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又称道法自然、中华原理、中华管理、中华绝学或“矛盾与差异互化定律”。从哲学的角度上说,亦可称其为“对应统一原理”,而非传统哲学上的“对立统一原理”。对应统一比对立统一的层次、意义显然要高许多,可用“对立统一”仅仅是“对应统一”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特例”来说明,就像经典力学仅仅是相对论、相对论仅仅是绝对论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特例”一样。我的《矛盾管理》、《差异管理》发表后得到了许多新闻媒体的转载,初步统计了一下,转载上述文章者不下百,说明其价值斐然。为加深读者的理解,现把两者结合起来形成《天型地经》。那么,何为天型地经?简单地说就是天体(包括原子等)的运行是有型的,而它对于生活在地上的人们来说具有经典哲学、经济学、管理学的性质与意义,有了它就等于有了解决问题的方法,因为一切无奈、无助、两难,均源于不谙矛盾与差异的互化规律,而星云、星系、星球之所以在数十、上百亿年里可持续发展,具有“永动性”,就在于它们一直在遵循“对应统一”而非“对立统一”。反之当然也就说明,对应统一乃是万物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第23章、对应统一,天型地经
有人说“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而笔者以为,一切矛盾多属于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什么意思?就是说虽不能否定矛盾,但与非矛盾或差异的事物相比,矛盾仅仅是九牛一毛,可以说少之又少。至少,人们应该承认,从总体上说,我们的宇宙、星云、星系并非始终处于一种矛盾状态,是和谐或是基本和谐的。正由于认识到这一点,被誉为“宇宙规划师”的刻卜勒为我们谱写了《和谐的宇宙》。或许有人会说,如果说宇宙是和谐的,在宇宙时空中,为什么会上演《星球大战》?超级巨星、黑洞、宇宙又为何会不时发生“大爆炸”?如果说矛盾多为自相矛盾、逻辑矛盾,又如何解释存在于人类经济社会的各种矛盾?
1、差异体现,我中有你
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这个宇宙绝不只由各种矛盾的事物构成,而且,还肯定肯定的是,任何一种所谓的矛盾都有一个产生的过程,就像宇宙万物都有一个产生的过程一样,否则就谈不到“矛盾发展”的问题了。那么,什么是差异、矛盾?是怎样产生的?差异与矛盾究竟、到底是一种什么关系?凭什么说自然界压根就不存在所谓矛盾而又主要表现为差异的关系?凭什么说差异是世界、宇宙的主旋律,而矛盾仅仅是差异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一个特例?凭什么说矛盾多为自相矛盾,而自相矛盾属于逻辑矛盾?
(1)大千世界,无不差异
笔者首先要说的是,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主要体现为差异的关系,而绝不是所谓“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诚然,要想把这个问题阐述清楚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差异。那么,什么是差异?首先需要搞清楚,差异是同一事物的非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什么叫非本质区别?简单地说就是异种事物的比较关系——同一物的内在的不同事物的比较均属于非本质区别。诚然,非本质区别无所不在,无其不有。
比如,男人与女人之间的关系就属于非本质区别,因为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首先是人。有时,为了准确阐述,笔者也把非本质区别称为构成同一事物不同事物的性别差异。比如男人与女人的比较就属于性别差异的范畴。或许有人会说,当事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男女之间也会产生矛盾,否则两口子就不打离婚了。但是,笔者不能不说,发生在男女之间包括打离婚在内的一切所谓的矛盾,均非因存在性别差异。
那么,什么是内在联系?诚然,根据上述对非本质区别的解释,我们应该了解到,所谓内在联系就是同一事物内在的一种联系或比较关系。比如,站在太阳系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包括太阳系在内的九大行星之间的联系就属于内在联系;如果站在某一行星的立场上去看问题,这一行星内部若干卫星与该行星之间的联系也属于内在联系。如果站在整个宇宙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呢?那么,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宇宙就只有内在联系而无外在联系。
可是,如果站在某一行星的角度上去看问题,那么太阳系内其它八大大行星的联系则属于外在联系。由此说明,是内在联系还是外在联系取决于研究对象或立场的不同,是对象或立场决定了它们之间是属于内在联系还是属于外在联系。如此当然也就说明,如果换一个对象或立场看问题,内在联系与外在联系可发生位移——曾经的内在联系可化为外在联系;相反亦然。诚然,差异与矛盾不仅有区别,也势必有联系,而且还是一种内在联系。
