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奥林匹克帆船运动史(之四)


  
 
 
三、上世纪60年代——70年代
1、上世纪60年代的青岛帆船运动
上世纪60年代除了第一海水浴场在沧口区等地建有水上运动活动点。
1961年,陈革做为国家航海多项队教练,带队参加了1963年、1964年两届全国航海多项比赛,取得优异成绩。这期间他曾到清华大学辅导大学生如何荡桨、使帆,清华大学的1个男队和1个女队还曾到青岛训练过。
 
1960—1962年期间,国家经济处于暂时困难时期,体育编制压缩,被称为“调整时期”。山东航海多项队女队解散,男队保留部分种子队员。
这个期间,青岛市的业余航海多项训练尚未停止,1965年共有39个单位、96个队约5980人接受训练。
 
1968年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5﹒12命令”(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体育系统实行军事接管的通知),把整个国防体育系统当成贺龙、刘少奇的“第二武装”,将“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撤销,所有人员全部下放改造,由北海舰队接管,全国其他地方的航海运动学校的命运也是如此,像上海由东海舰队接管,广州由南海舰队接管等。
1970年4月,中国人民航海俱乐部被迫撤销。
2、上世纪70年代青岛帆船运动
文革结束之后,航海运动处于停顿时期,帆船运动也不例外,直到1974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分管体育工作之后,国务院和中央军委下达19号文件,恢复航海运动学校,名称改为“国家体委青岛航海运动学校”。
 
1975年1月28日,国务院、中央军委下发《国发(1975)19号文件》,批转国家体委、总参谋部《关于在全国恢复业余滑翔学校和开展其他军事体育活动问题的请求》,同意在全国恢复滑翔学校和开展包括其他航海运动在内的军事体育活动,也为中国帆船运动的振兴铺平道路。
 
1976年年初开始,中航和省航相继恢复已停止近十年的航海运动,航海运多项运动开始逐步恢复。一些50年代从事航海运动的干部重新回到国家体育总局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参加筹建工作,筹备了第3届全运会摩托艇表演等航海运动项目,中断多年的航海运动,开始恢复,但性质已由过去的军事体育向竞技体育“转轨”,不仅帆船运动,其他水上运动项目面临同样问题。
  卢柱矩回忆70年代这段经历时说:“1978年国家开始拨乱反正,很多体育项目开始恢复,帆船运动也在恢复之列。这一年,国家体委开始组织帆船比赛,为筹备在日本举行的第8届亚运会帆船比赛,把我从港务局调来,以特邀代表身份参加了帆船集训和选拔赛。这时我已经脱离专业十几年,而这十几年正是运动员的黄金阶段,可以出多少成绩呵,一想到这些,就感慨万千,欲哭无泪。当时教练有盛立仕、董正信、刘英昌等。我和陈向东在一条船上,我当舵手,他当缭手。这时我们都已经40多岁,但经过文革,帆船运动出现青黄不接,有过帆船运动基础的人很难找到。”
 
现任中国残疾人帆船队主教练的苏里,是70年代参加帆船运动的新兵,他说:“1979年我初中毕业,暑假时,青岛航海航海运动学校山东队到39中招帆船队员,体育老师动员我参加,当时刘英昌教练搞了一个集训,参加的人很多,仅39中就去了不下10人。训炼了一个暑假,开始搞选拔,选拔完了还没出结果就回去了。高一下半学期刚开始,青岛航海运动学校就发函调我参加山东帆船队,为期3个月,当时父母对我参加不参集训还有分歧,最终我还是去了。帆船项目只有飞行荷兰人和芬兰人。我们去的时候已经有一些老队员,像赵东升、范卫东、孙永振等约5、6名老队员,训练已经1年了。集训队里将近60人,刘教练忙不过来,这些老队员就充当了教练,3个月后集训完毕要选拔,新老队员一块比赛,分两个级别,跑单人和双人艇。我跑双人艇,搞了一次总测验,我是双人艇第一。”
 
这个阶段对于青岛帆船运动来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一方面百废待兴,一方面包括帆船运动在内的航海运动与国际水平越拉越大,青岛航海界人士在这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力求拉近与国际水平的差距。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