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商报特约评论员 刘长杰
为了“保增长”,很多人在选择性地遗忘我们的改革之路。
近日,为应对央企利润出现的持续下滑,再向央企注资,成为国资委应对危机自然而然的“重要举措”。有媒体报道称,今年1月,国资委已经通过财政部划拨国有资本金预算各20亿元给南车和北车;近期,还将向五大电力集团和两家电网公司注资100亿元。逐渐清晰的另一个事实是,目前国资委正在制定一份“十二五”央企注资规划,因政策性亏损的央企和致力于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央企有望获得注资。
从数据上看,自40.2%到6.4%,再到负的19.8%,央企的利润画出了一条陡峭抛物线;从事实上看,武钢选择去养猪和种菜,广钢已经在卖腊肠和矿泉水,央企重拾辅业应被视为国有经济新一轮衰退的强烈信号。
作为国资委的孩子,国企陷入衰退,国资委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注资不过是第一步。而随着衰退的发展,相信资源划转、税费减免、低息贷款等宽松政策,均在选择之列。然而,一个显著的问题是,除了毫无新意的“政策性亏损”,国企这些年在市场上的表现真的可圈可点吗?
衡量企业效率,公认的指标一个是净资产回报率(ROE),另一个是全要素生产率(TFP)。数据显示,2003年民企ROE 是13%,国企ROE 是12%;到2007年国企ROE15%,民企23%,这说明国企与民企ROE的差距越来越大。而研究文献显示,国企TFP过去30年年均增长1.5%,而私营企业是4.5%。无论是ROE,还是TFP,在过去十年国有企业发展壮大最快、最明显的时期,都远远低于私营企业,而且国企盈利集中在少数具有市场垄断性质的企业上,11.5万家国有企业目前的亏损数达到1/4以上,远远高于私企的亏损面。
经济学家张文魁指出,在今天中国的市场上,国企的存在,本就扭曲了资源配置、加剧了结构失衡、妨害了公平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越是对国企施以援手,越将加剧这些副作用。
除了贴补国企,我们需要高度警惕的,还有国企“辅业冲动”的倾向。尽管武钢否认了投入390亿巨资养猪,但武钢准备建万头养猪场并力争年内出栏,计划开展代为接送幼儿园孩子,还有疏通下水管道等业务,却是不争之实。
从2002年起,国企主辅分离改革就已成为国家意志,艰难推进,至今未竟。十年来,在国企发展和壮大过程中,有三大工作方针政策一直引领着国企改革发展的脉络,那就是主辅分离、退出辅业和做精主业。突出主业,是世界上基业长青企业的普遍发展规律。正是因为突出主业,国企十年才取得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而现在,当年全国“主辅分离”国企改革的典型武钢重拾辅业,还强词夺理、津津乐道,这不但是一个绝妙的讽刺,还令我们警惕:为了“保增长”,很多人在选择性地遗忘我们的改革之路。
武钢是央企,在养猪这个决策上,比不得丁磊的网易,也没有权利“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更不要厚着脸皮自夸“武钢肉,纯绿色保天然”,或者像广钢那样“我们广钢大厦的饮食服务,很多老广爱来”。辅业之于国企,不过是一季的樱花。历史早已并且仍将证明,发展辅业、不务正业的国企,必将重陷困境。
必须警惕国企重拾辅业
评论
10 vi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