(2)差异体现,我中有你
差异是怎样产生的?笔者以为,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的角度上去看问题,可以将差异理解为是客观存在的,但是,这一观点有违“万事万物都有一个产生的问题”的原则。那么,差异是怎样产生的?笔者以为,差异产生于构成同一事物不同构成之间的一种比较。也就是说,当我们对构成同一事物的不同构成进行比较时,差异便产生了。因此,作为描述内在联系的差异,也就自然而然地具有无不差异、无不比较的性质了。
仍然以太阳系内九大行星为例,我们知道它们始终处于一种不停的运动状态中,因此,它们之间的这种内在的比较关系势必是在变化的过程中而不会处于某种绝对静止的状态中,而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们确实存在着无不差异、无不比较的性质。诚然,造成“无不差异,无不比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世界上、宇宙内、太阳系中没有绝对静止的状态。远的不说,至少大家知道我们的地球与月球的关系始终处于一种比较、运动、相对的关系中。
差异的本质体现什么?笔者以为,差异的本质就体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种关系。也就是说,凡具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系者,都属于差异;反之,“我中无你,你中无我”者的关系就自然不属于差异的关系了,而不属于差异的关系自然也就有被称为矛盾关系的可能。记住,笔者在这里只是说有“可能”,而不是说只要是“我中无你,你中无我”都是矛盾。事实上是,“我中无你,你中无我”的关系最终发展成为矛盾的几率很小。
这是因为,在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上、宇宙中,“我中无你,你中无我”的事物几乎没有。请问,世界上、宇宙中有不携带电荷的事物、物质吗?当然没有,而从都携带电荷的这个角度上去看,世界上、宇宙中只有“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事物而压根就没有“我中无你,你中无我”的事物,表现为至今也没有发现过哪怕是一个“独立电荷”,而只能被一定的物质形式携带的电荷。千万别说什么“金属中的电荷就是电子”,电荷是电荷,电子是电子;电子可携带电荷,电荷不能携带电子;但电荷、电子之间均属于差异的关系。
2、矛盾体现,有我没你
要否定“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有证据。诚然,在笔者这里有的是否定“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的证据,否则没有必要在这里“自相矛盾”。首先,大家应该承认,如果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除了矛盾什么都没有”的话,宇宙和人类经济社会不要说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恐怕连存在与可持续存在都成问题。其次,大家还需要了解,矛盾仅仅是差异的事物积累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如果出现了负积累的状态,差异就不可能成为矛盾。诚然,像差异一样,矛盾也有正、负积累。
(1)一切矛盾,都是特例
世界上、宇宙中究竟、到底有没有矛盾?当然有,否则也不符合辩证法;但是,不能不说,所有的矛盾,都是“特例”者也。诚然,要想把这个问题搞清楚还需要再了解一下什么是矛盾。笔者以为,矛盾是事物的本质区别与外在联系。什么叫本质区别?简单地说就是具有相同本质事物之间的一种比较、否定关系。什么又叫“相同本质”?再简单地说,就是构成矛盾事物的双方具有唯一目的性,比如当两个同性争夺唯一异性时或都想当总统时。
诚然,“当两个同性争夺唯一异性时”是狭义的,而广义的“当两个同性争夺唯一异性时”可以理解或拓展为“当两个政治集团争夺唯一政权”或“两个经济集团争夺唯一经济利益时”或“两个、多个企业争夺同一市场时”或“两个或多个企业在同一地生产同一种产品时”。留心的读者或许已经注意到,笔者在上述的“矛盾状态”里都有一个“时”字。为什么都要、非要加上一个“时”字?因为矛盾是一种“时态”。
何谓“时态”或“矛盾时态”?简单地说就是,虽然存在上述“两个或多个追求一个”的现象,未必时时处处都有矛盾,只是在某一特定时态时才有可能产生矛盾。也就是说,上述所讲的只是一种有可能产生矛盾的状态而已,而真的产生矛盾,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特定的时间和地点;如果时间和地点不一、非特定,矛盾同样也产生不出来。那么,矛盾为何是一种否定关系?因为只有构成否定关系、状态时,才有产生、形成矛盾的可能。
那么,为什么说矛盾又是一种外在联系?因为只有当事物具有了外在联系的时候才有产生矛盾的可能。何谓外在联系?简单地说就是“要么有我,要么有你”的一种联系、状态。在这里,还需要特别说明,卫星与行星、行星与恒星、恒星与星团、星团与星云、星云与宇宙的关系均不属于外在联系,而是属于内在联系,因为前者如果离开了后者就难以生存下去。因此,绝不能把“既吸引又排斥的关系”当做矛盾对待——远引近斥是对称。
如此,当然也就说明了另外的一个问题,上述讲的那几个方面,是矛盾的必备构件,缺少了其中任何一个方面或构件都不能构成矛盾。而从这个意义上说,一切矛盾不是别的,正是一个又一个的“特例”。
(2)矛盾体现,有我没你
