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读2011年第十二期《天池》的时候,看到了该刊主编
对于作者投稿的回复,说起来是个很繁琐的工作,既需要耐心,还需要负责。这个负责,既是对作者的,也是对刊物的。
在全国的文学期刊中,《天池》算不上是最出众的。即便在专发小小说的期刊中,它的地位也不是排在最前面的,可是它对作者的负责,我觉得排在最前面是当之无愧的。
一个作者,尤其是一个默默无闻的业余作者,在投稿之余,最希望看到的便是回音。在八、九十年代,那时的编辑们也回退稿信,工作量也大。但是和今天信息爆炸的年代相比,那时的回信量显然和现在是无法相比的。22624篇,我简单地计算了一下,每天便是62篇,而这62篇还不只是简单的回复,而是在看完稿件、过了初审、终审之后的回复。我知道现在有很多的投稿软件,回复软件有没有,我不得而知,即便有,也不像投稿软件那样一气呵成的发出去,而是需要挑拣分类,真是佩服编辑们的责任心和耐心。
做为一名业余作者,我知道主编先生的统计数据里没有一点水分,因为我投过去的稿件百分之百的回复了,而且有的是一篇小小说回复上两遍(初审、终审),所以我的钦佩,并不是凭空而来,当然也不是拍马屁。
主编先生在其中说道:编辑工作是需要倾心和静心投入的。这个倾心和静心便是22624篇对作者们的回复。主编先生还说:凭着一份与生俱来的热爱,所以坚持下来。这个坚持便是:多年来,我们坚持做到每稿必复,而且,初审回复时间尽量控制在15日之内,这是底线,我们常常是在10日内回复作者。
好一个底线,我想所有的作者们都喜欢这个底线,这既是对投稿者们的尊重,也是一个刊物的办刊操守。
喜欢《冬日暖阳》这个名字,看这样的卷首语,即便窗外没有阳光,心中也是温暖的。