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歌声


诸葛亮的歌声

 

刘振雄

 

读史使人明智,这话中国人深信不疑;其实,是错误的。
   
这话谁讲的?培根。培根哪国人?英国人。——对了。
   
英国的史书我没读过,不敢妄言;但中国的史书我知道,只会教人两点:要么犯傻,要么中邪。独独不会教人明智。
         
   
犯傻与中邪,意思一样,给力的方向正好相反。
   
司马迁不读史?人家《史记》都会写。可他蛋蛋被人拽了。因为明智?因为犯傻。
   
汉武帝不读史?中国皇帝正式的自我批评文件罪己诏,就是他创的;中国第一个使用年号的皇帝,也是他;《资治通鉴》说他有亡秦之失,而免亡秦之祸”……能来这两下,不读史?憋?你憋我看看?
   
可就这样一代雄主,硬要把千秋伟人割成千秋痿人,这是明智?这是中邪。
      
   
愤老柏杨说,中国历史就一酱缸,任谁一染,都黑了。
   
这话不全对。有人就染不黑;很怪,中国的事,你越坚守真理,越像发神经,慢慢到了最后,还真的错乱了。譬如那些个诤臣,伴君如伴虎不懂?却偏要冒死进谏,典型的找抽型,不挨两刀他他他痒。
   
所以,中国历史的千年基调,就两点:没权,就犯傻;有权,就中邪。别无它。
         
   
所以中国人的处世观一直有个悖论在里头,都很同情犯傻,并声援犯傻,为他们鸣不平,谴责中邪的施暴者;但一转身,又都眼羡中邪,追逐中邪,并拼死跻身中邪的行列。举一个你最熟的例子,诸葛亮,就非常典型。
        
   
你中学就知道诸葛亮好为梁甫吟了,梁甫吟啥玩意?
   
是一首歌。
   
他那时在襄樊的隆中生产队挂职锻炼,搞科学种田,不管是下田挖沟,还是去厕所蹲号,有事没事他都唱,唱的都是《梁甫吟》——

    步出齐东门,遥望荡阴里。
   
里中有三坟,累累正相似。
   
问是谁家墓,田强古冶子。
   
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
   
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谁能为此谋,国相齐晏子。

    什么意思呢?我赶重要的给你译译——

    出了齐东门,看到三个坟。
   
坟里有什么?埋着三个人。
   
三个什么人?三个一根筋。
   
他们咋死的?说来别不信。
   
两个小桃子,三个人来分。
   
分分分死了,因为分不匀。
   
这事谁干的?小矮人晏婴。

    你看到了,重点在二桃杀三士,因为这是中国傻逼的经典死法。
           
   
齐国有三个猛男: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
   
都是齐景公的恩人,为他立了汗马功劳。然后,就有点拎不清了,随时随地都喜欢摆点小谱。这就中了兔死狗烹的咒了。齐景公就想把他们搞掉。可怎么搞呢?
   
掌声有请,主角登场!身高
1.3m的齐国总理兼外交部长,晏婴先生。
             
   
晏婴,就是晏子使楚的那个小矮个,聪明得让楚国君王称他圣人,名句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至今传颂。他向齐景公献计,说,只需如此如此,这三个刺头就分分钟死翘翘了。
       
   
鲁昭公来齐国搞正式友好访问,齐景公设国宴款待。出席国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有:齐景公、鲁昭公、晏婴、鲁国叔孙、公孙捷、田开疆、古冶子。
   
酒晕饭撑了,跟现在一样,上一盘水果。
   
齐景公说,咦,想起来了,我后院的桃子熟了,去,摘些来,让昭公兄尝尝。
   
就摘来了,共六个。
   
齐景公1个,鲁昭公1个,晏婴1个,鲁国叔孙1……还剩俩,人还有仨,咋分?
   
晏婴就朝齐景公使眼色,景公就说,你们仨,谁功劳大谁吃桃,咋样,比比吧。
       
   
公孙捷第一个说,那次景公打猎,林中突然跳出一猛虎,是我一箭将虎搞定,救了景公,如此功劳,配吃桃吧?
   
晏婴说,冒死救老板,功比泰山高,搞一个!
   
古冶子第二个说,当年景公渡河,一只大鼋咬住景公的马腿,往河里拽,是我跳入汹涌刺骨的冰河之中,舍命杀死大鼋,救了景公,如此功劳,配吃桃吧?
   
景公说,对对对对,要不是你,老们吓都吓死球了,盖世奇功,搞一个!
   
好,现在桃没了,田开疆怎么办?
   
他说,当年我奉命讨伐徐国,斩将逾百,俘敌数千,徐国主席俯首称臣,近邻郯国和莒国也都跟着来陪笑,如此功劳,吃不到个桃?
   