之所以说矛盾都是特例,是说矛盾并不是像人们说的那样,在我们所了解和认识的这个世界、宇宙中“除了矛盾什么东西都没有”,到了“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的地步,而是说有矛盾,但绝对达不到像差异一样那么有普遍性,而与差异相比,仅仅是九牛一毛,可以说少之又少。如果问“为什么”?当然是由矛盾的本质决定的了。那么,矛盾的本质体现在哪里?笔者以为,就体现“要么有我,要么有你”。
诚然,与差异的本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比,矛盾确实是一个“特例”,因为“要么有我,要么有你”是建立在“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基础上或者说前提上的。换言之,由于有“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这个前提或基础,才能谈到“要么有我,要么有你”的所谓的矛盾问题,只在不能“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时才会出现“要么有我,要么有你”的“矛盾”状态。那么,在何种状态下才能出现“要么有我,要么有你”?
诚然,只有争夺同一个地位、政权、市场的时候。比如,明明是行星、卫星,却要挑战恒定、行星地位的时候;再如,明明是一个国家,却要充当世界霸主的时候;又如,明明是地方、却要挑战中央的时候。
任何一个国家、企业、家庭无不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期间、其中虽然经常会出现“要么有我,要么有你”的状态,但它毕竟是偶发事件,绝不会是时时处处都充满了矛盾的那种,否则不要说发展与可持续发展,恐怕连存在与可持续存在都很难做到;甚至,连类人猿演化成人都会成问题,也就不要说进入到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更不要说进入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社会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什么要说“共产主义社会制度诞生于资本主义社会的母腹中”?难道其它后种社会制度就不是诞生于前一种社会制度的“母腹中”了吗?可见,“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才是世界的本质。
3、矛盾多为,自相矛盾
通过上述使我们了解到,我们所了解各认识的这个世界并非是矛盾的天下,而主要体现为非矛盾的差异的关系,表现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而非“要么有我,要么有你”。但是,又不能不说的是,呈现在我们人类面前的似乎总是一些矛盾状态,而且还显得非常剧烈,表现为各种内斗和战争的不断,现在又加上了盛行于世界的恐怖主义的威胁,可以说没有消停的时候。这又是怎么回事?上述现象似乎并不支持“一切矛盾,均是特例”这一命题似的。问题出在了那里?笔者以为,问题就出在了“各种矛盾,多为人造”,表现为“矛盾多为,自相矛盾”这一点上。
(1)各种矛盾,多为人造
世界上、宇宙中究竟、到底有没有矛盾?当然有了,不仅有,而且在一定的时空领域有时还显得非常的突出,甚至是比比皆是。但是,不能不说,仅仅是“显得”而已,并非真的是所谓的“比比皆是”。如果要问“为什么”?当然是由于——如果“比比皆是”,宇宙就不会演化、发展200多亿年,人类就不会演化、发展出那么多的社会形态。而事实上是,自大宇宙发生了大爆炸,不仅演化、发展出星云、星系,而且还演化出生物、人类社会和人类社会中的政治经济生活。
宇宙能够演化出星云、星系和能够衍生出生物、人类和能够演化出经济社会形态无疑是对“矛盾就是事物,矛盾就是世界”的否定。大家不妨设想一下,如果世界、宇宙“要么有你,要么有我”,又怎么会演化出星云、星系和存在于星云、星系中的生物、人类?或许有人用“否定之否定”来否定笔者,但笔者不能不说,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否定都建立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上而非建立在“要么有你,要么有我”的关系上。
也就是说,一切否定都是建立在肯定的基础上或者说是建立在进化、发展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关于这一点,当然也是毫无疑问和毋庸置疑的。换句话说,否定的目的是为了肯定,而绝不是为了否定而否定。虽然“在肯定的同时已经包含了否定因素”,但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否定统统是为了肯定。为了肯定什么?对于宇宙和宇宙中的生物来说就是为了肯定其能够发生与进化,对于人类社会来说就是为了肯定其能够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笔者以为,存在于人类社会中的各种矛盾统统是由人类或由部分不明事理、自私自利的人给制造出来的,而不是先有了各种矛盾而后有制造矛盾的人。至少,大家应该承认,生物和生物中的植物、动物和动物中的高级动物、人类的产生不是一个“矛盾”的结果而一定是无机物向有机物演化、进化、发展的产物。谁也没有说在上述演化、进化、发展的过程中没有产生过各种矛盾,但矛盾一定是由人类或部分人类给制造出来的。有“否定之否定”为什么没有“肯定之肯定”?这符合辩证法吗?
