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入世与出离


 

1、入世就是追随你的心

那是一个难得早起的星期六,我和C约在三里屯village苹果店附近的麦当劳餐厅。作为时尚地标的三里屯village还未从昨夜的灯红酒绿中苏醒,我像是远道而来的旅人,享受她难得的安静。C换了新发型,有点疲倦,告诉我昨晚和老公吵了架,想离婚,没睡好。

女人间的絮絮叨叨就此开始,我们都是貌似有一点思想的女人,常能冒出一些深刻的生活哲理。但生活是生活,哲理是哲理。生活远比哲理更微妙具体,婚姻每天都是柴米油盐的交动,我这样长期单身的人早已是生活的白痴,哪懂拿捏两性相处的艺术。

争吵最初只为经济上的小小分歧,但途中难免有人出言不逊,最后演变成摧毁对方尊严的人身攻击。想想一桩婚姻的好与不好,就像是甘蔗的两头,世间到底有没有两头皆甜的甘蔗呢,我不知道,C说:“有时我真想离婚,但我知道我不会离,因为跟任何人生活都是这样子,或换了一些新问题。世上没有完美的婚姻。”

我们这些三十多岁的“老女人”看问题总是趋于理性和无趣,很少相信奇迹,更不再相信爱情能创造奇迹。历经生活的磨折,几乎再没有什么“强烈的诉求”驱使我们前进——离婚或者再婚。让生活过得“安全”一点似乎是一种智慧,可是我常常也会想:生活为什么就不能过得“危险”一点呢,多一点探索的激情,多一点单纯的乐趣,多一条泥泞的小径?有时我会从别人的故事里反观第一次婚姻,发现很多人的婚姻比我的糟糕一千倍,但他们不会选择离婚,因为“下一个不见得更好”或者“跟谁过都是一堆问题”,诸如之类,总是功利主义占上风,不给灵魂留空间。

虽然自己离过婚,但我对朋友总是说“好好珍惜你们的婚姻耐心解决你们的问题”,内心深处我盼望这世界能出现更多奇特的反常的觉醒的灵性故事,就像《月亮与六便士》,盼望人们结婚或离婚都不是出于功利主义考虑,而只为追随自己的心。可能这会失掉一些世人认为非常重要的东西,但能收获生命中最值得珍视的——经过省思的我们的人生,闪着灵性光芒的生命之路。

 

2、治愈系在读生

D的感情故事很惨痛,爱上一个不该爱的人。她因此饱受心灵的痛苦和疾病的困扰,令人心碎。一年来,我亲眼目睹那段感情从美好的缘起走到纠结的站台最后走向衰败的结局,就像静观一部真实的电影。当那段感情结束,她自称“治愈系在读生”,从最初试图“戒掉”对他的不甘心到用工作的忙碌转移伤痛,都不曾奏效,于是就在前天,她决定进行一场惊人的“毕业答辩”——闹。她跑到他的公司,试图在威慑与愤怒中寻求报复的快感。“亲爱的,了结是一瞬间的心念,你完全可以不通过这么受损的方式也能断灭。”可是我的话没法阻止她,她认定只有通过这种方式自己才能真正走出来。透过她的思维我看到一个人身心灵之和谐是何等重要。D的性格非常激烈,对爱情与男人的看法同样激烈。这与她过去的经历有关。如今人们总喜欢说“放下”,但内心真正能做到“放下”的人少之又少。那些不曾修复的创伤迟早会结出更沉重的苦果。所以,人生的每一步都应该走得轻快雅致,不给心灵留隐患。

D听不进我说的“超脱的话”,她认为那不过是旁观者的智慧、我若陷入感情泥潭也一定像她一样,我哭笑不得:“呃,我也爱过好不好?”