晏婴说,不错不错,可人生最大的悲剧你知道是什么吗?功劳大着哩,桃没了。
   
田开疆就骂,射虎、杀鼋,算个球啊,老子南征北战,出生入死,保住了齐国的大好河山,结果连个屁桃子都吃不到,当着外国友人如此受辱,活着还有什么屁意思!话音未落,咔嚓,挥剑自刎。
   
公孙捷和古冶子一看,嚇老子,太强啦!二人一对眼,说,看看人家,老们还是东西吗?顶,也自杀了去球!话音未落,啪叽,也拔剑自刎了。
   
这就是晏婴的妙计二桃杀三士,搞成了。
        
   
诸葛亮为什么唱这歌?
   
你注意,前面有个一朝被谗言。谁谗言?晏婴。
   
晏婴何等人物啊!司马迁说他功比管仲,说他如果还活着,我愿给他牵马。
   
可你想想中学课本,诸葛亮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晏婴总比乐毅要强点吧,但诸葛亮不屌他。他瞧不起晏婴,认为他不光身材上是小人,品行上也是。
   
二桃杀三士,太阴了。
          
   
从诸葛亮的歌声中,我们可以听出很多意韵。
   
他在为那三个猛男叫屈,在谴责晏婴。
   
人才如此难得,除了脾气坏点没别的嗜好,你身为国相,不去想辙让人为国效力,反而利用人家好犯傻的弱点,出此阴招让齐国自宫了如此栋梁。
   
你这跟秦朝的鼠相李斯伙同赵高骗死扶苏、拥立胡亥有什么区别?
   
你晏婴口口声声良臣死社稷,不死昏君,齐景公是好鸟?看人家大臣崔杼的老婆性感,堂堂国君,不去像唐玄宗把儿媳杨玉环提拔成老婆那样耍手腕,而是像个小流氓一样死皮赖脸霸王硬上弓,结果被崔杼一怒给宰了。这种昏君,就看那哥仨不顺眼,你就帮忙使计二桃杀三士
   
小人,典型的小人。
      
   
可你再细看,诸葛亮是这么唱的,却不是这么做的。
   
事实上,很多地方,他都照着晏婴在学。
     
   
第一就是老婆,两人都娶丑妻。
   
晏婴的老婆据说老且恶,诸葛亮老婆据说身形猥琐
   
晏婴我估计他是条件有限,成名前一穷小子,身高
1.3m
,连潘长江都不如,估计是难娶到好的。
   
诸葛亮就不同了,他一帅哥,干嘛儿娶丑妻?据说黄阿丑有才,木牛流马、连驽等高新科技,都她发明的。我觉得这蛮扯,不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吗?突然又跑来狂赞一丑女有才,怎么办?
   
观念矛盾,文化畸型,中国历史中随处可见。
   
犯傻 + 中邪意识盛行的国度,好听点叫二元文化,实际上就是变态。你说有哪哥们发神经讨老婆尽赶丑女挑?爱美是人的天性啊,可是在中国,爱美女属于淫才,娶丑妻才是人才;但你再想,都把丑女娶跑了,那美女怎么办?都当老处女?错,那是留给皇上的。那司马炎,不是一登基就命令全国人民禁婚一年吗,干嘛?他要选妃子!你以为他尽挑丑的?丑的是留给你陶冶情操的,皇上只有操,他哪有情?
   
懂了吧,这才是中国文化的真正精髓。
       
   
所以,成名前,也就是在掌权之前,你得犯傻。
   
你晏婴不是因为娶了丑老婆就品行高洁了吗,老们也学,也娶丑老婆。
   
实际上,诸葛亮这孩子贼精,他是得了便宜还卖乖。
   
阿丑他爹,黄承彦,襄阳名士。那时的名士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叫牛得很。你别看余秋雨、周立波这帮鸟人现在动不动挨骂,这是时代进步了;那时的百姓愚昧,名士说什么就是什么。好,成他老丈人了,解决了。
   