(2)人造矛盾,逻辑矛盾
谁生产矛也不是为了攻击自己的盾,而一定是为了攻击别人的盾。关于这一点,当然是毫无疑问的。如果生产矛就是为了攻击别人的盾,那么上述所谓的矛盾便一定是在制造矛盾。就是说,只有当有人让人“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时,才会产生所谓的矛盾。诚然,在现实生活中确有“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现象的发生,但一定是为了检验或者说是为了试验自己生产的这两种武器有什么缺陷,而其最终目的绝不是为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诚然,笔者也不否认在现实生活中确实存在着各种矛盾,因为也否定不了,但是,不能忘记,人类学意义上的矛盾皆是由人类自己制造的这一事实,在自然界或在非生物、非意识的世界是不会制造的矛盾的;不但不会制造矛盾,它们还有逐步消化、消灭由人类自己制造出来的各种矛盾能力。比如,随着时间的推移,大自然会逐步把前苏联切尔贝利核电站大爆炸和福岛核电站大爆炸释放出来的核污染给净化掉,并给人类一个忠告。
千万不要说福岛核电站大爆炸是由地震引起,如果不是由于人类把不符合技术要求的核电站建在了地震带上,它能发生大爆炸吗?就算把核电站建在了地震带上,如果想到了福岛有发生九级地震的可能,把防范的工作做在了前面,即便发生了九级以上的地震,也不会给日本、给日本周边国家、给世界人民造成这么大的危害。如此,凭什么说是地震造成了日本核电站的大爆炸、核污染,而不是日本人自己制造的核爆炸、核污染?
以上说明,所谓矛盾统统是自相矛盾或者说属于逻辑矛盾的范畴,在自然状态下没有。如果有,那也是由于人类自己做了“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事情,与自然虽不能说没有联系,但肯定没有必然联系。至少,放在兵库里的矛与盾不会做自相残杀或自相矛盾的事情。如此,笔者又想说明一个什么问题?笔者想说的是,是由于人类的思维、做法事先存在矛盾,所以才有矛盾的产生,表现为人类大脑事先发生了危机。
4、对应统一,天型地经
讲到这里,笔者尚未把“差异”与“矛盾”的联系给大家彻底讲清楚,只是说矛盾多为人造,人造矛盾体现为自相矛盾或逻辑矛盾,世界上、宇宙中压根就没有所谓“绝对矛盾”;如果有,它先产生于人之大脑,表现为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上的危机,即有了认识上的危机,所以而后才有了与这种认识危机有必然联系的经济社会自然危机、矛盾的产生。而事实上是,在自然状态下,大自然不仅不会制造矛盾,而且还有消化人类矛盾的能力。于是,有问题需要回答,那就是人类如何才能防止、消除、处理好各种经济社会矛盾?
