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调控或许引起经济增速下降,但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几年前,有学者发出“房地产要挟整个国民经济”的观点,认为地产行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产业,很多地方的房地产投资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的比例超过50%以上,作为地方财政收入重要来源的土地出让金,2011年已经升至3.15万亿元,而2009年这一数字为1.59万亿元,高房价所导致的不合理投资冲动,也使得消费者的刚性需求受到抑制,严重阻碍了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由高房价所支撑的经济增长带来的负面影响正逐步显现。过去10年,旧的经济增长模式过度依赖了出口拉动,及以政府为主导的投资驱动。楼市调控或许引起经济增速下降,但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据国家统计局3月1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与上月相比,价格下降的城市有45个,持平的城市有21个,上涨的城市有4个。环比价格上涨的城市中,涨幅均未超过0.1%。与1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环比全线停涨不同,2月出现的4城市房价环比上涨还是微露出楼市回暖的迹象。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多重原因导致的2月份市场复苏的境况并没有改变市场“以价换量”的大趋势,在中央调控决心不变的前提下,楼市仍处于回调状态,有评论指出,楼市调控不会导致经济滑坡,降房价可启动刚性需求。
在中国指数研究院监测的40个城市中,17个城市楼市上周成交量同比下降,5个城市楼市成交量降幅在50%以上。其中大连同比降幅最大,达81.57%;其次是泸州,同比降幅达61.81%。其余23个城市周成交量同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长。在首套房贷利率优惠以及开发商采取“以价换量”销售模式的刺激下,一些刚需置业者开始入市,楼市成交逐步回升。“以价换量”的市场策略,楼市“金三银四”或将悄然拉开帷幕。政策、市场在逼着开发商不得不“以价换量”。
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2012年第1季度储户问卷调查报告》指出,一季度中国居民购房意愿降至1999年以来最低。高收入居民(家庭月收入5万元以上)投资房地产意愿最低,仅为13.7%。同时,62.9%的居民认为物价“高,难以接受”。)“房地产投资”意愿继续回落,较去年末和同期分别降低了1.4和10个百分点,在主要投资方式中列第三位,居民购房意愿降至1999年以来最低。这意味着房地产投资意愿下降使投机性炒房机率下降,启动内需促使经济发展时机来临。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增长目标调整到7.5%,特别强调房地产调控一定不能松懈,要促进房价的回归。去年严格控制投机、投资购房问题,现在已经见到了调控的效果。对房地产市场实施调控正是要达到调整经济结构的目的,目前坚持房地产市场调控方向不变是正确的。只有降房价才能促消费稳增长、保增长。只有降房价,把空置房逼出来,为低收入群体提供居住条件,才会引起后续的一系列消费活动,经济才能繁荣。温家宝总理在今年两会上已经明确,房地产市场调控的目标就是要让房价回归到一个与居民收入相适应的合理价位,而从目前的价格看,离这个目标显然还有很大的距离,所以楼市调控松动不得!
限购、限贷等抑制投资投机性需求的措施当前不能放松,楼市调控不能半途而废,只有坚持楼市调控,才能保住两年来楼市调控的成果,才能促使房价理理性回归,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最佳时机,温家宝总理称,关于房地产市场发展,第一要保持房地产长期平稳和健康发展。如果盲目发展,出现经济泡沫,一旦破灭,不仅影响房地产市场,而且会拖累整个经济;第二,合理的房价应该是使房价与居民的收入相适应,房价与投入和合理的利润相匹配。现在房价还远远没有回到合理价位。因此,调控不能放松。如果放松,将前功尽弃,而且会造成房地产市场的混乱,不利于房地产长期健康和稳定发展;第三,房地产的发展,毫无疑问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就是说要充分利用市场这只手。但是政府这只手也不可以缺少,因为它更具有稳定性和促进公平。中央对此次楼市调控的决心令许多开发商“意外”,幻想2008年救市重演日益渺茫。
不必担心楼市调控或许引起经济增速下降,当然坚持调控不放松,与楼市调控政策“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并不矛盾。赞同有专家观点,房地产调控与保经济增长不存在政策“撞车”,应当继续坚持房地产调控政策不动摇,这不仅是当前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需要,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内需、稳定经济增长。
参考文献:
刚性需求已成楼市调控关键词
供给量持续增长 “以价换量”仍将是楼市主旋律
市场“微回暖”二月份全国四城市房价环比上涨
调控政策从紧预期加强 楼市进入新一轮观望期?
楼市调控不会导致经济滑坡 降房价可启动刚性需求
楼市调控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评论
13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