第二点,地方豪强。如果没有地主豪强,那东汉就早被黄巾军灭了,那你现在就没《三国演义》看了。
   
有个蔡瑁记得吧?就赤壁战前帮曹操训练水军,后来让周瑜的傻逼同学蒋干叫曹操杀了的那位。就他,地方豪强,荆襄一霸。
   
蔡瑁的叔叔叫蔡讽,蔡讽的姐姐嫁了张温,大女儿嫁了黄承彦,小女儿嫁了刘表。
   
好,现在你来看,诸葛亮这婚事有多强。
   
白道,也就是社会名望,有他岳父黄承彦撑着。
   
红道,地方政府,他有妻姨父刘表揣着,那是荆州(比现在的荆州大)政坛老大。
   
黑道,地主武装,他有妻舅蔡瑁罩着。
   
中央,他还有个张温,他老婆的外公的姐夫
   
张温是谁?东汉军委副主席兼国防部长,曹操的爷爷曹腾提拔的,董卓的老领导。
   
这样一来,诸葛亮就甭管白天黑夜,都基本上可以横着走了。
   
所以呀,你别说人家老婆丑,人家不是抱老婆的,人家是抱大腿的。
       
   
第二点,是生活俭朴。
   
第三点,是事必躬亲。
   
这两点我都不想说,不好玩,再说我也不是研究诸葛亮,我是研究犯傻和中邪的。
   
我们来说第四点,掌权了,就中邪。
         
   
犯傻是对自己,中邪是对国家,或者他人。
   
晏婴中了邪,梁丘据唬弄国君乱朝政,他不说;陈桓收买人心,扩张势力,他也不说;齐景公调戏崔杼的老婆,崔杼把景公杀了,夺妻之恨可以理解,可也不能杀人啦,何况是一国之君,但他只在景公的尸体上象征性地哭了一下,也没说什么。独独那三个可爱的猛男,被他用两个桃子给办了。
   
中邪可不单指一味杀人,而是不该杀的杀了,该杀的不杀。
   
诸葛亮呢,一样。
          
   
就说那马谡,不是诸葛亮中邪,他不仅不会死,还能为蜀做更大贡献。
   
马谡一死,诸葛亮用兵就明显差了。为什么?参谋长没了。谁参谋长?马谡啊。
   
人家是智囊型人才。是他建议,你才懂为什么要七擒孟获,而不是一擒就砍;是他使招,曹睿和司马懿才闹僵,才有你所谓北伐。
   
搞战略研究的,被你派去拼刺刀,挂职锻炼,积累资本好提拔;心是好的,可你违规了,所有将士都反对,就你坚持。好,铁匠绣花,绣砸了,街亭丢了,你又不顾众人求情,直接剁。
   
当初说人家匡世奇才的是你,现在说人家志大才疏的,也是你。
   
除了鞠躬尽瘁,你知不知道还有个词叫知人善任
   
连无赖刘邦都懂运筹帷幄,我不如张良;治国安民,我不如萧何;战无不胜,我不如韩信,你咋就不懂呢?哦,只要是才,就干什么都行?那你也是才,你咋不丢了鹅毛扇、直接拿刀去劈人呢?
   
中邪!好心做了坏笼子。倒别说,你磊落了,执法严明彪炳青史。可国家倒霉了。
        
   
蜀中无大将,廖化当先锋。这跟山中无老虎,猴子称霸王可不是一个意思。
   
山中无老虎是说那山里根本就没虎,可川蜀大地,素来人才济济。独独刘关张一死(这哥仨也是中邪死的),人才就整体平庸,就你一个
的,报纸一摊,是你;电视一开,是你;收音机从头到尾都是你;上网翻个墙,一抬头,还是你。
   
当初刘备白帝托孤,可不是托你一人,还有李严呢,被你挤哪去了?
   
魏延岂是等闲之辈?不是你压着,关张赵马黄没准还要加一哩,可你硬说人家有反骨。还真把自己当成卜算子了。咋样,最终知道遍察诸将,皆无人可授了吧,这就是中邪的必然结局。
          
   
蒙昧与愚昧,两个概念。
   
你要说中国人愚昧,我不同意;但你说中国人蒙昧,我不做声。
   
愚昧是说个人意识,蒙昧是说国家观念。
   
中国史书评价人,动不动说有经天纬地之才,可古往今来,有谁过天、有谁过地?全是几哥们凑班子打家劫舍。动静小,叫土匪;坐大了,就皇上了。
   
皇上就是朕,朕即国家。以这种腔调编出的史,能教人明智?
   
顶多教人不愚昧;还不是那种面对天与地的不愚昧,而是人际倾轧的偷巧与圆熟。那其实就叫狡诈。
   
狡诈往往是以聪明的形态出现的,这样的聪明越兴盛,整个民族就越蒙昧。
          
    1800
年了,诸葛亮的歌声袅袅不绝。词在不断改,腔调从不变。
   
几乎所有的少时壮志,都是振臂云集的权欲、天翻地覆的张狂、万民仰止的虚妄。
   
所以,都是A字密令,先得伪装,同情犯傻、声援犯傻、演示犯傻,骗得犯傻传统的广泛拥护了,你就可以被一路簇拥,直奔诡异的中邪之路,急匆匆绝尘而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