,可以通过上市获得发展资金,然而,陈清渊却选择了与雀巢合资。背靠“雀巢”这一棵大树,银鹭不但获得成长资本,还共享了雀巢的管理与营销平台。
     面对国内企业扎堆上市的做法,银露掌门人陈清渊的选择是一个另类,但可能是一条比IPO更好的路,特别是面对“IPO三高”退烧进程的中国资本市场。
案例7:庞大收购萨博,教训深刻
    2011年12月21日,庞大集团(601258)发布公告称,萨博汽车于12月19日向瑞典维纳什堡地区法院申请破产,地区法院于当日同意萨博汽车申请,宣布萨博汽车破产,这已导致公司认购其股权的交割条件无法满足,公司决定停止收购萨博汽车的交易。
    12月21日庞大集团复牌后,终以下跌7.44%收盘,已成今年上市以来表现最差的新股。
    2011年5月,庞大集团与萨博的联姻首次公布于众。6月,庞大集团和浙江青年莲花汽车有限公司与萨博签署合作备忘录,随后庞大和青年汽车共向萨博注入5800万欧元的资金(其中庞大注资4500万欧元),以求萨博起死回生。但是随后萨博依然频频停工,毫无起色。后来,由于萨博优先股东通用搅局,对收购设置了障碍。无奈之下,萨博母公司瑞典汽车于12月19日正式向维纳什堡法院申请萨博破产,并表示不会兑现任何其在萨博公司的股份。当天,维纳什堡法院就正式批准了萨博破产申请。
案例看点:并购战略缺失,促使庞大与萨博“闪婚”失败
     一间企业要用并购方式进行业务扩张,首先要制定并购战略设计,即要确定并购价值定位、并购定向和并购价值实现策略。从庞大与萨博联姻过程来看,庞大集团显然还没有做好并购战略设计这一课。
     萨博这一品牌在中国的知名度不高,萨博破产对中国汽车市场格局没什么影响。然而,听到萨博母公司世爵需要出售股份,庞大汽贸董事长庞庆华和浙江青年汽车董事长庞青年,把经营陷入困境、行将破产的萨博当成一个宝贝,恐怕被别人抢去。正好庞大集团刚IPO成功,手头有大笔的资金。于是“二庞”以购车预付款的名义,紧急给萨博输血5800万欧元。在短短的2周内,萨博与华泰“闪婚”、 “闪离”,然后又投入到庞大的怀抱这一过程,可以看出庞大收购萨博的仓促。
     即使庞大集团需要通过并购扩展业务,首先要问的萨博是一个好的对象吗?对于经营不善者,债台高筑、长期经营困难、资金链断裂、产品销售不畅,必须进行彻底变革,并购风险很大,萨博就是经营不善的典型。且萨博的高端品牌地位在中国很长时间也并未得到市场认可,所以即使收购成功,能否销售成功也是一个关键问题。从并购定位这一角度,庞大集团就出现偏差。
     庞大集团相关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曾表示,“庞大参股世爵的目的是通过该种合作方式建立一种更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未来萨博品牌的经销权”。意思是说,庞大真正的目的是能更稳妥地掌握萨博品牌的经销商权,给卖车以保障,而非如很多声音所说的那样是为了造车。各大汽车厂商都看中中国这个市场,中国最大的汽车经销商庞大集团有稳固的销售网络,愁销路的萨博能轻易撇开庞大吗?即使华泰并购了萨博,萨博进入了华泰的销售渠道,庞大失去的利益也远低于收购萨博付出的直接成本和后续投入的营运成本。因此,从并购价值设计方面来看,庞大集团也有较大的失误。
     因此,溢海投资顾问认为,庞大并购战略缺失是其与萨博“闪婚”失败的直接原因。企业要进行并购,不能冲动,而是要做足“功课”!
案例8:施耐德收购北京利德华福,实现工业能效管理业务的本地化和中国化
    2011年6月9日,施耐德电气公司已与北京利德华福技术有限公司签订收购协议,将以6.5亿美元收购这家由私募股权公司控股的中国节能技术企业。
    北京利德的控股方是私募股权公司Affinity Equity Partners和Unitas Capital。利德华福技术公司拥有750多名员工,包括100名工程师和150名销售人员,并拥有一个遍及中国30个省的销售网络。该公司预计2011年的年销售额将达到1亿欧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EBITDA)率约为20%。
    施耐德电气预计,到2015年,此次收购产生的协同效应将使EBITDA利润增长2500万至3000万美元。
案例看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通过并购实现投资获利退出
      2011年5月,施耐德电气收购了印度朗明电源技术公司74%的股权,6月3日施耐德电气以13.6亿美元完成收购西班牙Telvent公司,6月9日施耐德电气6.5亿美元收购中国利德华福公司。施耐德电气依靠强有力的收购战略,不断强化其在传统核心业务领域的同时,也在扩充自己的能效管理战略相关的技术和能力。
     我们再来看出售利德华福公司的Affinity Equity Partners从此项交易, 获得收益。施耐德斥巨资约42亿人人民币收购利德华福,相当于2011年利德华福净利润(约1.75亿)的24倍市盈率。2009年利德华福出售给了Affinity Equity Partners及Unitas Capital,Affinity Equity Partners以2亿美元收购利德华福94%的股份。不到2年后以6.5亿美元卖出,收益相当不错。业界许多人在感叹:利德华福如果选择在国内上市,其市值应该起码可以达到15亿美金以上,为啥以6.5亿美金“贱卖”呢? 但我们认为,企业上市面临诸多资本市场不确定因素,私募投资资金为何就不能快速退出,将利润锁定呢?溢海投资顾问预计VC/PE未来有更多的投资需要并购退出,而不是IPO上市。
