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宫廷乐舞——巴渝舞
巴渝,古代称“巴俞”。在古代,巴俞既是地名,又是乐舞名、曲调名。
根据《汉书·西域传赞》记载:“天子负黼依,袭翠被,冯玉几,而处其中。设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碭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意思是说,大汉天子披着黑白相间的礼服(黼 fǔ),盖着翠绿的锦被,靠在案几上(冯,即凭),大摆筵席让蛮夷之邦的国际友人海吃胡喝。为了营造团结和谐的友好气氛,席间还演出巴渝舞,以及勇士角斗的游戏。从中可以看出,巴渝舞在西汉时期是作为宫廷乐舞出现在国宴中的。
对于上面那段话,颜师古还专门做了注解:“巴人,巴州人也。俞,水名,今渝州也。巴俞之人,所谓賨人也,劲锐善舞,本从高祖定三秦有功,高祖喜观其舞,因令乐人习之,故有《巴俞》之乐”。也就是说,巴渝舞进入汉代宫廷的原因,是因为刘邦喜欢看。
乐舞百戏图
巴渝舞的演出阵容有多大呢?按照《汉书·礼乐志》的说法,“巴俞鼓员三十六人”。这样的演出阵容,作为宫廷舞乐应该算是不小了。
巴渝舞,本质上应该是一种刚劲有力的战舞。司马相如在《上林赋》中曾经对巴渝舞的演出效果做过描述:“巴渝宋蔡,淮南干遮,文成颠歌,族居递奏,金鼓迭起,铿鎗闛鞈,洞心骇耳”。金鼓迭起,说明是战舞、武舞。洞心骇耳,说明鼓乐效果不仅震撼人心,而且震耳欲聋。就像现在的迪斯科音乐,让人心脏和耳朵都吃不消。
“以舞相属”画像石
巴渝舞有哪些曲目呢?根据《晋书·乐志》记载:“舞曲有《矛渝》《弩渝》《安台》《行辞》,本歌曲四篇。其辞既古,莫能晓其句度”。意思是说,巴渝舞连歌带曲,总共有四个篇章。辞意古远,无法知道其语气停顿的规律。句度,就是“句读”。古代没有标点符号,语意完整称为“句”,语意未完但语气停顿称为“读”。
那么,这四个篇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呢?请看下一篇:“巴渝舞、巴渝歌之汉魏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