她的“毕业答辩”完全没在她的掌控,所以她陷入另一种窘境不能自拔。前天一大早我还没起床就接到她的电话,说对生活已经失去信心正想象自己从十楼往下纵身一跳的优雅……我早饭都没顾上吃一路陪她打电话,那一刻似乎更增添了我出离尘世生活的勇气和信心,这几年我一直心如静水,但当公司易学大师道出今年可能遇到“成婚之人”,我发现我的心又有了期待和焦虑。

 

3、出离就是放下所有期待

       我们期待什么呢?我们无处不期待:事业、爱情,婚姻、父母、子女……我们的生活简直就是由无穷无尽无休无止的期待构成:恋爱前我们期待真爱的运气降临,期待这一次终于遇见对的人,期待对方与自己心灵交会;恋爱中我们期待对方深情款款每天思念我们一千遍,期待红尘万丈他内心只爱一个独特的人,期待他具足宽广智慧从容应对生活的不完美;结婚后我们期待对方既能维系忠诚度又保持不俗品位,事业一路上升,若遇婚外诱惑能自觉世上只有太太好,若太太容颜老去他又能懂得欣赏老女人沧桑的美……诸如此类,我们贪婪的心还可能有很多很多诉求。

我常常想起发生在世尊佛陀身上那个伟大的出离故事,想起两千五百年前年轻的悉达多王子走出华丽的王宫,目睹城门外百姓的老、病、死等痛苦情状,意欲参透世间痛苦之源,亦即萌生了最初的出离心。那时的悉达多王子年轻健壮、身份显赫、妻儿娇美,他看见穷人的痛苦时并未滋生庸俗的优越感或庆幸心,而是明了即便尊贵如王子亦将难逃生老病死的轮回之苦……这份超凡入圣的初心多么令人感佩!

“一切事物皆无常”的了悟是佛法中最忧愁最美妙的部分,它能训练我们在瞬息万变的世事中保持平常心,不论“好坏”如何转化与演变,借由对“无常”的观想,我们能深刻洞悉一切变化现象背后“因缘”力量的微妙推动,从而使心灵变得更加勇敢、豁达、从容,而并非消沉、僵化、烦恼。

恰如悉达多王子并不需要亲身经历病、老、死之体验,更无需再看够100个病、老、死者的情状就能了悟佛法四圣谛一样,我们同样亦不需要历经多少次恋爱才能明了情爱“无常”,所有他人的故事都可以成为我们的观想对象,只要我们拥有省思的觉悟。

胡因梦曾推荐美国作家威尔伍德的《完美的爱,不完美的关系》,书名使我想起自己曾经的一段美好爱情,最后却是被那些因爱而生的期待、幻想、操控、猜疑、嫉妒、惩罚所摧毁直至断灭,令人惋惜。

此刻我们谈论爱情却又提到“出离”,是什么意思呢?我所理解的“出离”并非鼓励人们弃绝世间情爱与婚姻,而是学习在一段特殊的关系中训练和调伏自心,放弃那些烦恼之源——期待、幻想、操控、猜疑、嫉妒等诸如此类的爱情“赘物”。我记得印度灵性大师克里希那穆提曾有一个传神的比喻,大意是:爱如火焰,情绪如烟雾。火焰照亮生命,烟雾却呛人,在烟雾中我们无法爱。

在我们漫长的一生中“有缘者”何其之多,只有当我们学会打开心灵之眼,一颗心靠近另一颗心,不预设所有好或不好的条件,并放下所有期待与担忧,真正的爱才可能实现,只有在真正的爱中才有自由。

好吧,罗里罗嗦说这么多只为分享一个小小的观点:爱情的入世就是勇敢追随你的心,爱情的出离就是放下所有期待。我认为它们就像佛法“空乐不二”的奥义和谐完整。说到佛法,我建议朋友D抽空去寺院找法师谈谈心并尽可能多了解佛法教义,她突然问:“你不会出家吧?”我大笑:“姻缘来了入姻缘,佛缘来了入佛缘。”最后,祝各位三八妇女节、富女节、父女节快乐!^^

 

 

 

34,和闺女一起去麦当劳参加她的同学生日“怕踢”,她和另一个同学用凑份子的钱买了7份玉米沙拉,孩子们在这里聚齐后就去小寿星家玩了一下午。第一次参加孩子们的聚会,倍感荣幸和开心。我没有占用她们的预算,自费点了一杯咖灰……^^我愿意成为所有孩子们人生路上的姐姐、玩伴、导师,以及那个有点淡淡忧患的麦田里的守望者。

 

                                   

 

 

                                                                                   201238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