(1)理论对立,各自表述
在回答上述问题之前,笔者想阐述一个问题,那就是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理论或主义对立均源于对客观世界的片面认识,是“矛盾”或“对立统一”思维模式在作怪,可以说是两种唯心主义的对立或者说是两种唯心主义的各自表述。什么意思?就是说凡是能够对立的起来的理论、主义一定是有片面性的理论、主义,说的好听点,是其理论、主义是“半拉子工程”;说的不好听点,就是两种唯心主义在那里对立、较劲。
大家知道,有物质也有反物质,物质与反物质是对称的。大家又知道,有作用力就有反作用力,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对应的。那么,有“万有引力”为什么没有了“万有斥力”?有“万有引力定律”为什么没有了“万有斥力定律”?难道万有引力与万有斥力、万有引力定律和万有斥力定律就不存在对称或对应的关系?这其实是再简单也没有的问题、再简单也没有的道理,可笔者却不知牛顿、爱因斯坦为何统统都认识不到世界的对称性、对应性?
同理,有矛盾为什么没有非矛盾?有对立统一为什么没有非对立统一?这符合辩证法吗?当然不符合了。不要以为只有物质与反物质存在对称对应,一切形式与意义上的认识论同样也应该存在对称性,因为人的认识是由被认识事物的对称性决定的,而绝不是被认识事物是由人的认识决定的。如果被认识事物、对象都有对称性,那么认识论怎么会没有了对称性?这难道还不能说明非对称的认识是片面的、对立的?
当然,这也能证明凡对立理论、主义均片面,是片面主义或者说是唯心主义者的各自表述。那么,我们如何才能克服片面主义、唯心主义?笔者以为,唯一可行的方法就是把对立的理论、主义统一起来,让它们不再对立。诚然,这已不是传统哲学上的讲的“对立统一”,已升华到“对应统一”。那么,什么又是对应统一?对应统一与对立统一的区别与联系表现在那里?为什么说“对应统一”才一个“真实的世界”?
(2)对应统一,天型地经
笔者以为,只有把矛盾、差异看成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时候,我们才能认清矛盾的本来面貌。什么叫当把矛盾、差异看成是一个事物两个方面的时候我们才能认清矛盾的本来面貌?简单地说就是,只有能把矛盾与差异的区别开来,联系上去,不搞对立的时候。什么又叫“不搞对立”?世界上有“不对立”的事物吗?当然,而且“比比皆是”者也。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比比皆是”是“非对立”而非“对立”。
什么叫“非对立”?诚然,要想了解什么是“非对立”,需要首先了解什么是“对立”。大家知道,在哲学上有一个“对立”范畴。何谓对立?传统哲学认为,是事物的本质区别与内在联系。笔者以为,这种说法自相矛盾,且有人为地在制造对立的嫌疑。难道卫星与行星、行星与恒星是一种对立关系吗?否,它们并不对立,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如此说明,非对立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或许有人会把笔者的上述当做传统哲学上的矛盾或是所谓“对立统一”来认识,笔者以为,两者不仅不是一种东西、一回事,而且与矛盾或与对立统一有本质的区别。请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和“要么有我,要么有你”是一回事、一种东西吗?当然不是一种东西、一回事了,因为前者表现为“绝对排斥”而后者表现为“相对排斥”。什么叫绝对排斥,诚然,绝对排斥是指绝对容不下对方存在的一种排斥状态。
什么是相对排斥?是讲排斥对方的目的不是为了彻底地否定对方,而是为了能够与对方保持一定、合适的距离。比如,同在一个恒星系中,不同行星的关系就不能搞绝对排斥而只能搞相对排斥,表现为各自以矩阵的方式、作用存在——比如太阳系中的九大行星。不妨设想,九大行星是一种绝对排斥的关系,那还有好下场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相反,由于地球能包容地外行星,所以地外行星才有成为地球“护花使者”的可能(许多小行星免于落在地球上,为生物的发生、演化、发展创造了必备的条件)。
如果没有包括月球在内的地外行星、卫星的存在,笔者真的不敢想象,将会有多少小星星陨落在地球上。那么,对应统一与对立统一又是一种什么关系?笔者以为,如果说对应统一是一条线的话,那么对立统一或矛盾则是差异或对应统一这条漫长曲线上的一个点或一个特例。讲到这里,笔者不知读者是否已经理解了我为什么要在这里使用“天型地经”这个范畴?如果还不理解,请到阅读本书中卷——《天型地经》。
天型地经:中国式管理境界(74)
评论
14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