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两桶油的新闻最引人关注的,莫过于它们三季度报公布的炼油业务亏损(高达645亿元)与国家发改委公布的中国炼油全行业炼制亏损(不过亏损11.7亿元)的数据比较了。但这两项数据真的是很难比较的。
首先,真假无法比较。因为双方都是权威机构,发布的数据应该都是按照严格要求的格式发布的,可以说都是真的数据。即便有人相信克鲁格曼所说的,所有的经济数据都是科幻小说,中国经济数据的科幻程度更高,你也不可能说这两家有一家是假的,而另外一家是真的。因为两桶油的数据很难按照中国式的科幻小说的要求公布。
它不仅要按照A股的信息披露程序和格式披露,也必须按照中国香港和美国的证券市场的信息披露程序和格式进行披露。即使我们以最大的恶意揣测两桶油在A股市场公布了假数据,它们在中国香港和美国市场也不可能公布假数据。因为在那两个市场,它们无法承受公布假数据之后引起的诉讼。可以说两桶油说它们炼油亏损多少,真就亏损了多少。
基于这个可以确认的前提,发改委目前的数据证明了整个炼油行业中两桶油是很无能的,这估计也不会是假的。即便要出假数据,发改委也应该将两桶油的亏损比例降低一些。这也有事实依据,因为两桶油炼油亏损不是两桶油的问题,而是发改委从来没有让两桶油根据市场行情制定成品油价。炼多少亏多少,炼得多亏得多,这在现行的成品油定价机制之中,两桶油是可以找发改委喊冤的。
所以发改委没有主观动机制造两桶油出现巨额炼油亏损,故意让两桶油露丑。尽管分析数据可以发现,今年前9月中国整个炼油行业净亏损11.7亿元,而两桶油就亏了645亿元,全行业亏损额仅是两大石油公司亏损额的1.8%,这显然意味着其他炼油企业的盈利对冲了两大石油企业的炼油亏损。不是行业里的人可能还不知道,尽管全国有340多家炼油企业,但炼油的总体产能两桶油差不多占比超过三分之二(且都是国有企业巨额投资的千万级的大炼油厂),那些赚钱的地方炼厂不过接近三分之一。
不过,由此要得出两桶油真的不如地方炼厂恐怕也不容易。因为尽管这两组数据都是炼油的数据,但是两桶油和地方小炼油厂产供销的体系可能是不同的。比如大部分地方炼厂是无法到国际上采购原油的,而两桶油的原油来源却是全球化的。原油的价差是一个不小的差距,但这样的差距还不足以造成两桶油亏损得如此之大,因为地方炼厂的原油来源,很有可能是从两桶油那里购买的。
当然,要是考虑到地方炼厂生产自由度大些,炼制出的成品油和化工产品的结构不一样,地方炼厂赚钱两桶油炼油亏钱似乎可以理解一些。但这在统计口径上应该有所区别,因为两桶油也有化工产品,三季度报显示两桶油化工产品总体盈利为268.36亿元。发改委统计时并未声明地方炼厂是化工和炼油一起归总计算的。因此,假使两桶油亏损的数据和发改委的数据都并不科幻的话,两桶油炼油业务的能力就十分值得怀疑了。
但两桶油中的中石化好像事前也为这一怀疑预埋过伏笔,认为他们的能力是世界第一的(中石化的炼油业务的确比中石油的规模大很多)。据2009年11月2日《第一财经日报》报道,一位中石化高管说,2009年中国石化前三季度每季度的炼油毛利为每桶5.2-9美元,而海外石油企业的毛利约在2-3美元/桶,单个季度看,中石化的炼油毛利至少高于世界同行2倍。但两年不到,别说和国际水平相比了,就是比中国平均水平还要低90%(按照亏损程度计算)。
总之,比较两桶油和发改委的两组数据是比较难的。要是相信这些数据都是真的,两桶油这两个长子可真就被宠坏了,它们在享受到各种垄断权益的同时,却交出了一份拖累中国炼油行业的答卷。这可能真不是消费者愿意见到的。不过包括两桶油和发改委是否愿意见到这样的差距,就得从科幻小说的角度想了。因为这么大的亏损,不可能老是让两桶油用国有企业的盈利去补充,那将是国有资产严重的损失,谁也负不了责。
于是涨价恐怕是比较这两组数据后,最终会得出的结论。这种科幻小说的结尾,在中国常常不会科幻,而是真的,是马上会成为现实的。
“炼油亏损”要当科幻小说读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