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民族的内心世界中,对“道”的追求和实践是高于一切的。我们历来都是通过以身适道来求得自身的完满和内心的平静的。我们从来也没有将心思用在对神的膜拜来求得灵魂的救赎上面。即便在后来本土产生的道教,和印度传入后汉化的佛教也都没有改变。不论是佛道都是一样的,在其内核的哲学体系上,在本质上都是无神的。道教的上层也就是更接近于道家哲学本质的那一部分,因其核心的目标及实现果道的方法,更多的体现在对"道"的追求上,而不是对所谓的“神”的祟拜上。外来的佛教也是一样。上层的佛教徒,也是以追求佛法为主要目标。而并不真的以祟拜佛的偶像为主义。而且严格意义上的佛教上反对偶像祟拜的。尤其是本土化最深入的禅宗,其对自身的“悟”是远远超过了对“佛”的敬畏和崇拜。这个传统决定了我们对真理的渴望是大于对偶像的,也就决定了我们在先天上就有“吾爱吾师,吾而爱真理”的基础的,这也就决定了我们民族本质上是可以接受一切外来的东西,只要是真理,我们都是可以接受的。在这一点上,我们的民族在本质上就是开放的,就是宽容的。那种闭门造车,币帚自珍的行为并不是我们所固有的,至于什么时候,因为什么来到了我们的身上呢?我不知道。至少是在先秦是没有的。
对“道”的追求
评论
11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