案例9:立思辰并购上海友网科技
     2011年11月8日,创业板上市公司第一家定向增发出炉。立思辰(300010)近日披露了发行股份购买资产预案,公司拟向自然人张敏、陈勇、朱卫、潘凤岩、施劲松定向增发,购买对方持有的上海友网科技100%股权,标的资产的预估值约为2.95亿元,且最高不超过2.98亿元。
    上海友网科技100%股权预估值约为2.95亿元,比审计后账面净资产增值25,435.31万元,增值率621.57%。
     有分析师表示:“此次立思辰拟收购友网科技的决策是成功的。通过友网科技可以完善自己的产业链,从以前的单一文件输出完成了文件全生命周期的转变,也能够加强立思辰的技术实力,盈利能力也得到了提升。”
    但也有分析师表示,与此前的收购案例相比,此次收购的估值以2011年动态市盈率计算达到12倍以上,似显偏高。
案例看点:混合并购,向相同的客户群提供更多价值服务
     在本公司的研究报告《立思辰并购友网科技:并购价值深度分析》当中,从友网科技的未来业绩驱动因素开始,逐一分析友网科技的成长性、投资收益以及投资风险,对此项并购案的价值作出了综合分析。在这里,我们主要是对立思辰并购友网科技的模式作点评。
    为什么立思辰要并购友网科技?从立思辰和友网科技的业务来看,并购后,两者将产生较大的协同价值。在包含有业务协同、营运协同、财务协同、技术协同等协同价值产生的多种渠道当中,我们认为,业务协同和技术协同是创造出这宗并购案价值的核心要素。
     从业务协同来看,立思辰和友网科技客户群类似,均为政府机构、大型企事业单位等企业级客户,客户内部的采购决策部门、决策流程也较为相似。不仅如此,双方业务具有高度的相关性,立思辰和友网科技分别侧重于文件的输出环节与输入环节,同属于文件管理的不同环节。并购后,双方可共享市场信息和客户资源,交叉销售。立思辰将实现原有办公信息系统服务的延伸,同时具备为客户提供从文件(影像)输入、到文件(影像)管理、到文件(影像)输出的较为完整的办公信息系统服务,有助于公司为客户提供更加全面、丰富、一体化的服务。
     从技术协同来看,友网科技是一家专业提供电子影像解决方案的公司,自身具有较强的软件研发能力。双方整合后,立思辰能够与友网科技组成更具实力的软件研发团队,推动公司在电子影像文档存储、管理、安全控制,以及对非结构化信息的处理、应用领域的软件研发,共同开发文件生命周期各环节的相关应用软件,以满足客户在整个文件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应用需求。
      通过并购业务协同和技术协同,立思辰实现了同心多元化发展,可为客户提供更多价值服务。
案例10:上海家化终嫁平安 百年品牌焕发新生
    上海家化11月7日晚间公告称,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接上海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通知:2011年11月7日, 上海联合产权交易所发布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竞价结果通知,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为上海家化(集团)有限公司100%股权受让人。
     上海家化前身系上海家化有限公司,2001年3月在上证所上市,成为国内化妆品行业首家上市企业,目前国内化妆品市场被欧莱雅、宝洁等洋品牌雄霸天下,上海家化占国内化妆品的市场份额仅为1.5%,公司拥有六神、美加净等普通大众耳熟能详的老品牌。
     受让方上海平浦投资有限公司实际上是平安信托旗下平安创新资本全资子公司。据报道,平安方面人士透露,平安信托计划以家化集团为基础,推动日化主业之外的时尚产业,包括高端表业、精品酒店及旅游地产开发等。并且,平安信托承诺未来5年追加70亿元投资,并将把其中的50亿元都投向家化集团的时尚产业方面。这一想法与上海家化的改制目标以及未来发展方向非常贴合,此前上海家化集团上报给上海市政府的改制方案中,定位为一家综合性时尚产业集团,不光做化妆品与日化品,还将涉及手表、珠宝、时装以及精品酒店的发展目标被作为重点解读。
    2010年12月以来,平安保险,中投公司,淡马锡,复星集团,海航集团,中信资本,鼎晖,红杉,弘毅等多家公司均有意出价竞购,最终竞夺在海航与平安俩家展开。
案例看点:财务并购,价值提升
     由于中国平安是一间金融控股公司,平安收购上海家化,可以看作是一项财务并购——即以资产买卖为核心的并购。财务并购关键在于如何识别价值低估的企业(如企业有未被挖掘的资产),如何进行价值提升(如完善员工激励机制)。溢海投资顾问预计,未来平安主要通过以下几方面提高上海家化的价值:
(1)以上海家化为核心,通过并购具有协同作用的企业,构建“时尚产业集团”,提高上海家化的产品品牌溢价。
(2)深化体制改革,特别是激励机制改革,摆脱国有机制的束缚,激发企业员工潜能。
(3)提升上海家化经营市场竞争能力,充分发挥品牌优势。目前,公司旗下各层次品牌发展良好,六神、美加净增速有望重新提升,佰草集是其新明星品牌,也是短期盈利增长的主要来源之一,而高夫则有望成为公司又一个快速增长的子品牌。
(4)未来一段时间,充分运用并购、资产分立、资本市场融资、股权转让等资本运营手段,使实业经营与金融工程相结合,实现价值最大化、获取投资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